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别对SUV车型行人头部、腿部碰撞区域造型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发动机罩、通风盖板、翼子板、发动机罩前缘、前保险杠、散热器格栅的造型控制策略.同时提出前保险杠造型支撑区域概念,并利用MADYMO分析模型,在前保险杠前端零部件刚度一定的条件下,找出其最佳位置关系.结果表明,优化后的SUV车型前端造型可有效控制伤害值,有利于提高行人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2.
乘用车与行人碰撞腿部保护设计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ADYMO中建立了汽车前端结构的多体简化模型.利用Modefrontier进行了参数灵敏度分析以及不同工况下的优化设计.分析了汽车前端结构参数对行人腿部碰撞性能影响的规律性,并在吸能块和副保险杠支撑系统方面.总结出一些通用的有利于行人腿部保护的乘用车前部结构设计方法和改善建议.对某款车型的腿部保护设计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其腿部保护性能有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实际车型开发为例,解析了机罩锁解锁过程中解锁音过大,且存在撞击锁扣的复合声音。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原因为机罩锁的主弹簧的抬升力过大导致。通过改善弹簧参数初张力,联合供应商样件试制,实车试装评价,解决了异响问题,并为后续车型开发制定目标,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款新开发车型其发罩外板内表面前端电泳效果差的问题,利用数值仿真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前端设计不合理,在电泳时形成死腔,产生大的气泡从而导致电泳不上的问题。在增加一个简单的排气工艺孔后,结果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5.
基于汽车前端刚度分析的降低小腿加速度快速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法规用行人小腿模块碰撞试验方法来评估汽车的行人腿部保护性能,对汽车前端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刚度的控制策略,以辅助工程师快速确定导致小腿加速度峰值超标的原因.通过前端结构不同位置、尺寸和刚度参数的组合,进行了24个有限元碰撞模拟,分析了前端结构各设计参数对其综合刚度以至加速度峰值的影响.最后给出该策略在某实际车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在乘用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为了保护乘员避免受到下肢韧带断裂,瘫痪等严伤害,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__NCAP)设定了评价假人大腿部位的损伤指标。为了提高C__NCAP汽车碰撞试验中的大腿部位得分,本文展开了假人腿部伤害机理、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研究,并着重介绍了仪表板子系统膝碰评价方式,同时还以某车型膝碰问题改善为介绍了膝碰研究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Euro NCAP近几年上腿型冲击WAD775的试验结果,以及针对该性能,汽车前端的造型优化和结构设计方法。以某车型为例,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其前端上腿型冲击WAD775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从零部件结构优化角度,提出对保险杠本体及其附件进行局部结构弱化的改进方案。经过分析,采用新方案的车型该项得分从2.963分提升至满分6分。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罩是发动机舱的"门",需保证一定的指压性能从而给客户一定的坚固性印象。而车辆在撞击行人过程中,发动机罩会对行人的头部造成严重的伤害,根据GB/T24550和2018版C-NCAP的要求,需评价发动机罩对行人头碰的伤害情况。如何在发动机罩指压刚性和行人保护之间取一个平衡为本文研究的内容,通过竞品分析在E-NCAP行人头碰得分较高车型的指压性能,优化发动机罩指压性能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偏置碰撞下驾驶员腿部伤害的差异性,本文在对C-NCAP40%偏置碰撞及IIHS 25%小偏置碰撞两种不同类型偏置碰撞试验的试验工况、假人腿部评价指标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某乘用车车型在上述两种试验下驾驶员的腿部伤害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从碰撞力的传递路径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碰撞中车身与壁障重叠率的不同导致不同的碰撞力传递路径,最终导致车身变形的差异。其中,25%小偏置碰撞对车身的破坏程度极大,试验后驾驶员侧的A柱严重变形,车身结构大量侵入到车内生存空间,故其假人腿部伤害值大于另外两种正面碰撞,尤其是驾驶员左腿伤害值。优化车身前端结构,增加A柱强度,最大程度保证驾驶舱腿部生存空间,才能有效提高小偏置碰撞中乘员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乘用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为了保护乘员避免受到下肢韧带断裂,瘫痪等严重伤害,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_NCAP)设定了评价假人大腿部位的损伤指标。为了提高在C_NCAP汽车碰撞试验中的大腿部位得分,本文展开了假人腿部伤害机理、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研究,并着重介绍了仪表板子系统膝碰评价方式,同时还以某车型膝碰问题改善为例介绍了膝碰研究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汽车前端造型因素对行人髋部碰撞的影响,提出了以降低碰撞能量输入为目标的车型外轮廓设计方法,并建立了髋部冲击器与某实车车型发动机罩前缘碰撞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其行人髋部碰撞保护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估,结合各个碰撞位置的局部结构特征,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结构改进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设可变形吸能结构、削减局部结构刚度等措施,可以改善髋部冲击器的碰撞波形,降低损伤指标的峰值,为以Euro NCAP评价为目标的实车造型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车型右后减振器异响问题,分别从源和传递路径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确定了减振器低温下异常振动和轮罩刚度弱是减振器异响根本原因。为了从工程设计和产品管控上彻底规避减振器异响问题,制定减振器单体台架试验方法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同时对传递路径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结构设计建议及目标。  相似文献   

13.
