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相比小型无人潜航器,大排量无人潜航器的尺寸更大、自动控制能力更高、续航力更长,能够数月、远距离执行任务,具有较强的有效负载搭载能力,可作为母舰部署和操作静、动传感器,持久监视沿海水域,最终可能装备武器,可在反潜、布雷、情报侦察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介绍国外大排量无人潜航器,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排量无人潜航器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水下单平台作战运用模式面临的挑战出发,分析未来大中型无人潜航器协同作战对水下信息通联能力提出的需求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结合浅海、深海水声传播特性,对浅近海域、深远海域无人潜航器隐蔽协同作战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为解决未来大中型无人潜航器水下协同作战的协同定位问题,根据不同作战海域特点,提出创新无人潜航器隐蔽协同作战通信机制以及建立分布式水下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想法和思路,拓展无人潜航器隐蔽协同作战水下通信方式,保证作战行动及目的达成。  相似文献   

3.
无人潜航器导航通信桅杆作为无人潜航器通信、导航校准等潜望状态时浮出水面的唯一组部件,降低其雷达散射特性是无人潜航器开展综合隐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仿真建模,详细分析了L波段、S波段、C波段和X波段等无人潜航器导航通信桅杆雷达散射特性,各波段下导航通信桅杆的RCS均值为0.21 m2,并进行了强散射源分析。通过分析无人潜航器导航通信桅杆的雷达散射特性,对无人潜航器雷达散射特性优化改进、对无人潜航器探测雷达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水下无人潜航器路径控制方法,在联网状态下,一直存在控制精度低、误差大,效率不好的问题,提出基于NURBS曲线拟合法的水下无人潜航器的路径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传感器或者摄像机来侦测静态和动态障碍物,建立水下无人潜航器运动学模型,并获取其最小化rob路径长度的目标函数,分析潜航器所受约束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基本流体力学,确定潜航器所受阻力,引入滤波函数进行平滑处理,采用NURBS曲线拟合法,对水下无人潜航器路径进行控制。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控制方法,在水下无人潜航器路径控制方面,其控制所需时间及精度均要优于传统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船电技术》2017,(12):I0014-I0015
洛克希德·马丁2017年10月31日消息,洛克希德·马丁将帮助美国海军继续发展、完善其无人潜航器系统,为海军的“逆戟鲸”(Orca)超大型无人潜航器(XLUUV)提供设计支持,设计阶段合同价值高达4320万美元。XLUUV“逆戟鲸”无人潜航器项目是一个两阶段合同竞争项目,  相似文献   

