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掌握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底质泥沙的分布与变化特征,对四期工程近海区开展了柱状取样工作。沉积物柱状取样工作分析结果表明,四期工程水域共有4种沉积类型,即砂质粉砂、砂-粉砂-粘土、粉砂和粘土质粉砂,其中粉砂占全部样品的66%,其次是砂质粉砂占21.74%。工程水域沉积物中值粒径在0.085~0.049 1 mm变化,平均为0.028 mm;柱状样各层粒径比较,表层物质最细,平均中值为0.026 mm,自上而下依次增大;与已建成的港区水域相比,四期工程水域底质表层泥沙略粗于大、小洋山通道水域,分选程度略好于大、小洋山通道水域,物质组成基本相同,仅粉砂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9年4月东营港海域大范围表层沉积物取样和不同时期水文资料,分析了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并探讨了表层沉积物变化趋势、泥沙起动和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介于0.014 3~0.061 6 mm,砂组分平均含量为21.7%,粉砂组分平均含量为64.9%,粘土含量最少,平均值为13.4%;多年来沉积物总体呈现出粗化的趋势;表层沉积物的粗化与泥沙来源减少和水动力引起的岸滩侵蚀和对沉积物的“筛选”及沉积物本身的物理特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宁德核电厂近海区沉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判明宁德核电厂近海区底质泥沙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电厂取排水工程泥沙问题,在工程区域至水下-10 m水深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沉积物取样与分析工作,得出该海区沉积物质以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分布为主,平均中值粒径为0.0076 mm,属淤泥质海岸沉积性质。核电水上工程实施后,工程区外侧及其宏观水域的滩面物质组成,仍将基本维持工程前的泥质类,有利于滩面的稳定及设计标高条件下的取、排水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东雷州电厂海岸动力地貌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厂址及周边海岸冲刷、堆积或平衡等不同地貌形态特征、岸线冲蚀形态、泥沙运动及海岸演变对电厂取排水深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水下沉积物以粉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粉砂分布为主,样品的平均中值粒径为0.0102mm,南部区域略粗于北中区域,从沉积物分布特点和趋势看,近岸与河口区物质偏粗,主要受近岸及河流的影响;而距岸不远的沉积泥沙中值粒径均在0.004mm左右,则明显受海向沉积泥沙的影响。由于工程区处于岬角且泥沙来源数量少,受波浪潮流共同作用,电厂工程区水域海床及岸线多年处于冲淤平衡的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根据印尼万丹湾近岸海域多站同步连续施测水文资料,分析了该海区的潮汐性质、流场特征、含沙量变化规律及表层沉积物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万丹湾湾内处在半日潮和全日潮的过渡区,潮汐性质较为复杂;潮流类型为不规则全日潮流,湾内呈东西向往复运动,平均流速在0.04~0.19m/s之间,流速由湾口向近岸有减弱的趋势;含沙量日变化量在0.001~0.069kg/m~3之间;悬沙平均中值粒径介于0.0130~0.0140mm之间,表层沉积物类型以粘土质粉砂为主,粉砂和粘土的含量介于39%~58.6%之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多站位同步现场水沙观测资料对三亚湾水文、泥沙基本特性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1)三亚湾潮汐以O1、K1和M2分潮为主,潮汐性质属不规则全日潮。(2)三亚湾内水流流向主要受地形约束,往复流特征显著,主流向与等岸线大致平行。(3)正常天气条件下,三亚湾内实测余流在0.01~0.07m/s之间,三亚湾内整体余流方向为向外海方向。(4)三亚湾内潮流自表层以下垂向上基本遵循对数分布规律。(5)正常天气条件下,湾内水体含沙量整体较低,但各测点间含沙量略有差异,越靠近三亚河口水体含沙量越高。(6)三亚湾内表层沉积物颗粒组成较为均一,属粘土质粉砂。各测点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介于11~16um区间,粘土组分平均占23.8%,粉砂质组分平均占63.8%,砂质组分平均占12.3%。  相似文献   

