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顺利完成观音岩长江大桥10号墩首节钢围堰起吊,在拼装船上现场分片组装首节钢围堰,同时将起吊架安装在导向船上,用6组单层加强型贝雷梁作为起吊梁。起吊时采用四点起吊,并随时调整起吊卷扬机、八字缆和兜缆。工程实践表明:该起吊方案能够保证首节钢围堰起吊过程平稳,节约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2.
廖正根  李桂华 《公路》2006,(8):80-83
淮河大桥主墩首节钢套箱重150 t,在现场分片拼装后,采用千斤顶起吊下放,取得了圆满成功,其起吊下水技术有独到之处,本文对沉放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3.
合福铁路铜陵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多跨连续钢桁梁三索面斜拉桥,其3号桥塔墩采用圆端形沉井基础,沉井高68 m,其中上部18 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50 m为钢壳混凝土结构,总重约5000 t.50 m钢沉井在工厂分6节制造、组拼,由1200 t浮吊起吊装船、12800 t驳船运输至墩位,第1节钢沉井利用浮吊整节段起吊入水后自浮,在墩位处抛设锚锭临时定位,第2~6节钢沉井利用浮吊整节段起吊并对接接高,钢沉井采用无导向船重锚精确定位.实践证明,大型钢沉井整节段制造、运输、现场整节段对接接高施工技术保证了钢沉井的整体质量,加快了沉井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4.
成贵铁路鸭池河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36m的中承式钢桁-混凝土结合拱桥,其钢拱肋采用斜拉扣挂法进行节段悬臂拼装施工。1~4号钢拱肋节段在拼装平台组拼后,直接利用缆索吊机吊装到位;因作业空间限制,5~13号钢拱肋节段吊装时采用二次横移技术施工。在组装及起吊平台同岸侧的两拱脚中间设置二次横移平台,平台顶面高于该处拱肋,并在平台顶面设置横移系统。施工时,首先利用缆索吊机从上、下游拱肋之间起吊拱肋节段至已架设拱肋上方,再利用缆索吊机将其运至二次横移平台上方,通过横移系统将拱肋节段横移至与待安装部位等边距位置,并同步移动缆索吊机索鞍及主索,最后利用缆索吊机将拱肋节段纵移至待安装位置后安装。  相似文献   

5.
箱梁预制节段吊装过程吊点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箱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体外预应力技术和先进架桥设备技术的完善和标准化,使我国箱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苏通大桥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箱梁预制吊装施工为例,对预制节段吊装进行受力分析。将吊装过程分为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平稳阶段,重点研究加速阶段与平稳阶段的吊点应力,得出吊点应力随起吊加速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汕头(喾)石大桥为主跨518 m的混合梁斜拉桥,钢箱梁全长718 m,其中标准节段长12m,宽30.35 m.因节段外形尺寸较大,受厂房净空及起吊设备限制无法实现直接空中翻身.为此设计了翻身胎架以完成翻身作业,介绍了翻身胎架的工艺设计思路,并对翻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香港后海湾大桥引桥箱梁在梁场预制,由水上运输至香港架设,介绍短线法预制节段箱梁梁场180 t起重码头的设计,该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大吨位构件的起吊与90°旋转,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嘉绍大桥大吨位提升站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松 《世界桥梁》2012,(2):16-19
嘉绍大桥上部结构施工中,为满足架桥机的拼装及节段箱梁的提升功能需在深水域设置大吨位提升站,该提升站控制起吊净重达300t,起吊跨度达53m。考虑强涌潮水压力的制约、冲刷以及台风的影响,经综合比较,采用固定式提升站方案。提升站立柱采用钢管结构,下部为打入钢管桩,钢管桩通过联结系与主桥基础连接,充分利用主桥基础抵抗部分水平力;提升站主梁采用钢箱梁,单个提升站设置2片主梁,主梁上方布置单侧单轨移动天车。提升站立柱在工厂分段制造,工地上现场拼装;主梁在工厂分3节制造,运输至现场焊成整体。  相似文献   

