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基建”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视频分析技术通过与基础设施业务应用深度融合,有望带动传统基础设施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文章结合实地调研情况,阐述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当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建设智慧地铁角度,对地铁行业全生命周期、全场景、全产业链的视频分析业务需求进行梳理,提出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与智慧地铁建设融合应用方案的初步思路,力争解决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地铁行业落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智能建造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为实现我国2035年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的目标,针对我国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智能建造现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技术瓶颈;并结合其智能建造的特点,对我国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的研究技术路线、全寿命周期管理、实现路径等三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索。通过对比全价值链协同建模、一体化建模两种智能建造研究技术路线,提出更符合现阶段实际技术与应用条件的智能建造研究技术路线;从智能勘察、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方面阐述了全寿命周期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技术,提出了各阶段研发重点;并从国家、行业、企业管理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多角度提出了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地铁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及其客运量的增长,构建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开展智慧地铁的总体规划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首先从交通强国和智慧城轨发展的背景出发,论述发展智慧地铁的必要性,接着叙述长沙智慧地铁规划目标与总体规划方案,然后立足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管理、企业管理、经营管理 4 大业务,聚焦智能车站管控客服、智能运输组织、智能列车运行、智能运维系统、智能技术装备、智能能源系统、智能基础设施管理、智慧网络管理,具体部署智慧应用的落地实施,并分别从平台建设和上述 8 个体系的方面阐述长沙特色智慧地铁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智慧城轨发展蓝图,从面向车辆、面向场段、面向人员的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地铁车辆基地建设与运营过程中的相关业务场景与设计需求。进而以需求为导向,提出了以智能运维体系、智能运行体系、智能基础设施、智能管理体系四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李纯  张忠良 《铁道勘察》2020,(1):95-102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行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数字孪生铁路是以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为核心的智能高铁技术应用数字环境,也是铁路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数据基础。传统的设计方式中各专业内和专业间数据相对离散、逻辑关联性不高、成果不易维护且信息存在大量冗余,无法满足铁路智能化应用的要求。以京张客运专线BIM项目为载体,研究能够集中管理各专业设计资源、定制各专业设计参数交互流程、构建专业间数据层面逻辑关联、具有统一数据框架的协同设计体系。该体系强化了各专业间的联系,提升了设计质量,为工程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数据结构组织有序、易于维护、动态可感知的数字孪生工程,同时也为勘察设计企业拓展工程全生命周期业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助推城轨行业智能化发展,文章聚焦城轨智能运维技术,首先概述该技术的良好发展环境,简要阐述城轨智能运维技术内涵和涉及的相关技术,分析研究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区城轨公司在智能运维技术方面的发展动态,指出现阶段我国城轨行业在智能运维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分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基础设施智能运维体系的建设目标与重点内容,并在智能基础设施方面提出平台搭建、技术接入、生产应用、数据积累与智能应用的五步发展路径,以促进我国城轨交通行业信息化健康发展和智慧城轨建设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铁路的进一步开展,作为先行者的"智能京张、精品工程"在勘察设计中探索勘察设计企业下一步走进智能时代的途径与目标。基本途径是利用遥感、摄影测量、激光点云、GPS、室内定位、工程物探、超前地质预报等现代信息获取技术,利用遥感判释、图像识别与信息提取技术,互联网、5G、物联网及云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实现工程勘察全过程的智能化;利用各种专业软件及BIM技术开展高效、快捷的三维标准设计与特殊设计;利用BIM+CIM+GIS+MIS、大数据、计算机等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勘察设计工作的协同化、平台化、智能化。基本目标是实现满足铁路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可视的、全专业的、基于铁路相关标准的整条全要素数字铁路。以京张高铁为例,阐述智能高铁的勘察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8.
协同设计是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铁路项目设计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基于插件式架构的协同设计管理系统研发方案;通过对核心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对系统架构和关键模块进行设计,分析并研究与专业设计软件嵌入集成的关键技术,以文件级协同的协同模式,研发铁路工程协同设计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铁路勘察设计全过程管理的覆盖,...  相似文献   

9.