葛如海  刘卫春 《汽车工程》2011,33(11):967-970,989
为进行行人保护研究,建立了某车型前端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精确性.以提高EuroNCAP行人大腿碰撞试验的得分为目标,对汽车前大灯采取了自身刚度弱化的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效果良好.文中还尝试将安全气囊运用到发动机罩上,仿真计算验证了该安全气囊对行人大腿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汽车发动机舱被盗,导致蓄电池及其他机舱零部件丢失,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影响了主机厂的品牌形象。通过解析机罩锁开启原理,现场模拟分析发动机舱被盗原因,从机罩锁的布置方案、机罩锁的结构选型、机罩锁防盗护板的设计、机罩锁拉丝的布置及选型以及汽车造型设计等方面综合优化设计,提出了发动机舱防盗策略。通过研究得出:需综合考虑成本与相关零部件性能,来提高发动机舱防盗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行人小腿碰撞伤害,参考2014年版的欧盟新车评价规程(Euro-NCAP),对某车型进行柔性腿型(Flex-PLI)碰撞试验;评估了行人小腿碰撞得分,以此来分析影响胫骨伤害及膝部伤害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车辆前端与胫骨接触位置结构刚度对胫骨弯矩值影响较大;膝部韧带伸长量与膝关节上部及下部相对运动有关。因此设计时,应避免因车辆前端结构刚度过强导致胫骨弯矩超标准;应通过调整膝关节上部及下部侵入量来改善膝部韧带伸长量。这些结论,可为改进车辆前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某越野车行人保护头部性能进行优化改进。首先,根据试验结果对标仿真模型,使得冲击点位置、数目与试验一致,并且使得头部HIC(Head Injury Criterion,头部伤害指标)仿真误差控制在±10%以内;其次,从结构、空间等方面对该车型的头部性能得分进行全面分析;最后,考虑改款车型在造型及空间布置方面的限制,优化工作从结构入手,对发动机罩盖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头部得分从4.32分提高到7.66分,考虑腿部目标分解得到2.5分,行人保护性能总得分率为68%,满足2018版C-NCAP行人保护五星分项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a-PLI新腿型试验表现和开发应对策略,对比了a-PLI腿型与Flex-PLI腿型实车试验结果差异,并对4款车型的a-PLI腿型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车头结构对腿部支撑效果存在巨大差异,并对a-PLI腿型各项伤害指标有明显影响。通过分析各区域a-PLI腿型伤害值和相应位置支撑结构参数,确认了影响a-PLI腿型伤害指标的关键因素并总结了不同类型车辆应对a-PLI腿型试验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针对门护板BSR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笔者亲历的几款车型门护板BSR问题的整改经验,总结BSR影响因素及设计要点,从而论证设计过程各要素对BSR问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文中对某款车型的行人保护腿部仿真分析与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分析的精确度,并通过增加腿部支撑等方法对其进行优化,使其达到EC第一阶段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车型发动机前端轮系皮带松边抖动引起车内加速噪声异常的问题,运用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AVL EXCITE TIMING DRIVE软件建立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复现皮带抖动现象;从电机转动惯量、皮带预紧力和轮系布置方案等方面探究改善松边皮带抖动的解决方案;通过各方案对比确定最佳解决方案,并进行整车车内加速噪声试验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计算准确性及解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