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焊接热模拟的方法,模拟了高强贝氏体钢的U74钢轨钢过热区在正火和回火状态下的组织,结果表明:高强贝氏体钢过热区在两种热处理状态下的组织均为粒状贝氏体,而钢轨钢过热区为珠光体加少量铁素体。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过热区在正火和回火状态下,其强度与贝氏体钢母材相当,延伸率大于12%,与母材匹配,钢轨钢过热区的强度与钢轨相当,但延伸率低。断口分析表明,贝氏体钢过热区断口呈韧窝状,为延性断裂,而钢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两种规格的弹簧夹头体在装配调试过程中批量性地发生突然断裂,通过对其进行宏观断口及表面检查、化学成份分析、硬度检测、金相检查等,分析出产生断裂的原因是由于弹簧夹头体存在淬火裂纹,使受力最大的头锥部与圆柱部的过渡圆弧处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脆性断裂。产生淬火裂纹的原因一是由于淬火温度过高,引起组织过热,二是淬火冷却过快。  相似文献   

3.
采用欠速淬火工艺对再用轨进行全长热处理,对经过热处理后的再用轨和普通再用轨的力学性能如冲击韧性,断裂韧性,疲劳强度,残余应力,硬度及金相组织等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欠速淬火后,再用轨的强韧性和塑性有明显提高,并结合铺设实施,探讨了欠速淬火提高钢轨强韧性能的原因以及它与使用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GCr15钢过热淬火和回炎组织激光加热时的组织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加热时原始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未发生分解,直接向周围以机制长大,导致原粗大奥氏体晶粒的恢复,加热温度进一步同将发生奥氏体再结晶,使组织细化;再结晶核心 优先在粗大马氏体息处形成,深冷处理有助于避免和消除组织遗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0Cr钢斜齿轮断口形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表明,原材料淬透性较低及齿坯锻后调质不当,高频淬火时齿两侧冷却条件不一致造成组织及应力分布不均是导致齿轮断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冲入法制备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的双相不锈钢材料.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检测以及在扫描电镜下的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不同改性纳米SiC粉体加入量对铸造双相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改性纳米SiC粉体强化后的双相不锈钢组织明显细化,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断口结果分析表明,经过强韧化处理后,双相不锈钢的断裂方式为典型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低碳铬钼钢ZG25MnCrNiMo钢和25CrMo4钢在不同温度下等温淬火的组织与性能.分别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钢的微观组织和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两种低碳铬钼钢在较低的等温温度下得到均匀的下贝氏体组织,此时抗拉强度和冲击功均达到最大值;等温温度升高,组织变得粗大,性能下降,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ZG25MnCrNiMo钢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后综合性能下降,而25CrMo4钢等温转变形成贝氏体后宏观表现为强度高韧性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5MnVNq钢进行热处理及电解渗氢后,用三点弯曲方法对不同取向、不同组织的热应变脆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加工硬化促进了钢中C、N扩散集聚,从而导致其脆化;Z向试样的热应变脆化倾向明显高于y向试样;淬火组织比其它组织的热应变脆化倾向大;氢使热应变材料进一步脆化;条片状夹杂物起到预制缺口的作用,特别能使淬火状态的热应变脆化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相分析、拉伸实验以及断口形貌观察等分析手段研究了100Mn13高碳高锰钢450℃时效处理后的组织、拉伸性能、断口形貌特征及其裂纹形核与扩展过程.结果表明:高碳高锰钢水韧处理及450℃时效处理后的金相组织为奥氏体基体上存在有少量沿晶界呈不连续分布的碳化物.具有这样组织的高碳高锰钢仍具有优越的塑性和高的抗拉强度,其断裂后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可分别达到981 MPa和70%.拉伸断裂后的高碳高锰钢组织中出现了大量的孪晶,而且裂纹在孪晶界处以及晶界上的碳化物处形核,并沿晶界和孪晶界长大,相邻裂纹相互连接、扩展,直至断裂.拉伸断口微观形貌为石断状,其断裂面上存在有大量的韧窝.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淬火、回火温度、冷却介质对锰硼白口铁机械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硬度随淬火温度提高出现峰值,峰值位置随淬火冷却速度增加向温度低的方向移动;回火硬度随回火温度升高在250℃出现峰值,回火温度高于480℃后硬度显著降低;残留奥氏体随回火温度升高而减少,430℃回火残留奥氏体基本消失,转变产物为贝氏体;淬火回火提高强韧性。  相似文献   