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是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也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依托京张高铁重点工程—官厅水库特大桥工程,研究并整理了该桥建设期所采用的智能建造技术,将贯穿建设期、联调联试期、运营期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监测系统与智能检修车装备结合形成了智能运营维护体系。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建设中获得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可复制和推广,为后续智慧铁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智慧城轨建设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苏州市轨道交通以智能化运营为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智慧运营新模式,在剖析苏州市轨道交通目前所面临的新状况、新困难,以及智慧化规划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对智慧运营的基本认知和理解,根据苏州市轨道交通当前在智慧运营探索中的初步成效,进一步明确智慧运营的建设思想和总体目标,建立以智慧客服、智慧运输、智慧调度为核心业务的顶层设计与功能规范,并确定下一步发展路线与重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大幅提升。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铁路行业数智化转型推动下,发展铁路5G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研究的主要目标。基于铁路行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背景,构建以5G技术为核心的铁路新基建架构,分析铁路新基建带来的新需求,提出铁路5G技术发展新思路、新框架。面向铁路5G技术信息通信融合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展望5G技术在未来铁路行业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深埋超大跨地下车站智能建造技术,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从隧道智能化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四方面展开一系列探索和研究。研发基于掌子面自动化素描系统的定量化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实现掌子面地质信息智能图像预报与围岩精准分级;应用BIM技术搭建多专业协作的统一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集成协同智能设计;构建实时人机定位管理系统,实现复杂地下车站人流-物流的高效协调和智能施工;采用隧道结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状态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实时监测。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在八达岭长城站的成功应用,极大提高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提升隧道的施工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作为中国"智能铁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着眼于隧道智能建造,结合近年来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及应用,阐述了基于轻量化BIM的隧道工程基础建设平台与智慧隧道建设解决方案,提出了可实现采集实时化、传输自主化、存储数据化、判读智能化的隧道智能检测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构建了高速铁路隧道智能建造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开发技术方案,阐明了隧道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智能建造技术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中的深化应用,推进隧道建造过程向精益、智慧、高效、绿色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为提升勘察数字化水平,本文从地质遥感智能化、地质勘察数据采集与管理智能化、地质建模与数据应用3个方面,对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分析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得益于航天航空遥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智能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质解译识别率、精度和效率得到提升,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应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地质遥感解译是未来发展趋势;地质勘察智能设备和系统已逐步进入实际应用,改善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式,企业级勘察数据标准初步建立,形成了勘察数据智能化管理方案,还需加强基于空天地一体化勘察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的研究;针对铁路等线状工程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已形成,通过数据交换标准的制定和接口的研发,地质模型数据已在三维协同设计中得到应用,未来应重点研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绘图平台,并建立铁路行业级数据标准。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互促进,多种新兴技术加速发展,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要特征的新兴技术是推动高端装备高质量、高标准发展的必要引擎。随着智慧城轨不断加速推进,对城轨列车全自动、智能化、多系统协同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作为城轨车辆系统智能化的集中体现,在新技术不断涌现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逐渐演进为新一代的智能网络控制系统,成为城轨列车智能化应用的关键载体。文章在“双碳”的大背景下,针对新一代网络中应用的最新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诊断技术、运维技术,阐述当前城轨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新一代网络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为“双碳”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协同设计技术在大型交通勘察设计企业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协同设计技术,提出交通勘察设计企业为提高勘察设计效率和质量应采取的对策。 研究方法:分析协同设计在大型交通勘察设计企业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协同设计的现状,结合协同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交通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协同设计的方法。 研究结论:交通勘察设计企业的协同设计宜采用逐步推进的方式,可分4步,即:(1)利用现有网络及相关资源搭建一个简单的协同设计平台,按照“松散型协同”方式开展设计,摸索适合自身的工作模式;(2)结合各自特点梳理基于文件级协同的需求,建设实用性强、技术性能好、集成性高、应用方便的协同设计平台系统,并开展设计;(3)以主导专业应用软件为基础,制定与其他专业的数据接口标准,并形成集成化软件,实现不同专业间设计规程的集中管理和数据的交流、传递;(4)引入BIM,制订完整的数据标准,在三维设计的环境下开展协同设计,实时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我国出台多项政策规定,主要聚焦新基建、交通强国、智能智慧、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等,继续为行业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智慧城轨,有序规范实现年初,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顺应行业呼声,适应发展需要,研究编制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屐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此作为城轨交通行业今后一个时期(2020年-2035年)制订智慧城轨发屐的技术政策、技术规范、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8.
伴随江苏省内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大幅扩张及运输能力的显著提升,旅客对全程出行链互联互通的需求日益凸显。同时,各层次轨道交通在运营主体、技术特征、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差异也对不同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管理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江苏省多层次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在综合考虑协同运营需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从运营管理、票务及信息服务、协同组织3方面提出适合江苏省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协同运营方案,以期为江苏省建设融合开放、高效智慧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实现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分析目前网络考试系统发展的现状,提出基于Flex与J2EE多层架构的RIA智能网络考试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应用Flex作为表示层实现,Hibernate作为持久层实现,并结合Spring技术作为业务层搭建富英特网应用(RIA)系统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智能组卷,设计出一套多层次、高性能、智能化的网络考试系统.  相似文献   

20.
张立梅 《铁道勘察》2011,37(4):84-86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化成为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信息化建设正在成为勘察设计企业的主要业务支撑平台。总结了目前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与阶段,并给出了勘察设计企业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