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能量解耦率直接影响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先以悬置位置参数和刚度参数为设计变量对系统的能量解耦率进行了优化设计,然后分析了悬置元件安装位置约束范围对系统优化解耦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提高了系统能量解耦率,可以通过加大悬置位置约束范围来获得更高的解耦率,而系统的紧凑性损失不大。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某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数学模型和ADAMS仿真模型,对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振动响应分析,研究了系统的振动特性。选择动力总成悬置支承处动反力最小为优化目标,各个悬置的轴向静刚度为设计变量,动力总成固有频率合理分布以及各个悬置和总成位移等为约束条件,利用ADAMS/Insight对悬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悬置刚度参数后,驾驶员耳旁测点平均声压级有明显的降低,降低了13%,特别是在声压值较高点降低尤其明显,降低了21%,很好地达到了隔振降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整车NVH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某车型选用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建立了15自由度模型,并借助ADAMS仿真软件对该悬置系统进行了解耦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悬置系统在第1、6阶解耦程度不高,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以发动机4个悬置点的衬套刚度和弹性中心点作为设计变量,以第1、6阶解耦度为目标函数进行了仿真优化。优化后结果显示:系统前6阶解耦度均有改善,其中第1、6阶分别提高了21.87%和4.56%。  相似文献   

4.
提出对重型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的要求,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微分方程,导出简化的弹性解耦方程,分析在四点悬置的基础上增加辅助悬置的必要性,并根据弹性解耦方程计算辅助悬置的刚度。在ADAMS软件中应用能量解耦法对某重型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弹性解耦方程计算的悬置刚度可实现系统良好解耦。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某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怠速抖动问题,提出了考虑悬置系统结构阻尼的动反力频响特性计算方法。基于NSGA-Ⅱ算法对解耦指标、动反力及各频率间隔之和进行了多目标优化,优化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率明显提高,系统动反力下降了4.91%。通过整车动力总成隔振试验,对比原始状态与优化状态在怠速工况下的综合隔振率,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正确性,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电动汽车电机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进行分析,利用ADAMS建立电机悬置系统六自由度仿真模型,计算电机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和能量解耦率,得出悬置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均大于内燃机汽车,且绕电机轴线方向振动的固有频率远大于内燃机汽车,整车竖直方向和俯仰方向存在严重的振动耦合。通过改变电机的悬置位置和刚度对电机悬置系统进行仿真优化。优化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机的悬置位置和刚度,可以使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分布更加合理,能量解耦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某轻型载货汽车为例介绍了一种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和基于主惯性轴坐标系的计算模型,结合移频、解耦措施在悬置优化中的应用,建立了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求解.优化后的悬置系统相对于原系统的隔振性能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张国旗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32(4):131-131,133
介绍了动力总成悬置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工作者对于动力总成悬置的研究所采取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未来国内对于动力总成悬置研究应侧重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作为汽车上最重要的隔振元件,其动特性的优良程度对于提高整车的隔振降噪性,改善NVH特性方面起到很大作用。本文介绍了动力总成悬置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工作者对于动力总成悬置的研究所采取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未来国内对于动力总成悬置研究应侧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HyperWorks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支架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车实验分析了某轻型客车的动力总成振动加剧的原因,应用HyperWorks与Abaqus建立了悬置系统支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确认了悬置系统支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相关分析结论制定了悬置系统支架结构修改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以西安市某座抗震加固桥为列,分别以系梁设置位置、系梁刚度大小来探讨系梁对柱式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梁对纵桥向振动没有影响,而对横桥向振动有较大影响,增加横桥向刚度,减小1、2阶横向振型的振动周期;选择系梁在桥墩中心可以提前使系梁在地震作用下进入塑性状态,消耗地震能量,利于抗震;当横系梁的高度选择为0.7D~0.85D,宽度选择为0.6D~0.75D时,对桥梁抗震有利.  相似文献   

12.
利用ABAQUS有限元模拟软件建立V级围岩条件下山岭隧道洞口段的地震响应数值模拟三维模型,对比研究其在不同衬砌刚度时的抗震响应情况,从而得到衬砌刚度对其抗震性能影响的规律.衬砌刚度取用20 GPa、30 GPa、40 GPa、50 GPa四种不同工况,在模型底部施加水平方向的地震荷载.通过研究发现:当衬砌刚度为30 GPa时能起到较好的抗震效果,且结构强度有较大富余量;刚度为20 GPa时结构偏“柔”致使位移量过大,不利于结构的抗震;当刚度为40 GPa甚至更大时,结构的受力和地震过程中的峰值加速度明显增大,且位移量减小不明显,对提高抗震性能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难以利用能量解耦法设计柔性双层隔振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表示柔性设备和中间质量弹性模态特点的多自由度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采用广义弹性力对柔性隔振系统进行解耦的方法,并推广到柔性结构中;以某内燃动车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为例,基于所提方法探讨了构架弹性模态下刚体振动与弹性振动的耦合情况;最后通过振动实验台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机组一级隔振系统垂向频率从12 Hz降低到8 Hz后,系统所有模态频率均得到不同幅度的下降,前两阶刚体振动模态频率下降最明显,分别下降50.00%和49.98%;构架弹性模态频率比机组弹性模态频率更低,影响更大,构架弹性模态频率下降8.32%,机组弹性模态频率下降0.80%;在构架弹性振动模态振动中,构架弹性振动能量所占比例提高14.88%,刚体振动能量所占比例降低90.64%,降低一级隔振系统垂向频率能够提高振动解耦效果,减少振动传递.  相似文献   

