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Logit模型对高速客流分担率的估计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运用Logit模型对高速铁路与航空客流之间的分担率进行估计,并采用运输产品效用函数值代替传统的用多无线性回归求解的特征函数值,得到了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城际铁路客流预测是进行城际铁路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各项工作的基础,而客流分担率的预测则是城际铁路客流预测四个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当前城际铁路客流分担率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城际铁路客流分担率修正模型,并对修正模型的总体思路、基础数据、预测步骤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
���й����ͨ�볣�湫��֮����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轨道交通在我国大城市中的逐步发展,轨道交通势必与常规公交之间发生客流竞争。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客流吸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不同出行方式下的出行时耗和出行距离,确定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客流争夺区域。利用Logit模型,用相对比较容易量化的广义费用函数来代替模型中效用函数,从而建立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竞争模型,形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分担比例曲线,提供了一种确定两者之间客流分担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担率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倩 《交通标准化》2009,(21):52-54
在居民出行效用最大化目标函数的基础上,引入时间价值概念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及常规交通客流分担率的非集计预测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标定,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担率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兰-武运输通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科学地分析预测该运输通道的客流分担率,对于确定项目投资规模,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十分必要.基于兰-武城际铁路前期研究成果和旅客出行意愿调查,选取影响旅客出行方式的5个主要因素,采用Logit模型,建立其广义费用函数,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模型参数,分析各运输方式的客流分担率.研究结果显示,建成后的兰-武城际客运专线将吸引大量客流,使铁路客流分担率增加16.5%,最后提出了通道内各运输方式的运营建议.  相似文献   

6.
客运专线网的逐步建成加剧了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影响着不同方式客流分担率的变化。为充分发挥铁路通道的整体运输能力,论文基于出行效用最大化行为假说,确定了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特性变量及相应的取值方法,选择客运专线和既有线作为铁路通道内居民的出行方式,建立了交通方式选择二肢Logit模型。作者用非集计模型将乘客的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和票价等个人特性引入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通过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标定模型参数,得到了不同出行距离下铁路通道内客运专线和既有线的客流分担率,证明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客运专线的客流分担率与开行距离呈正相关,从而给出了铁路通道内客运专线开行的优势距离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轨道交通方式划分非集计logit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群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群轨道交通特点,提出将城市群客流分为城区客流和城际客流,分别预测其轨道交通分担率.利用非集计模型的基础理论,选取时间、费用与个人收入的比值作为效用函数的特性变量,以交通行为调查的RP和SP联合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应用于城市群交通方式划分的非集计模型.并以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方式划分为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轨道交通分担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基于状态空间方法构建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短时客流OD(origindestination) 估计模型.利用自动售检票数据分析得到OD间乘客行程时间分布特征,构建基于行程时间分布的客流到达系数,以此建立OD流与车站进出站客流间相互关系,并以车站客流分离率为状态变量构建结构化OD矩阵估计状态空间模型.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当估计时段长度为15 min 时,估计平均相对误差为 35.5%;为30 min 时,估计平均相对误差为20.4%;为60 min 时,估计平均相对误差为 16.3%.所构建模型能能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估计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从铁路运输企业的角度,以市场竞争为导向,以提高铁路客运市场竞争力和综合经营效益为目标,从客流属性特征出发,对竞争条件下旅客运输需求进行分析,引入匹配因子和分担率的概念,以距离和旅客收入结构为交叉因素对分担率进行预测,构建了适应我国铁路客运需求预测理论体系,并以京广线为例对高速铁路在竞争条件下的客运需求量进行了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阐明了接驳客流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并着重抓住天气因素对接驳客流预测的影响,结合现实调查数据,找出了晴天和雨天的各种接驳交通方式客流分担率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借助于经典的Logit模型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客流预测的改进模型,指出各种接驳方式的设施需根据不同天气条件下客流需求的最大值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1.