7.
南汇嘴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实测底质采样资料为基础,对南汇嘴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Gao&Collins沉积物趋势分析法探讨边滩的沉积物输运趋势。总体上看,样品粒级变化不大,主要以粘土质粉砂、粉砂为主。没冒沙区域由于受到特殊地形以及水流的影响,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南汇东滩在横向分布上,沉积物粒径逐渐变粗再逐渐变细;南滩受风浪影响,近岸浅滩沉积物颗粒组成较粗,而远岸区域海床颗粒较细。沉积物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和偏度的分布具有一致性,三者相关性较强;浅滩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表现为正偏,分选性较差,分选系数值集中在2左右;南汇嘴区域沉积物运移方向主要是从口外向西输移,汇聚在南汇嘴附近;杭州湾北岸沉积物主要是向东输运,达到芦潮港西侧水域后逐渐转为向南或向南偏东离岸方向运动,对芦潮港附近水下岸坡的冲刷后退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潍坊港海岸动力地貌调查,分析研究了潍坊港各港区的水下沉积物分布特征。近岸沉积物质主要表现为极细砂与砂质粉砂,源于历史上黄河及附近河流的泥沙,中值粒径大致在0.01~0.4 mm,分选程度为分选好-中常。通过不同历史时期海图的等深线和断面海床冲淤变化对比,分析认为,潍坊中港区以西,受黄河口泥沙扩散、沉积影响,海床一直处于持续淤涨之中,这种趋势还将持续,潍坊中港区以东海床则基本保持稳定。从黄河口流路变迁这一角度来看,该海区岸线将在长期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测数据,通过对测区流速、流向、含沙量、盐度、悬沙粒径、表层沉积物粒径等的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靠近航道的测点流速普遍高于离岸较近的测点。(2)含沙量变化相对于流速的变化略微滞后,并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且靠近航道的测点的含沙量亦高于离岸较近的测点。(3)除后半潮落潮期间各测点观测到较高盐度外,各测点盐度随潮周期过程变化不明显,盐度分布较为平均,相对而言,落潮盐度略大于涨潮。(4)涨急时段悬沙中值粒径基本大于涨憩时段,落憩时段悬沙中值粒径基本大于落急时段。(5)此地段表层沉积物级配主要以细粉砂为主,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范围为:0.008~0.018mm。  相似文献   

10.
黄骅港近海区沉积物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新兴 《水道港口》2005,26(3):144-148
依据2004年表层及柱状样取样资料和以往多年近海区沉积物取样资料,对近年的底质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在平面上的分布仍遵循航道以南粗于航道以北,浅水区粗于深水区,自南向北细颗粒泥沙含量为逐渐增加的趋势。该海区粉砂层的规模不大,南北两滩柱状样比较,其共性为表层向下粒度均由粗转细,相异点为南滩的粉砂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粒度粗。  相似文献   

11.
刘锐  韩志远  刘涛 《水道港口》2013,(2):118-122
通过对现场底质取样和试挖槽观测,对东营港拟建5~15万t级航道沿线滩面沉积物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海域的水动力及泥沙环境分析,对东营港航道可挖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8 m等深线(10万t级码头)以内水域滩面泥沙以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d50为0.030.04 mm,活动性强,发生骤淤的可能性大,不宜开挖航道;-18 m等深线以外海域滩面以粘土质粉砂为主,d50小于0.02 mm,泥沙活动性较差,开挖航道后出现大风骤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徐圩港区航道大风天强淤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海域流速不大,徐圩港区规划航道线南北两侧断面,平均流速在0.20~0.40 m/s;波浪作用相对较大,年平均H1/10最大波高为3.58 m;徐圩港区南部紧邻粉沙质区,位于粉沙向淤泥过渡的边缘地带;徐圩港区底质沉积物主要以细颗粒为主,中值粒径一般都在0.01 mm以下,粘土含量在30%以上,属于淤泥质海岸性质;海域年平均含沙量在0.20 kg/m3左右,近岸河口或浅滩表层平均含沙量在0.10~0.20 kg/m3,外海域表层平均含沙量在0.1 kg/m3以下;台风期间海域含沙量骤增,近底层含沙量可达5.0 kg/m3以上。根据国内其他港口大风天回淤问题的研究经验和对骤淤(或强淤)条件的分析以及与连云港港区的对比分析,认为徐圩港区航道开辟后,也会出现大风天强淤情况,但淤积的形式应完全不同于粉沙质海岸。  相似文献   