14.
客运列车耐冲击吸能车体设计方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了减轻客运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损失,实现被动安全保护,对组成列车的动车、客车车体结构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重新分配车体各部分刚度,设计出具有合适吸能结构的耐冲击车体,车体结构均按前、中、后三种纵向刚度设置,前后两部分为可以产生塑性变形的弱刚度吸能结构,中间部分为仅产生弹性变形的强刚度弹变结构。当列车在正常运行时,车体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需要满足有关规范规定的强度、刚度要求;在较高速下发生碰撞事故时,吸能结构能够沿所需方向产生塑性大变形吸收足够冲击动能,保证机器间和乘客区不发生破坏,并延缓碰撞作用时间,降低碰撞瞬间最大减速度,使撞击减速度在人体承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四根L型截面钢骨混凝土柱在压、弯、剪共同作用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讨轴压比、剪跨比、配箍率对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滞回曲线、耗能性以及延性的影响,对于异形柱施工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协调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行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逐步减弱,采用脱钩模型对两者之间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传统LMDI模型进行改进,考虑综合运输结构的影响,进而对影响脱钩关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河北省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大多数年份均呈现弱脱钩状态,但近几年脱钩关系有反弹趋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综合运输结构是阻碍脱钩的主要因素,其中,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结构对脱钩关系的阻碍方面作用最大;而技术进步是促进脱钩的主要因素,其中,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对脱钩关系起主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岩体结构面切向刚度和法向刚度的便捷化精准取值,准确分析结构面变形行为特征,以关山隧道闪长岩结构面为例,对结构面形貌信息进行数字化提取,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结构面试样,开展单轴压缩与各向异性直剪试验,提出了各向异性新形貌参数,建立了结构面切向刚度与法向刚度计算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新形貌参数综合考虑了结构面起伏体上坡段的爬坡角与爬坡高度,有利于反映结构面形貌的各向异性特征,并且同一方向上结构面剖面线的形貌参数服从对数正态概率分布;在物理模型力学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结构面形貌参数、结构面壁面强度和法向应力构建的结构面切向刚度计算新模型,不仅降低了计算参数的获取难度,还可以更好地体现结构面切向变形能力的各向异性;改进的双曲函数法向刚度计算模型考虑了结构面初始法向刚度和最大法向闭合量与结构面壁面强度之间的量化关系,避免了复杂的力学测试,简化了法向刚度的获取过程;通过与经典计算模型和力学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采用新模型计算的刚度更为接近试验值,其中切向刚度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9%~27.88%,法向刚度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25%~17.25%,表明结构面切向刚度和法向刚度计算新模型可以更准确和便捷地获取结构面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18.
道路工程中,钢筋网下的混凝土往往不容易振动密实,钢筋网对振动能量存在阻隔作用。通过比较振动加速度的层间差异和测定分层密度等方法,研究振动能量在混凝土中(钢筋网上、下)的传播情况。研究表明:经过单层钢筋网的阻隔,振动能量在水平方向上约衰减12%,竖直方向上约衰减19%;振捣棒周边混凝土的硬化状态对振动能量的传播有一定影响;钢筋网的存在对其上混凝土的密实无显著影响,对其下混凝土则影响较大;振动频率和振动延续时间是影响振动能量衰减系数的关键因素,适当的增大振动频率、延长振动延续时间可以有效的抑制能量衰减。  相似文献   

19.
被动柔性防护系统对落石冲击作用的传播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被动柔性防护系统遭受落石冲击作用时的波传效应对系统耗能效率存在重要影响,对此开展了能量为1 500 kJ的3跨足尺模型冲击试验,结合LS-DYNA开展了非线性动力分析,对比研究了柔性防护系统的冲击变形、特征点位移和钢丝绳拉力等结构响应沿支撑绳纵向的传播特征. 进一步开展了4跨、5跨、6跨和7跨模型的冲击动力学模拟试验,研究了纵向传播距离增加对冲击响应的影响,包括支撑绳拉力、网片内力和系统冲击力随随波传距离增加的衰减率、构件耗能率和冲击历程的多阶段耗能率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跨支撑绳拉力明显高于边跨;冲击跨网片内力最大,两侧网片内力急剧衰减,呈高斯型衰减分布;随着系统跨数增加,落石冲击变形极值变化较小,但变形时程变化差异较大;内力衰减变化明显,7跨模型中,支撑绳内力衰减超过了50%,网片内力衰减了40%,冲击力衰减了14%;随着系统传播距离的增加,网片、减压环以及钢柱的耗能减少,钢丝绳和其他摩擦耗能增加,第1、2阶段耗能增大,第3阶段耗能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