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韶关地区最为常见,每年都有可能发生,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公路地质灾害预案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对公路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制订公路地质灾害预案的实践,对防治公路地质灾害的基本原则、减轻公路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主要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是中国地质灾害特别发育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对公路建设或各类构造物造成严重危害和影响。根据自然区划的一般理论,对甘肃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规律研究,结合甘肃省公路建设的实际,提出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的原则、等级和指标体系。提出公路地质灾害群聚程度指数和发育强度指数等分区定量指标并在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中加以实践。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分为4个区,20个亚区。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公路建设中所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滑坡等。为了防止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通过对赤峰地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等分析、研究,提出了赤峰地区公路地质灾害防治一般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结合大连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建立了一套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并将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引入到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中,研究和探讨GIS与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的结合,为解决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提供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5.
普安县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发育,灾害分布点多面广,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文中通过对区域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现状评价及地质灾害趋势预测3层次的评价,划分出普安县地质灾害高、中、低3类风险区,为境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制定减灾防治对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部公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根据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监测管理存在的自身特点,提出开展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必要性,阐述了系统开发目标、应遵循的原则以及研究的关键技术,构架了基于GIS的公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地质灾害的空间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基础建立系统数据库,依托科学的数学评价、预测和预报模型以及GIS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形象地表达公路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准确地评价、预测和预报地质灾害,为西部公路建设管理部门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整治灾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沿宗  邹翀  李达 《隧道建设》2015,35(9):873-877
为了减小施工期工程场区滑坡地质灾害对施工生产和人员的威胁,以某隧道洞口滑坡地质灾害为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初步分析并确定了某隧道洞口滑坡地质灾害的预警判据,得出了滑坡地质灾害主要通过地表变形、抗滑桩顶水平位移、抗滑桩体横向应力以及降雨量来进行综合预警的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滑坡地质灾害的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斌俊  刘杰  沈波 《路基工程》2009,(6):206-208
进行襄十高速公路运营5年后的边坡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地质灾害的调查结果,得出了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发生强度特征等。可供山区高速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的预警及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高边坡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和威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为有效提高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水平,基于高边坡安全检查,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提出高边坡地质灾害风险指数和风险等级,并依据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准则,建立一套针对高边坡工程的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标准体系及相应的边坡防控对策,为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对江油市地质灾害点详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实际地质环境条件,采用综合评判法对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了评价分区.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选取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5个方面共12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其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分区.根据评价结果,将江油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个等级;高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37.10 %,中易发区占全区面积的32.87 %,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占全区总面积的30.03 %.评价结果可为江油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文章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有的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公路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情况,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性、发展趋势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台风多发区,持续强降雨因素成为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子,其诱发机理与一般地灾有所不同。文中以佛山三水西南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为依托,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降雨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机理,构建了适合研究区以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灾害治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路基地质灾害的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路基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分析了它与路基地质灾害识别之间的基本关系,并以实例说明了路基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在路基地质灾害识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区阜长公路印钞石一长城岭段地质灾害尤为发育,严重影响了阜长公路的安全运行。为有效防灾与减灾,文章立足于野外考察和对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该地区开展了区域性地质灾害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地质灾害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在分布上,灾害发育密集、类型多、分段性显著;成因复杂的松散堆积体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物质基础;强烈的水岩作用和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形成、发生的重要因素。文章为该区域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是近年来国家对基础建设项目强制规定的一项工作,随着GPS技术的发展,其在公路地质灾害调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介绍了GPS的定位、导航功能在山区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通过实例说明了GPS在山区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调查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地质地理条件下公路工程建设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库区地质地理环境复杂,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针对三峡库区复建公路地质灾害的不同类型,分析、预测地质灾害对公路建设的危害性,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地质灾害频发,文章以此路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公路沿线孕灾条件及其分布规律,借助MAPGis平台,形成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路段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为最终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褚永彬  王传启  杨泓  宋扬  仇开莉 《公路》2023,(6):161-165
高速公路作为地表重要的条带状人工建筑,不可避免地受到沿线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四川省高速公路沿线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灾害数据、ASTER GDEM数据,在水文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小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分析了地质灾害与小流域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省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小流域的壮年期,以及部分老年期;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老年期流域地质灾害的因素。研究结果为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了更宏观的地形特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公路交通的危害,灾害的超前识别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总结分析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灾前识别的目的和原则;运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方法,从孕灾环境、灾变迹象、设计施工影响等方面,研究了崩塌、滑坡类公路地质灾害的易发路段及其识别方法,提出了识别判据(其中崩塌灾害的识别判据8条,滑坡类灾害识别判据9条),使潜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识别成为可能,可以为公路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参考,使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更加主动和超前。通过工程实例应用,表明该文的灾前识别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区域大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难以开展的实际问题,提出一种基于0.5 m高分辨率WorldView卫星立体图像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在地质灾害因子的自动提取与遥感量化统计分析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区、较稳定区、危险区与高危险区4个等级。四川省道S302线改建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全面、准确地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与危害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公路交通建设的地质选线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