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是新时代下一种创新的模式,是职业跨界的典型特征,对岗、课、赛、证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从而打破传统综合育人遇到的壁垒,有助于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革新考核和评价方式。本文围绕着高职汽车检测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一方面,希望能给同领域的研究者带来新的思考;另一方面,希望能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下,为其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要求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该梳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专业与思政一体化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以“汽车设计”专业课程为例,梳理课程所蕴含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和国家大德三个层面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教学体系,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育人途径和教学评价等进行设计,实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需求更大。“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是培养适应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的学生,使其能够满足行业的用人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为了发挥“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的价值作用,该文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课程为例,结合新能源汽车专业“岗课赛证”对应的具体要求,从明确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和完善课程学习评价和考核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合的改革方法,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汽车产业变革和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科教融合旨在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结合以协同育人,是当今各高校育人模式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江西科技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科教融合育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人才培养体系、科教融合现状、学生参与科研现状、科教融合机制、科研平台使用现状等角度探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科教融合育人路径,研究结果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科教融合育人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侠 《时代汽车》2024,(6):80-82
汽车新媒体营销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汽车营销策划与新媒体营销的能力。为适应新时代下市场对汽车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基于“岗课赛证”,重构课程体系,以模块-任务式进行教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通过学院比亚迪产业学院,实现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双师”教学,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协同育人。创新课程设计,探究技能链融思政链的“双链育人”模式,实现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课程肩负育人的作用。笔者所在学校汽车专业积极实施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通过研究基于SPOC的混合是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汽车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和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产业“新四化”和国家工程教育“新工科”背景下,结合工科专业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培养科学基础厚、创新能力高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是推动高校“新工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服务汽车产业快速变革的有力保障。为切实有效实施创新实践教育,中北大学结合现有汽车专业从搭建实践体系和构建育人模式两个方面入手,对“新工科”下的创新实践模式进行探索。首先,整合汽车类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和学科竞赛,以学生兴趣社团为抓手,以科技竞赛为导向,以开放实验室为基础,搭建创新意识培养到创新能力训练循序渐进的“123”创新实践体系。其次,为保障该体系高质量运行,结合汽车类专业学生具体学情和学科竞赛实践特点,探索贯穿本科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依托该体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均可得到显著提升,在动手实践、升学就业、竞赛获奖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经实践和数据证明该创新实践体系切实可行,且有较好的实践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推动劳动育人任务实施,部署好专业课堂这一主战场,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主力军效应,以高职汽车核心专业课程为载体设计劳动育人教学,紧紧围绕这一育人目标,科学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全方位体系化的专业课程劳动育人教学全过程,并依托汽车专业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侧重学生多维多主体的过程性的精准开展教学评价,实现了汽车专业技能培养与劳动意识、劳动行为、劳动感悟培育的同向同步培育。  相似文献   

9.
李晓华  尹爱华 《时代汽车》2024,(4):82-85+193
文章尝试运用属性层次模型(AHM)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融合方法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专业课”课程思政实例研究。首先通过五维评价和四元主体确定四元五维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其次利用AHM确定评级各指标指标权重;最后利用FCE确定“新能源汽车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总体评价,为“新能源汽车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有力质量保障,同时其他专业学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方位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发展。“汽车构造”课程思政的原则是多元渗透、融入实践场景和与时俱进。汽车构造课程思政的设计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课程思政育人是一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期过程,建立一个由校内与校外、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多维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正>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适应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要完善产教融合的育人体系,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机制,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内涵建设。本文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围绕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车身焊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这一主题,对部分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车身焊接技术课程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名师等进行访谈,并对调查及访谈结果进行归类总结、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性,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锋 《时代汽车》2024,(2):84-86+93
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为例,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合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中,通过构建“12345”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通过课堂实训现场和企业现场,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将思政融入贯通到“课标、课堂、课业、评价”中,实现“穿针引线”,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技双修”。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国家大力提倡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为满足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有效促进教育与产业的全方位融合,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依托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联合国内新能源汽车知名企业,积极构建产教协同育人环境,形成产教协同动力核心。为满足西北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实现各方成员互利共赢的目标,需要在理念、机制、模式、条件、资源等方面开放合作,形成多元协同育人、共盈同利发展的格局。以合作管理制度创新为目标,构建合作管理、资源共享的产教融合制度体系,探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的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师资管理机制、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产教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近年来倡导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坚持“创新创业+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的“1+4”育人体系,紧密围绕专业育人、实践育人,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业潜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发动、竞赛催动、培训拉动、实践带动、研究推动、政策促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推动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汽车实验教学在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去以提供汽车器件为主的汽车实验室已难以在当前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发展背景下满足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首先,系统分析了汽车实验室现状对当前新能源及传统汽车实验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其次,提出了以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发展为导向,开展“强化汽车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优化汽车实验室配置建设为核心、创新汽车实验室管理和评价机制为途径”的三位一体构建思路;最后,提出了与汽车实验教学、科研及高校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实验室体系,以期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汽车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专业课程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过程和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兼具有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双重使命。通过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全过程育人模式、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育人方式,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进行了三全育人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够严格遵守“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服务”职业素养、养成“工匠精神”职业品质、树立“技能强国、劳动精神”的职业目标。此教学模式为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课程思政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阐述车身焊接技术课程思政的背景,并以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方式、育人机制为研究内容展开分析。在对实践结果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以落实教师队伍、更新校本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健全评价体系为路径的车身焊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实践证明,车身焊接技术课程思政的实施有效推动了课程改革,提升了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汽车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对汽车售后服务业务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汽车企业需要大量素质高、专业技术全面、技能熟练,特别是具有一定综合职业能力的骨干。中职教育定位也从“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未来中职教育将起到为我国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储备的重要作用。我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构建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育人模型,改变了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定势,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认同、学校认同和专业认同的意识;行为习惯“常保养”,通过思政教育改观了学生卫生、学习和思维习惯;打破既有的知识中心、  相似文献   

20.
为更深层次实现职业教育新型教育体系的建设,快速推动学徒制人才教学模式的深入,应立足于区域的资源优势,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渐进式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于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渐进式课程建设的积极作用进行简要分析,并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探索了“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渐进式课程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