9.
淮安市京杭运河淮海路大桥改建工程采用单塔斜拉桥方案。桥塔为椭圆形的异型钢拱塔结构,左右塔肢如同人步行的两条腿交错布置,且左右旋转对称。受现场条件限制,桥塔各异形节段只能采用大型履带吊单钩吊装。桥塔施工存在起吊后姿态调整困难、安装过程中节段自重不利影响及极端气候不利影响等诸多问题。为解决单钩起吊后节段姿态控制的难题,采用有限元法对桥塔各异形节段进行吊装过程分析;为了控制异形塔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及极端气候下的力学特性,采用ANSYS软件建立异形塔和支架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悬臂拼装法和支架法施工时塔的应力及线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有限元法精确计算出各节段的重心,通过模拟吊点的三维坐标确定吊装时钢丝绳的长度能实现对异形节段单钩吊装姿态的有效控制;采用支架法方案能有效地控制桥塔的应力和线形,并能有效地抵御当地极端天气因素。该项目桥塔已顺利建成,合龙后桥塔线形及应力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金生 《公路》2011,(5):96-99
介绍小榄水道特大桥V形刚构一拱组合桥采用先梁后拱,卧拼竖转法施工技术,利用钢管拱竖转索塔作为缆索吊机的塔架,采用缆索吊机起吊拱肋节段,通过横向、纵向移动实现拱肋节段在卧拼支架准确对位,采用液压同步提升系统成功地实现两半拱竖转合龙.为同类型桥梁施工积累了经验,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根据加伍德举升机构的运动特点,介绍了用复数向量法建立举升机构运动学分析的数学模型,为加伍德举升机构设计的运动学分析,提供了研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顶升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桥梁与路桥等的加高技术之中,在国内该技术已有工程应用,目前尚无相关的技术规范可供参考。该文结合湖州市南林大桥顶升工程,进行桥梁整体顶升分析。  相似文献   

13.
顶升技术是桥梁技术改造的重要方法。多跨桥梁整体顶升过程中主梁安全性是关键。结合工程实例,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的主梁变形和截面应力,为确定安全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横潦泾大桥顶升工程是目前国内长度最长、重量最重的桥梁顶升工程,其中主桥大跨径连续梁顶升更是创世界之最。针对此特点,介绍该工程中采用的具有较大创新性的工艺,并就主桥的3跨连续箱梁顶升的关键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跨越金清港河道的(35+60+60+35)m新建高架桥,正下方为正常使用的麻车大桥。受航道等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无法采用大型浮吊进行吊装作业,麻车大桥也无法承载大型吊装设备的直接吊装施工。综合比选了“钢平台+履带吊”、“钢平台+卷扬机”与“钢平台+起重支架”吊装方案,确定采用“钢平台+起重支架”法进行新建高架桥基础的吊装施工。先利用麻车大桥辅助搭设钢平台,钢平台钢管桩入土稳定后安装起重支架,形成钢平台+起重支架系统,利用该系统完成了基础钢筋笼的起吊、安装;施工期间实时监测支架及桥梁地面变形,确保了基础吊装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浅覆土段隧道衬砌上浮与地表隆起问题,以上海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对该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将引起隧道上浮的上浮力作用分解为基于浆液时变性的静态上浮力和由注浆压力产生的动态上浮力;分别定义上浮力分布段及浆液凝固段的等效地层弹簧刚度系数,基于Winkler地基梁理论建立衬砌上浮模型;由衬砌上浮位移量计算开挖面上部土体的挤压宽度,土体经挤压隆起引起地层“反向损失”,继而求解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横断面隆起曲线及沿隧道长度方向地表位移曲线。结果表明: 1)模型计算所得地表横断面的隆起曲线呈正态分布,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2)沿隧道长度方向地表位移计算值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地表最大上浮位移,且在地表上浮位移隆起量减少前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3)地表隆起位移只在盾尾离开后一段时间内存在,其值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0。  相似文献   

17.
以沪昆高速公路大圆大桥桥面掉落物事故为工程背景,对施救吊装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分析、优化和论证,选用安全、可靠和实用的吊装方案,并在吊装完毕后进行荷载试验检测和维修加固方案分析和研究。该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和施救吊装方案可为高速公路桥梁养护和类似事故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结合南昌市昌东大道桥梁改造工程,介绍了简支板桥纵抬梁顶升的设计要点和顶升施工工艺,对同类桥梁的顶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计算机语言对自卸汽车举升机构设计进行动态检验的方法.先对举升机构进行基本设计,建立模拟动态数据.再运用这里所介绍的计算机动态检验模型,便可以实现举升机构的动态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