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对改善汽车工业投资结构、加速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汽车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汽车工业在利用外资中仍存在外资随带的实际技术水平不高,国产化进程缓慢,自主开发能力弱,引进技术多样化、分散化,缺乏统筹规划,成本偏高,不利于市场培育,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我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应采用多种优惠措施优先支持国内的投资者;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合理的利用外资政策  相似文献   

2.
一、政策出台背景 汽车工业是具有代表性的组装产业,也是主导经济成长和工业发展,扩大生产力的国家战略产业。近年来,汽车工业从制造业典型的二次工业逐渐成为包括服务性行业的三次工业,汽车消费需求持续增加。但在1989年以后,由于美国等主要三大市场设备过剩,促使发达国家市场加速重新调整汽车产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已经来临,在新世纪里汽车工业资产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革,汽车和零部件智能化、电子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目前,世界汽车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据统计,全世界已具有年生产600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但相对市场已严重过剩。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  相似文献   

4.
我国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年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的几年内世界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将由量变达到质变。由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先后从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制定了汽车技术的发展规划,并组织科技攻关。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国际市场汽车结构将  相似文献   

5.
一、世界汽车工业面临的新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汽车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兴国家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成为世界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世界汽车市场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新产品推出快,市场需求对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车工业应由生产大国走向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汽车工业已有近 5 0年的历史 ,正在快速地发展成为世界的汽车生产大国。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十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1994年出台和实施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和准备进入WTO起了重要作用。 2 0 0 2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汽车产量突破了 30 0万辆大关 ,轿车产量突破了 10 0万辆。重要的是 ,中国汽车工业不仅发生了巨大的数量变化 ,而且在质量上出现了有意义的发展和提升。一、中国汽车工业在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对入世的挑战充满信…  相似文献   

7.
以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为标志,近1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散、重复建设有所抑制,产业组织结构得到优化,生产集中度逐年提高;汽车工业整体实力增强,出口创汇连年增加;汽车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汽车工业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汽车可靠性、安全性、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较大改善;汽车市场越来越规范,汽车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税费过重的状况有所好转,汽车市场由以公款购车为主向以私人购车为主的方向转移;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明显增强;销售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售后服务质量日益提高……总之,<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为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生产厂商意识到汽车租赁行业显著的市场效应,因此都将开发、占领汽车租赁市场作为其市场营销战略的重点,积极开展与汽车租赁公司的合作,力求通过对汽车租赁公司的合作、对汽车租赁市场的进入和占领来增加自身品牌的认知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9.
汽车零部件行业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零部件行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离不开一套合适的市场流通模式,只有建立一套合适的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才能够有助于形成零部件行业的良性竞争,激励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推动整个汽车工业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然后在充分研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现有模式,并提出未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流通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七省市是我国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汽车工业的状况和特点,基本能够反映出我国汽车工业的特点。目前,该地区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但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各有不同;汽车企业的经济规模和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跨地区协作也正在发展,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内制率逐年下降,零部件工业中“小巨人”企业已开始出现,该地区汽车企业积极推进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在逐渐形成,目前整车市场已呈卖方寡占竞争,但不太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WTO和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必须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研发能力、企业机制以及市场等方面存在问题,但也具有产业基础、大国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行业竞争力量,行业机会、威胁及前景,全球化背景下行业核心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分析指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具有“吸引力大、竞争激烈、进入威胁大,发展机会多、前景好”的特征。因此,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生长点并使其生成为核心能力,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经营机制,应该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战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有关统计数字及信息资料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90年代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将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主要汽车市场回落、汽车总需求增长缓慢、竞争更激烈80年代末期可以说是世界汽车工业的转折点。在这段时间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50年的历程,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品开发、工业制造、商贸流通、综合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国内汽车市场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在经历了两年高速增长以后,今年二季度增速开始逐步回落,走向平衡增长。受高速增长的拉动,企业的大量集中投资,新车型陆续面市,使得今天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4.
围绕“效益结构”、“生产要素结构”两项指标对湖北汽车工业的汽车、改装汽车、摩托车、车用发动机及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五项产品进行结构分析,为湖北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汽车工业正处在国内外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欲谋求生存与发展,实施行业结构调整与推行名牌战略,在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本文拟就世界汽车工业与汽车市场;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调整汽车行业组织结构,集中优势力量,建立几家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导,强化自主开发能力,实施有中国特点的汽车工业名牌战略;以及为促进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应采取的一些保护政策和配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汽车工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进行了合并和重组,最终将形成几大跨国界的国际化大集团,例如大众集团、通用集团和福特集团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世界各大汽车集团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最先认可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公司已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用汽车公司立足上海,联手上汽,欲争占霸主地位;其它各大跨国公司也都有自己的战略部署。中国汽车工业只有在竞争、重组、合作和合资中才能体现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年。本年度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以自主创新、能源转换为先导的一场革命正在孕育;在流通渠道和维修市场中垄断与反垄断斗争在自觉与不自觉的较量;结构创新、需求导向和解决产能过剩,正迫切需要体制和机制的改善;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还任重而道远。中国汽车工业同我国国民经济一样正面临着和平崛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江涌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精神,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联系中国汽车工业的现实情况,分析了与国际汽车工业的差距,探讨并提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战略,即:以市场机制为主,通过计划机制和宏观调控逐步实行改组、联合,兼并等方式,使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在集团化,在国际联合中要独立自主,走自主开发、自主组织、自主决策,自主促销创中国自己名牌的道路;要根据中国的国情探索汽车工业的市场;要立足本国市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汽车工业正面临着新能源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争夺,中外汽车公司之间将展开新的较量。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体系包括整车控制技术、电动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动力耦合技术。发动机及变速箱控制技术等,中国汽车工业只有在这些技术方面取得产业化实质性突破,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工业快速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研究今年我国汽车市场的走势,以及近期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向,为汽车行业提供有关经济信息,由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物资局机电设备局、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服务公司共同组织的“1988年汽车市场信息发布会”,于4月24~25日在北京召开.出席的有各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销售部门以及有关新闻报刊的记者等共200人.国家计委机电局、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的负责同志到会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