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汽车行驶过程中受路面激励、动力总成激励、汽车行驶状态、轮胎特性、悬架特性等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整车或者局部产生振动噪声[1],不仅影响乘坐舒适性,严重情况还会影响驾驶安全和汽车寿命[2]。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从整车入手,关键还是设计好的动力总成悬置解耦系统,  相似文献   

2.
余永宏 《公路》2020,(11):324-327
研究了4种基质沥青及其与SBS改性剂的相容性关系。测定SK90号、克炼90号、中海90号和东海90号4种沥青和改性剂的溶解度参数分别为9.35(4.186 8J/cm3)1/2、9.48(4.186 8J/cm3)1/2、9.73(4.186 8J/cm3)1/2、9.88(4.186 8J/cm3)1/2和9.28(4.186 8J/cm3)1/2。元素分析表明,SK90号沥青具有更高的不饱和度(H/C=1.41),且含有较多的硫元素(5.8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沥青以物理共混改性为主,并出现反应性共混;荧光显微照片验证了其相容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道路运输车辆在线监测技术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交通行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1],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重要发展方向[2]。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获得车速、发动机转速、扭矩、排放等道路运输车辆的信息[3]。高效处理这些信息,获取监测的关键参数指标,对交通管理和运输车辆的安全、节能有重要意义[1]。由于车辆回传数据信息量大、种类多,单纯从数据驱动模型的角度,难以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车路协同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车联网(V2X)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车路协 同仿真验证系统的设计方案。使用 Prescan软件搭建了仿真场景,以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形式将 仿真数据发送至 V2X 协议栈,通过 LTE-V 信道仿真设备仪表和被测器件(DUT),并经由直连通信 接口(PC5)进行通信。采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模拟器,将模拟测试车辆的位置和时间等信息 与协议栈及 DUT 进行同步交互,DUT 接收到测试场景及位置的数据后,触发车路协同相关预警功 能。该方案可真实模拟 V2X环境,实现了 V2X应用场景的测试验证,能够有效推动车路协同系统的 开发和算法验证,促进 V2X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六排放法规GB18352.6—2016[1]要求,车辆生产企业需对生产的车辆进行OBD量产车辆评估测试即简称PVE;PVE作为生产车辆OBD系统生产一致性(COP)自我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正式量产之后,企业需提交PVE测试计划和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其中PVE测试中的J2阶段测试需对所有亮MIL灯故障(除对车辆造成损坏或危及人身安全以及只能通过修改电子控制单元的故障外)进行演示。本文通过介绍大陆系统氧传感器故障模拟方法来浅析PVE J2的测试流程。  相似文献   

6.
以海口港某高架项目3×18.6 m连续箱梁为研究背景,以《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2231-01—2020)[1]为研究依据,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抗震设计分析。研究得出:(1)高烈度区液化场地连续梁桥宜采用减隔震设计。(2)采用了减隔震设计,结构基本周期较长、非线性特征较强,更宜采用时程法进行分析。(3)消除桩间液化土后,改善了地震作用下桥梁下部结构的受力,特别是桩基的受力。  相似文献   

7.
<正>大马力拖拉机为了能在各种恶劣工况下高效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最佳燃油经济性,同时提高驾驶舒适性和操作方便性,通常采用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1]。组成湿式多片离合器的摩擦片和对偶片由于有油液强制润滑,允许起步时长时间打滑,其寿命比干式离合器提高5-6倍,同时湿式离合器工作稳定性、可控性等各方面优势明显,故将其应用到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中[2-3]。  相似文献   