选取了陕西省内距中心城市西安350 km范围内的咸阳、渭南、黄陵、延安4个节点城市, 搜集了相关公铁复合城际走廊上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长途客车、小汽车高速出行的出行量、车内时间、票价或通行费等客流特征参数, 梳理了各种城际客流分担分析方法; 构建了距离转移曲线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 通过曲线拟合、试算和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标定, 并根据模型标定结果分析了客流分担率对距离、时间和费用的敏感性, 得到区域城际多模式客流分担特征, 给出城际通道规划管理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和小汽车高速出行3种模式的分担率-距离转移曲线拟合结果理想, 决定系数均在0.94以上; MNL模型在车外时间取90~150 min时, 拟合效果较好, 决定系数均在0.79以上, 且在时间价值取50~70元·h-1情景下决定系数达到峰值; 随着城际出行距离的增加, 出行者选择从小汽车高速出行转移到城际铁路出行, 且高速铁路较普通铁路更有优势, 西安与近距离的咸阳之间小汽车高速分担率达96.91%, 与远距离的延安之间高速铁路分担率达53.66%, 普通铁路分担率达30.58%;以车外时间为120 min为例, 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长途客车、小汽车4种出行模式的阻抗系数分别为0.029~0.044、0.034~0.042、0.030~0.040、0.028~0.048, 小汽车高速出行和高速铁路增长幅度较大, 2种出行对费用更加敏感, 在时间价值取60元·h-1条件下, 4种出行模式的阻抗系数为0.038~0.042, 4种出行对广义时间敏感性无明显差异; 建议进一步挖掘更多城市群城际通道客流分担规律, 并精确考虑城际出行链的城市端细节, 以更好地指导城际走廊的宏观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路网实时客流状态是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组织科学决策的主要依据,而精准地在线估计客流OD是前提条件.本文分析了准实时AFC数据接入条件下客流OD在线动态估计问题及其特点,提出了将机器学习与递归贝叶斯相结合的客流OD动态估计方法;构建了基于LSTM的客流OD状态转移模型,以及LSTM模型嵌入下的客流OD递归贝叶斯估计模型;针对客流OD状态变化的非线性、不确定性特点,提出基于粒子滤波算法求解客流OD递归贝叶斯估计问题.面向LSTM模型嵌入所形成的客流OD状态转移三阶马尔科夫过程,对一般的粒子滤波算法进行高阶扩展,研究了算法的实现.最后用实例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Logit模型效用函数的准确性、适时性和适用性,增加了Logit模型的衡量指标,充分考虑新指标对总效用的影响,重新定义了效用函数.运用改进后的Logit模型,以成渝城际铁路全长352 km的东线方案实施并通车为背景,在成渝城际铁路实施公交化运营、公路运输进一步缩短旅行时间的新一轮公铁竞争中,估算出铁路、公路和民航的分担率.预测结果显示,铁路客流分担率仍能上升11%,从而达到87.8%,在未来成渝客运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而公路的份额将减少至10.7%.通过分析构建的效用函数中各个因素变化的灵敏度,作者提出建议:为了提高成渝城际铁路客流分担率,最关键的因素是提高购票成功率和增加旅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短时OD估计的多模型组合方法,估计早晚高峰期间15 min内进站客流的去向目的站.组合模型以不同时间尺度下的进站客流分流率为状态变量,并利用历史数据预估其中通勤客流的分流率,然后通过交互多模型算法加权融合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分流率估计结果.以北京地铁为案例,研究表明:早高峰期间的15 min分流率估计误差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6.4%和21.8%,晚高峰期间分别为22.7%和24.6%,比既有文献的估计误差减小了约一半.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实时的线网客流分布预测提供更准确的输入数据,以辅助运营管理部门实现客流预警和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15.
多交路共线运营客流分配是城市轨道交通复杂交路设计、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基础。本 文以典型共线运营多交路为例,通过划分客流出行区段将乘客分为不同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客 流的路径选择策略,提出以发车频率确定的客流分担比例计算方法,构建了基于发车频率和乘客 出行区段划分的客流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多交路共线运营物理网络转化为共线运营服务 网络,通过引入超路径的概念,将乘客出行优化策略转化为共线运营服务网络上的最短超路径问 题,并考虑乘客在车拥挤感知费用,提出了基于超路径的客流增量分配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 证了共线客流分配方法的有效性,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城市地铁运营前后,各主要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情况,进而准确预测地铁运营后的客流需求,针对其客流吸引特性开展研究.以大连地铁2号线所在黄河路路段为调查对象,分别开展地铁运营前后,各主要交通方式的客流调查.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地铁运营前后,小汽车、常规公交与地铁三种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情况.基于随机效用理论,分别构建地铁运营前后的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并提出模型参数标定方法.依据实际调查客流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验证其计算结果.研究表明,本例中地铁运营后,分别从小汽车与常规公交中吸引客流5.4%与6.4%;交通方式选择Logit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调查数据的差异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7.
以经济性、快速性、便捷性、舒适性及安全性为衡量指标,建立乘客出行广义费用函数;结合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中长距离通道客流分担率模型.并以武汉-广州客运通道为例,分析不同时间价值下客流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普通铁路更加符合旅客的出行偏好,其客运分担率高于45%.最后,以利润为指标,对高速铁路运营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普通铁路与高速铁路之间的竞争关系,高速铁路运营利润及铁路总利润难以同时达到最优;当以高速铁路运营利润最大为目标时,高速铁路票价和旅行速度分别为275 元和325km/h;当以铁路总利润最大为目标时,高速铁路票价和旅行速度分别为350元和300km/h.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性、快速性、便捷性、舒适性及安全性为衡量指标,建立乘客出行广义费用函数;结合非集计理论和方法,构建中长距离通道客流分担率模型.并以武汉—广州客运通道为例,分析不同时间价值下客流结构的变化情况,发现普通铁路更加符合旅客的出行偏好,其客运分担率高于45%.最后,以利润为指标,对高速铁路运营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普通铁路与高速铁路之间的竞争关系,高速铁路运营利润及铁路总利润难以同时达到最优;当以高速铁路运营利润最大为目标时,高速铁路票价和旅行速度分别为275元和325km/h;当以铁路总利润最大为目标时,高速铁路票价和旅行速度分别为350元和300km/h.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交通》2011,(6):14-14
一、世园会运行一月公交运送乘客254万人次世园会公交运行一个月以来,总公司累计投入7837车次,日均出车280部:安全运送乘客254万人次,日均客流9.07万人次,世园会公交分担率为69%。总公司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升世园会公交服务质量,顺利完成各项运输工作任务,得到了广大市民、乘客、媒体及政府部门的肯定.为世园会贡献出公交一份责任和力量。二、制定预案、采取各项措施。满足参观世园会公交需求根据世园会客流动态,公交总公司提前着手,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青岛世园会实时客流数据,分析其客流规模特点,并从政策、票务、区位等方面分析影响客流规模的因素。分析不同参园方式、不同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情况,探讨入园客流的时间变化特征并与往届大型活动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介绍了出入口客流分布情况和园区客流分布情况。对青岛世园会客流特征的分析和总结,将对未来同类大型活动客流预测和相关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