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突变理论应用到列车脱轨分析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列车脱轨机理研究方法.通过综合考虑脱轨系数和冲角两个因素,建立了列车脱轨尖点突变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利用尖点突变分析脱轨发生的情况,通过突变模型的分叉集给出了列车脱轨的危险区域.应用Simpack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并施加轨道激励谱,研究了150,200和250 km/h共3种速度下脱轨系数和冲角特性,验证了应用突变理论研究列车脱轨的有效性.仿真计算表明:随着冲角的增大,危险区域变大,脱轨的危险性增大;减小冲角,可以减小危险区域,有利于防止列车脱轨.  相似文献   

2.
事故机理理论系指人们从事故教训中不断分析总结,积累归纳出来的,对生产要素中的危险因素产生和发展成危害要素,直至导致事故发生的某种内在机理的描述。那什么是事故机理呢。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劳动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要素中的各危险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连锁反应,随着生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复杂系统事故致因模型,在基于扰动事故致因模型(P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安全域(SR)对系统平衡态进行定量描述和深入分析,提出面向复杂系统事故致因分析的扰动-安全域模型(基于P-SR的事故致因理论模型)。该理论不但可以利用安全域状态空间统一描述多因素扰动在事故发展中的演变作用及动态过程,还可以用于定量评价系统安全状态及监控预警,显著提升了事故致因理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该理论应用到轨道交通中,有助于对轨道交通复杂系统事故致因进行全面、定量的分析,同时对事故预防提供科学精细的指导和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过程中,为充分、高效利用已发生的事故的历史经验,需全面、准确提取事故过程的关键信息,并将其结构化表达。基于知识元理论和情景理论,将事故过程片段化和情景化,提出包括表现层、情景层和知识层的地铁隧道施工事故情景表达通用层次模型。根据15个案例,分析事故特征并提取情景因素信息,提出事故情景知识元表达式;基于此,提出了情景库构建框架和流程以及应用方式。针对某坍塌事故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显示,模型可以简练、完备地表达事故信息,可为应用历史事故大数据指导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和事故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突水是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事故,为有效预防突水事故,降低隧道施工风险,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选取10个核心指标作为影响突水事故发生的判断依据,收集50组典型隧道突水实例数据作为突水危险性评价的研究样本,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径向基神经网络(RBF)后,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测试,建立PSO-RBF神经网络铁路隧道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井家山隧道验证其实用性。实例研究表明:PSO-RBF模型能够准确对井家山隧道突水危险性作出判定,且与梯度下降法改进的RBF神经网络相比,PSO-RBF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快的迭代速度。  相似文献   