8.
作为车路协同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V2X通信能够为驾驶员提供交通状态信息和危险预警信息,因此对V2X通信的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LTE-V2X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基于LTE-V2X通信的路侧单元和车载单元产品的发展,现在亟需进行基于设备的实车测试,对相关产品和标准进行测试和验证。由此总结了车路协同路侧端所实现的功能,并进行了分类,其中包括12个交通诱导类功能、4个道路感知类功能。然后针对路侧单元和车载单元相关产品对这些功能进行实车测试,主要包括两方面测试内容:一是功能性测试,根据设计的功能,进行场地和设备部署,并对不同的行驶速度和预警距离,测试功能预警能否有效实现;二是通信性能测试,主要测试设备的通信延时和丢包率是否满足功能需求。经过测试,在不同的行驶速度和预警距离下,所设计的功能均能有效实现预警;PC5和Uu模式通信性能受通信距离和车速的影响不大,在有效的通信范围内,保持正常车速行驶,PC5模式能满足车路协同路侧端所涉及的功能需求,而Uu模式由于丢包率和通信延时性能均稍大,不能单独满足功能需要,只能与PC5模式同时使用以增大通信数据的准确性;在相同的速度和距离条件下,PC5...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车路协同系统车联网(V2X)技术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化、网联化融合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V2X技术将行驶车辆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与外界共享,增强了车机感知与处理数据的能力。基于蜂窝通信的蜂窝车联网(C-V2X)通信技术已在中国开始商业化的应用,但是,该技术应用带来的信息安全、交通安全、数据存储,以及与各类车载与路端设备的互通性、应用稳定性和兼容性等 问题尚未有完备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了C-V2X技术测试方法,并对复杂的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测试标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职业能力是衡量职业院校学生质量高低的核心标准,现行的职业教育制度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职业技能,是不是具备了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1]。如何突破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基于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的研究,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创新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倒逼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招生考试等方面的改革,是职业教育长期研究的问题,也是适应经济社会行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2]。  相似文献   

11.
<正>引言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汽车产业作为横跨工业、交通、能源等主要终端的能耗产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汽车制造业碳排放和汽车行驶过程中碳排放在二氧化碳总量中接近8%[2],其中仅占我国汽车保有量约11%的商用车,却消耗了51%的汽柴油,  相似文献   

12.
车路协同系统的应用已是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是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手段。本文研究了车路协同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并对比了DSRC、LTE-V2X两种主要面向车路协同关键通信技术,并介绍了在车路协同应用领域极具潜力的5G技术。最后对各种通信方式在不同场景下的通信性能进行实际测试和分析,对智慧公路车路协同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岢言  万娟霞 《公路》2020,(11):347-353
坑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重要病害形式之一,产生后将影响行车舒适与安全,但目前缺乏准确、系统的坑槽区域行车舒适性评价方法。在路面坑槽区域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轮胎与坑槽底部的接触状态,确定坑槽有效深度;以此为基础,建立车辆振动模型,获得车辆经过坑槽区域时的人体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而以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指标评价行车舒适性;分析坑槽深度、坑槽平面尺寸、车速、路面纵坡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提出行车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坑槽长度L≥2(2rh-h2)1/2时,坑槽有效深度hv=h,否则hv=r-(r2-(L/2)2)1/22,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0.95m/s2,人体主观感受为"不舒适",坑槽的存在明显降低了行车舒适性;坑槽深度、坑槽平面尺寸、车速、路面纵坡均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大,在行车舒适...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同时大气污染程度也不断加重,急需引入新的汽车燃料生产技术,通过多元化发展模式解决上述问题[1-2]。目前,天然气作为一种具有较低污染以及储量丰富的燃料气体,已经获得了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有望成为新一代车用替代燃料。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汽车,除了对其燃料进行改善以外,还需进一步对其动力系统的传动参数进行匹配优化,从而实现汽车性能的整体提升[3]。  相似文献   

15.
路侧单元(Road Side Unit, RSU)作为车路协同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 CVIS)中路侧感知控制网与网联化车辆自组网的重要节点,其布设方案对车路交互效能、系统建设成本与协同服务水平均产生较大影响。现有RSU优化布设研究主要基于车路(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 V2I)通讯,忽视了车车(Vehicle to Vehicle, V2V)通讯的转发和中继作用,也缺乏对RSU设备及线网布设成本的相关考量。针对上述问题,面向V2V和V2I通讯并存环境,考虑信息覆盖正向收益与设备/线网布设负向收益,构建面向综合收益最优的RSU布设方案优化模型。首先结合信息流-交通流耦合模型获取传播时间矩阵,提出权重约束可达性算法,构建布设方案与信息覆盖正向收益之间的关系方程。然后针对动态最优布设方案条件下的最优线网布设问题,提出改进的最小生成树模型,并以此设计综合收益最优的RSU优化布设模型。最后,基于井字形算例路网,进行模型验证和关键系数敏感性分析;并基于Sioux Falls路网,将所提出的模型与现有未...  相似文献   