6.
纵倾平衡系统可调节大型无人潜航器(简称潜航器)姿态,使潜航器能够以零纵倾或规定的纵倾航行。针对潜航器纵倾平衡系统研究现状,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设计一种机械式纵倾平衡系统,并对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论述。分析水面状态、水下悬浮静止状态、无纵倾等速直线定深运动状态以及行进间均衡状态下此机械式纵倾平衡系统的工作方式,定量给出系统设计原则以及不同状态下质量块移动距离的计算公式。经试验验证,所设计的机械式纵倾平衡系统可以满足大型无人潜航器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军用UUV使命任务和装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潜航器(UUV)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水下作战力量,正在成为一种新型作战平台,受到各国海军的关注。综述军用UUV的基本概念、作战使命、装备性能及其发展趋势。介绍世界各国海军的战略需求、UUV的级别、任务及其优先级和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8.
提出无人潜航器基本作战概念,总结各军事强国发展现状,列举了推进动力、水下通信、水下导航、水下探测、布放回收、指挥控制等6大关键技术,并据此构想了情报侦察监视、反水雷/布雷作战、反潜作战、水下伏击作战、辅助有人平台作战等5种典型作战运用样式。最后展望了无人潜航器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无人作战装备发展及战法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上无人装备跨域集群作战的任务要求,总结出无人装备由于缺少人员的实时操控,其通信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自主化、抗干扰、设备小型化等特点。梳理了国外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航器等无人装备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并以美军《2017-2042年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为参照,重点分析了无人装备跨域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互操作性、自主智能、安全保密、人机协作4个方面,提出要重点研究和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麟 《航海》2005,(3):23-25
美国海军年初颁布《无人潜航器总体规划》,为无人潜艇的发展注入一支强心针。美军希望到2020年将有1000艘无人潜艇参与未来的水上作战,届时将有一支强大的水下无人舰队帮助其继续称霸海洋。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专家问卷调研,基于上海市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需求分析,开展上海市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上海市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整合相关行业的领先技术、专家资源,聚焦智能船舶、无人水面艇和无人潜航器等自主船舶/自主航行装备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探索新机制,致力于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政策链等相互融合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复杂的水文和海洋环境决定了水下是难以掌控的作战空间,也是世界军事强国竞相争夺的重要战略领域.随着新型水下作战概念的深化和水下无人技术的发展,水下无人装备在军、民、科研等方面迅速发展.为继续保持水下优势,美海军积极推进水下无人航行器军用化、体系化发展,加速全球水下监听、监视系统构建、加强战略前沿水下预置装备部署.本文综述国外在UUV、水下预置装备、水下监听网络等水下无人装备方面的发展规划,分析国外研究进展并总结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水下无人装备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船电技术》2011,(3):63-63
Exide科技集团宣布Onyx^TM锂离子电池将作为两台深海无人潜航器的动力,这两台无人水下潜航器将服役于加拿大联邦政府。这种研究工具是为北冰洋深海下山的大陆架绘制地图设计的。全尺寸测试的结果表明,AUV能帮助加拿大科学家和研究者提供更多详细关于海底地形地质、加拿大深海岩床北部边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据中国舰船研究2017年4月10日报道]俄罗斯红宝石设计局历史上曾陆续研制了一系列无人潜航器,包括:轻型"朱诺"无人潜航器、重型"大键琴"无人潜航器等。不久前,红宝石设计局又研制了一款大型无人潜航器(也称"无人潜艇"),专用于模拟潜艇。该潜器被命名为"替代者",排水量60吨,长17米,续航力约为520海里/5节,最大航速24节,由锂离子电池供电,能够持续15-16小时进行  相似文献   

15.
跨域联合的海上无人集群系统作为改变未来海洋战场的颠覆性技术装备,将加速推动作战模式的衍变,进一步提升作战效能和效费比。本文概括无人机、无人艇和无人潜航器集群的技术现状,总结了海上无人集群系统攻击、反潜、反水雷3种作战应用模式,梳理了跨域无人集群系统的研制关键技术,并对未来无人装备技术体系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军用水下无人航行器向“大型化、多用途”的方向发展,为满足情报、监视、侦察,反水雷战,反潜战和时敏打击的军事需求,国外UUV光电探测装备开展了大量的目标自动识别等智能化、远距离激光扫描成像等新技术的研究,最后给出了我国UUV光电探测装备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佳佳  王鹏静  汪晓菲 《船舶工程》2021,43(3):110-116,145
为了更好地支撑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采用专利地图分析法分别梳理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领域的总体态势、竞争形势以及技术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研法,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专用技术两个角度对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智能船舶、无人潜航器、无人水面艇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在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技术创新方面,应注重基础及交叉学科体系构建,包括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材料技术等在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领域的应用,重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无人系统体系化建设,搭建海洋无人系统智能装备研制与应用的现实环境、应用目标体系及标准体系,形成高度融合、创新型联合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智能武器的不断发展,无人潜航器在实际水下战场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为提高潜航器作战效能,需对其规划航迹方案进行评价。本文针对航迹评价中存在的权重分配优化问题,构建了航迹评价指标模型,结合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主要思想提出了基于AHP-EWM的TOPSIS综合评价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海军网站2010年2月23日报道,为应对水雷威胁,英国皇家海军新型无人潜航器“机器人”日前开始服役,该无人潜航器去年底成功完成海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故障树的无人潜航器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器装备领域,系统的可靠性已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故障树分析法则是可靠性仿真中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首先对无人潜航器(UUV)进行系统分析,然后介绍了故障树分析方法,并对该系统建立了以无人潜航器试验不能完成为顶事件的故障树。采用计算机辅助故障树分析方法对该故障树进行可靠性仿真,仿真结果求出了UUV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各基本部件的概率重要度和模式重要度,并得出了其可靠度直方图、失效分布直方图和失效密度直方图,与理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