6.
突水突泥灾害是隧道施工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构建基于云模型的突水突泥风险评估模型,以指导隧道施工组织中的灾害预防工作。从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针对评价指标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点,应用逆向云发生器生成风险云特征数字,应用正向云发生器生成风险云与标准云对比图,表征突水突泥和各级评价指标的风险状态。以某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计算,该隧道突水突泥综合风险等级为高,风险不可接受,需进行管理决策,规避转移风险;夏季雨水集中,极易引起大气降雨向地下运移,造成大规模的突水突泥灾害;评估结果与工程实际基本一致,可为灾害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预测铁路隧道突水风险等级,降低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突水灾害风险,结合相关规范,在调研分析影响隧道突水灾害的风险因素集的基础上遴选13个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突水风险评价指标提取主成分并实现降维,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计算RBF神经网络的中心,梯度下降法修正权值和方差,并将分析后得到的主成分作为改进RBF神经网络评价模型输入向量,建立了基于PCA-改进RBF神经网络铁路隧道突水风险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天秀山隧道对该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合理可操作,相比于其他方法准确率更高、训练更快、均方误差更小,为类似铁路隧道预防突水灾害事故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我国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的安全事故预防控制和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支撑,采用N-K模型研究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耦合风险的形成机理。首先将系统分为人、机、物、环、管5个子系统并分析造成各子系统安全事故的风险因素,将风险耦合分为单、双、多因素风险耦合3类;基于触发器概念分析耦合风险的形成机理;采用N-K模型定量描述系统的内部耦合关系。以1985—2016年中国发生的铁路危险品运输安全事故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N-K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事故的发生取决于风险耦合值大小,而耦合值大小则与参与耦合的风险因素多少成正比;人和管的因素对耦合的影响最大。相关部门应该从管控人和管等关键因素、避免多因素耦合作用、避免在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脆弱处发生耦合作用等方面入手,提高铁路危险品运输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铁事故数据利用率不足,难以对事故发生前的预防、事故发生时的现场决策、事故发生后的分析和定责提供理论支撑与帮助.基于HFACS-MA(地铁事故的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将事故致因分析模型划分为事故致因层与事故反馈层,并对30起地铁事故案例进行因素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事故人为致因进行关联度分析,并绘制事故致因链图.结果 表明,事故致因链中组织影响层涉及因素最多;监督不力是主要连接因素,需重点关注;事故处理不及时是导致事故扩大蔓延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岭隧道施工坍塌事故多发,危害极大。通过分析山岭隧道新奥法施工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并就施工现场如何规范隧道坍塌事故应急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漫滩电站引水洞隧道具有多种不良地质,施工中多次发生特大涌水、突泥灾害,造成严重坍塌事故。通过对隧道突泥、突水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坍塌形态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并对洞身及坍塌体进行了固结和加固,快速而有效地完成了突泥段施工。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近年来,桥梁坍塌事故屡有发生。为充分认识这些事故背后共同的力学机理和坍塌原因,以便能在桥梁建设运营的各环节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风险防控,降低桥梁坍塌事故率,故开展本研究。研究结论:(1)通过对大量桥梁坍塌破坏事故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各类桥型、各种破坏原因下桥梁事故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刚构桥的综合安全性最好,而拱桥相对最差;施工自身因素是造成施工期桥梁坍塌破坏的主因,而运营期桥梁破坏多是车辆超载等车船因素造成的;(2)结合力学理论,在技术层面对桥梁破坏事故的共性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桥梁坍塌破坏是结构抗力和外部作用这对矛盾在发展中外因占据了主导地位后的结果;(3)探讨了桥梁在设计、施工等环节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风险防控原则,并给出了相关建议;(4)本研究成果可为桥梁在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阶段的安全风险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人一机(设备)一环境理论、事故树分析法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特点,提出利用马尔可夫理论建立模型,预测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状态,对造成事故的各种可能因素,根据不同的概率值加以区别对待,从而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关联规则的地铁施工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地铁施工事故数据间关系日益复杂的特点,提出了多维关联规则在地铁施工事故数据的具体应用方法.利用关联规则工具挖掘出施工事故潜在的关系,具体展示了“人-机-环境-管理”和事故发生类型之间如何挖掘强关联规则的过程.通过找出可能导致地铁施工事故发生的频繁因素的组合,来发现施工坍塌事故发生的强关联规则.在评价强关联规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按铁路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铁路建筑业安全管理现状,根据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辅以案例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核心和主导因素,对常见和易发事故,加强安全监管,实施安全控制,采取保护措施,消除隐患,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收集分析了64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事件案例,基于事故致因过程分析,提取出28个风险元,并建立事故致因链;运用贝叶斯网络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事故风险互动关系的拓扑结构,对风险互动网络进行影响强度分析与灵敏性分析,结果发现人为与设备因素易引发系统其他风险乃至安全事件的发生,其中信息交互滞后、信号道岔设备故障、制动设备故障这3...  相似文献   

17.
根据坍塌事故案例的特征,提出隧道坍塌分类的8个依据,分别为隧道类型、坍塌的原因、发生位置、发展速度、规模、破坏形态和危害形式、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以及时效性。基于每个依据将隧道坍塌事故划分为:山岭、城市和水下的隧道坍塌;围岩失稳、支护强度不足引起的隧道坍塌;洞口、洞身的隧道坍塌;突发性、阵发性、缓慢变形的隧道坍塌;小型、中型和大型的隧道坍塌;局部、拱形、异形和贯穿型的隧道坍塌;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隧道坍塌;初期支护前、二次支护完成前和二次支护后的隧道坍塌。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隧道坍塌事故主要类型的典型特征及产生原因。根据分类结果,可以对坍塌事故的发生机理、可能造成的危害等进行研究,从而为隧道风险预测、施工技术和支护措施等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提出只有科学的准确的预测事件或事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和有效地安全生产。预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揭示事物变化趋势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建立事物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模型并用来进行推算的过程。因此,预测的关键是建模。铁路行车事故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设备在铁路旅客运输中的普及与广泛应用,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发生率较之前有了较大的降低,但是一般事故仍时有发生。本文以控制一般事故为目标,通过对大量已发生的一般事故的整理分析,建立历史事故的故障树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与风险估测的思想内涵,全面分析人及设备因素与一般事故的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一般事故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更新背景下既有建筑改造将是大势所趋,而既有建筑改造安全事故逐年增多,危害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厘清既有建筑改造安全事故的致因并针对性防范,对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STAMP模型,分析并构建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安全事故的分层控制结构,并以此为框架识别和筛选事故致因因素;运用DEMATEL算法分析安全事故系统各层级致因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辨识关键性致因因素;以泉州XJ酒店改造工程坍塌事故开展案例研究,验证STAMP-DEMATEL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分层控制结构包括物理层、现场基础层、运营层、政府及社会层等4个递进层级;政府社会层如五方责任主体监督监管失察、既有建筑改造施工标准体系不健全、企业行为规范缺失等原因因素属于导致既有建筑改造事故发生的高效力因素;物理层、基层如钢柱板件严重变形、应急预案缺失、改造技术方案安全性缺失、施工机械选择不当等结果因素属于诱发事故的直接因素;基于STAMP和DEMATEL的分析结果与案例事故报告高度贴合。所构建的安全事故致因模型可用于指导既有建筑改造施工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