16.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一项关键技术,为解决在V2X通信过程中在满足隐私保护的同时实现安全性,欧美等国提出了基于PKI/CA的认证体系,这种解决方案对通信证书发放中心的处理能力和性能要求较高,证书签发流程的复杂性无法满足车车、车路通信低时延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IBE技术的V2X通信身份认证体系,采用IBE服务器取代欧美方案中通信证书发放中心,由IBE服务器向通信参与方发放密钥用于身份验证,该认证流程相对简化,整体通信效率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7.
王玉珏  崔艳  李强 《公路》2023,(6):324-328
车辆编队是通过网络技术,使车辆彼此之间紧跟在一起行驶。设计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CPS)理论的货车编队系统的框架,利用路侧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路侧智能设备、车载OBU智能终端获取道路及车辆信息进行多源信息融合,并通过V2X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车、路、云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弥补传统防追尾预警算法在兼顾虚警率与及时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前方车辆的防追尾预警算法。利用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实现车车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安全车距预警模型计算临界安全车距,自车车载单元(OBU)利用自适应广播算法将安全情况信息发送给前车OBU;通过运用移动节点轨迹的生成工具(Vanet Mobi Sim)和面向对象的网络仿真器-2(NS2)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以及主动安全系统开发工具Pre Scan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广播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预警算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预警算法在虚警率和报警及时性方面的矛盾,这对发展与完善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云龙湾大桥主桥为背景,系统介绍了(30+80+205+80+30)m双塔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系统防护体系设计情况。大桥共设置2根主缆,竖直平行索面[1]。单根主缆由27股索股组成,每股索股包含91丝高强镀锌铝合金平行钢丝。通过对国内悬索桥主缆防护体系应用现状调研分析,设计采用在传统缠丝涂装防护体系基础上,增加主缆除湿系统进行主缆防护,于缆内持续循环通入干燥空气,以保证运营阶段大桥主缆耐久性。同时对主缆相应配件进行防腐设计,并为方便检修,在主缆顶面设检修道。通过防护体系、检修措施的设计,保证了主缆的长久耐用,可为悬索桥相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机共驾中,共驾模式的选择和驾驶控制权的分配高度依赖于对驾驶人状态的正确识别。为了分析人机共驾中驾驶人的状态,对行车风险场模型进行重构,通过构建风险场力作用机制,建立包含驾驶人特性、自车特性和外部风险特性的人-车-路闭环系统中的驾驶人风险响应度模型,用于表征驾驶人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和应对倾向。根据24位驾驶人在跟车和并道2个场景中的驾驶试验结果,对不同风险响应度下驾驶人的驾驶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风险响应度在驾驶过程中具有时变性,在驾驶人个体之间和不同驾驶场景间均存在差异性。在风险响应度分别为低、中、高的3类驾驶片段中,驾驶人在驾驶时的碰撞时间倒数TTCi和加减速行为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风险响应度较高的保守型驾驶中,驾驶人行车时倾向于保持较小的TTCi(均值为-0.48 s-1,标准差为1.25 s-1),单位时间内制动操作最多[均值为0.65次·(15 s)-1],总体驾驶风格倾向于规避风险;风险响应度较低的激进型驾驶中,驾驶人行车时倾向于保持最大的TTCi(均值为0.28 s-1,标准差为0.42 s-1),相较于保守型驾驶,单位时间内加速操作较多[均值为0.48次·(15 s)-1],制动操作较少[均值为0.50次·(15 s)-1],总体驾驶风格倾向于追求行驶效率;风险响应度居中的平衡型驾驶中,驾驶人行车时所保持的TTCi居中(均值为0.04 s-1,标准差为0.36 s-1),单位时间内加速操作[均值为0.23次·(15 s)-1]和制动[均值为0.41次·(15 s)-1]操作总数最少,对于行驶效率和行车安全的追求相对均衡。相较于以往将驾驶人作为孤立个体的驾驶人状态评估方法,所提出的驾驶人风险响应度模型可以依据驾驶人在人-车-路交互中的驾驶表现,更为全面地反映驾驶人的个性化驾驶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