13.
河北曹妃甸近海区地貌与沉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新兴  霍吉亮 《水道港口》2007,28(3):164-168
依据现场调查资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海区的沉积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沉积物自岸向海的粒径分布呈由粗而细的分布特征。近岸浅滩为细砂,深水区为粉砂质粘土,自东向西的分布,也显示了由粗而细的分布特征,粒径最细的区域在曹妃甸西南侧的深水区。拟建港区水深条件优越,可利用岸线长,并有天然的进出港航道,具有非常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闫新兴  刘国亭 《水道港口》2012,33(6):469-474
在现场地貌调查及沉积物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兴化湾的自然条件、沉积特征、泥沙来源及运移趋势进行了分析。判明石城岛以西水下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分布为主,泥沙粒径在0.01 mm左右,为河流下泄泥沙沉积为主。石城岛以东局部区域沉积物质为极粗砂,为近岸山体及浅滩冲蚀物质沉积为主。兴化湾的泥沙主要为河流输沙,其次是周边沿岸冲蚀入海物质及岬角岛礁受风浪侵蚀泥沙。由于湾外涨、落潮流路的稳定和潮流动力的强劲,湾内水深地形与潮流动力有很好的对应性和稳定性,泥沙运动仅限于湾内泥沙的再搬运。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山港区69个泥沙样点的表层沉积物调查结果,从粒度级配、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偏度等参数入手研究表层沉积物特征,分析推断底质泥沙的运动规律,给出港口航道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6.
粘土含量对粉沙质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泥沙沉降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粘土含量对粉沙质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沉降速度同时受泥沙中值粒径d50和粘土含量p0.004控制;沉降速度ω随泥沙中值粒径d50增大而增大;粘土含量较小时,沉速随p0.004增大而减小,粘土含量较大时,沉速随粘土含量增大而增大;粘土含量对泥沙沉速影响的分界点为20%~25%。  相似文献   

17.
滨州港海域沉积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媛媛  冯小香 《水道港口》2009,30(3):164-169
依据2008年1月、2006年3月和7月的黄骅港、滨州港海区沉积物取样资料,对海床泥沙中值粒径、细颗粒泥沙含量、分选程度等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黄骅港海域的泥沙底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滨州港的兴建阻挡了港岛以南床面泥沙的北移,部分遏制了泥沙来源,同时滨州港外航道成为从南到北泥沙输移的沉沙池,对减少黄骅港外航道泥沙淤积有利。  相似文献   

18.
根据龙栖湾海域近期实测水文资料,对其水文泥沙环境与泥沙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泥沙起动流速、临界起动水深、沿岸输沙和横向输沙等参数。研究表明:潮汐性质为不规则全日潮,多年平均潮差为1.53 m;潮流性质为不规则全日混合潮,主要呈往复流运动,2016年8月实测大潮平均流速为0.28~0.89 m/s,涨落潮流速相差不大;波浪主要为风浪,以偏SW浪为主;海域平均含沙量在0.03 kg/m~3以下;表层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为0.384 mm,属中砂范畴;水流作用下的泥沙起动流速在0.45 m/s左右,一般天气下泥沙完全起动水深在1.5 m以浅,表层泥沙起动水深在3 m以浅。该海岸岸滩净的输沙方向为西北向,净输沙能力为1.3万m~3。不同风浪条件,横沙输沙特征略有差别,在一般天气下,主要以向岸堆积;大浪作用时淘刷,泥沙离岸流失。  相似文献   

19.
钱塘江河口细颗粒泥沙起动流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剑  陈刚  熊绍隆 《水道港口》2010,31(5):347-351
采用泥沙水槽试验研究了钱塘江河口不同粒径的泥沙起动流速。针对室内水槽试验水深条件的局限性,提出了以实测含沙量过程线拐点附近相应的垂线平均流速为泥沙起动流速的方法,得到了水深范围介于0.15~13.6m、中值粒径介于0.002~0.07mm的泥沙起动流速。张瑞瑾、窦国仁公式与沙玉清泥沙起动公式对比结果表明,各公式对于浅水深的水槽试验值均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对于大水深起动流速均明显偏大。以张瑞瑾公式为基础,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修正有关系数,建立了适合于钱塘江河口细颗粒泥沙的起动流速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现场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各测站的水文、泥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2)靠近航道的C、D两站位流速大于离岸较近的A、B两站位。(3)D测站的涨潮平均含沙量与落潮平均含沙量基本相当,落潮沙通量明显大于涨潮沙通量。(4)悬沙粒径在潮周期过程内的差异不明显,且在垂向上的分布基本遵循随着水深的增大中值粒径逐渐增大的规律。(5)测区底质泥沙颗粒组成以粉粒占据绝对优势,砂质次之,粘粒含量较少,靠近航道的C、D两站位的底质中值粒径大于离岸较近的A、B两测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