11.
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铺设应力吸收层是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方法之一。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对比分析SBR(Styrene Butadiene Rubber)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纤维橡胶沥青碎石封层等路面封层的复合断裂能、最大弯曲力与最大挠度。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断裂能最大的是纤维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其次依次是纤维增强乳化沥青碎石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橡胶沥青碎石封层、SBR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  相似文献   

12.
应用Muskhelishvil 应力函数全场解,根据幂指数函数描述的混凝土拉应变软化模型导出断裂过程区( FPZ)过程值及临界值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在最大拉应变强度理论下软化指数对FPZ过程值及临界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FPZ过程值及临界值都随着软化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泊松比下变化规律相近。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混凝土受环境影响后断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仿真环境(烘-浸及冻-融循环)对28 d龄期的普通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受仿真环境影响后,除FC30因配合比、取代率等原因强度略有下降外,其他等级的两类混凝土抗压强度fc明显提升,实测强度比设计强度高出一个等级;代表混凝土阻裂能力的重要参数断裂韧度KIc随抗压强度fc的增加而增加,对断裂能GF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e Williams' [1] approximate solution ob-ta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expansion method is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tress distribution of anideal crack.The idealcrack is regarded as a mathe-matical line,so the crack tip becomes a singularpoint in this method. The applicability ofWilliams' solution is limited to a small annular re-gion after the elimination of a small region contain-ing the crack tip.However,in real situations,acrack tip generally has a curvature to some exten…  相似文献   

15.
高铝锌基合金拉伸断裂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铝锌基ZA27合金在室温下的拉伸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A27合金在拉应力作用下,其裂纹源始于树枝晶间的α+η共晶组织,裂纹扩展过程是以沿α+η,剪断树枝状α相和ε相的方式进行的,并探讨了ZA27中各相对其强度和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 比较四种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方法 ,用完整的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各种固定方法在不同载荷下的头下沉位移和偏轴位移。结果 显示自行设计的低角度进针外固定支架在应力下的张开位移、头下沉位移和旋转角度均较小。结论 外固定支架为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的固定方法 ,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固定穿针方向应沿压力骨小梁方向尽量贴紧股骨距低角度钻入才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7.
对某轮主机曲轴断裂问题从机架、主轴承结构刚性、镀铁层特性、主轴颈与主轴承硬度匹配几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引入T应力,利用有限元计算出应力强度因子和T应力.将T应力和应力强度因子结合起来描述转变温度下的断裂韧度.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T应力和转变温度之间的简单关系式.然后,利用此简单的关系式,建立转变温度和断裂韧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用结合了T应力断裂韧度的判据比较准确地预测了转变温度下的断裂韧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Al2O3(20%V)/Al-12Si复合材料并采用透射电镜动态拉伸技术对复合材料的裂纹形成及微观断裂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发现该复合材料的纤维/基体界面是破坏路径之一,并发现了纤维中裂纹形成及扩展至纤维完全破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土体断裂韧度K_(IC)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的三点弯曲试验,加荷方向与试样重力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土体的抗拉强度很低,在进行土体的三点弯曲试验的时候,试样仅在自重的作用下就会断裂,即使不断裂,重力对测试结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三点弯曲的试验原理,将试样沿底边旋转90°,采用水平加荷的方式,使试样重力与加荷方向垂直,避开了重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使用自主研发的土体断裂装置测得了土体断裂韧度K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