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结合可变涡轮增压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对机车柴油机发展的影响,指出采用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对改善机车柴油机部分负荷性能及对提高机车柴油机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最后介绍了可变涡轮增压技术在280系列机车柴油机上的开发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BMW公司为运动型汽车开发的装用3个涡轮增压器的新型TwinPowerTurbo-3.0L-6缸两级增压柴油机是柴油机发展史的又一个里程碑。新机型进一步拓宽了BMW公司发动机的标准部件,并以93kw的升功率和247N·m的升扭矩成为轿车柴油机中的顶级机型,其动力性能超过了更大排量和更多缸数的机型,而燃油耗并不高。第1部分介绍基本型发动机的设计、增压方案、热力学和喷油系统。  相似文献   

3.
黄燊 《铁道机车车辆》2003,23(Z1):103-104
在1台高速12缸柴油机提高转速、功率的改进设计过程中,应用性能分析软件AVL-BOOST对该机采用了不同的增压系统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比较.并以满足功率、油耗、排温及爆发压力等指标要求为目标,并对压缩比、增压压力、排气系统等进行优化,为提高柴油机性能提供综合依据与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BMW740d轿车用新型两级涡轮增压直列6缸柴油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LangenP  奥Hall  W  Nefischer  P  Hiemesch  D 《国外内燃机》2011,(1):21-26
2004年,BMW公司首先在3.0L直列6缸轿车柴油机产品中批量运用两级涡轮增压技术。现在,在2008年上市的新型3.0L直列6缸柴油机的基础上,开发了下一代可调两级涡轮增压柴油机。很高的功率输出、很宽的可用转速范围,以及很低的燃油消耗率等核心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用这款新发动机的BMW740d轿车与以往用功率最大的V8发动机的轿车相比,燃油耗下降209/6以上,同时改善了行驶加速性和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柴油机普通两级增压系统匹配方法的研究,建立了设计工况点匹配和其他工况点评价的计算模型.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某柴油机两级增压系统的仿真模型,采用实测结果校核了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匹配模型的考核,进一步开展了不同高低压级压比分配对两级增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通过压气机和涡轮运行特性的研究确定了最优压比分配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对装有各种增压系统 (如具有可调导向轮的增压系统、双级式增压系统、具有动力涡轮的增压系统等 )的柴油机的工作进行长期研究的结果。介绍了内燃机车用 12ЧН2 6 /2 6型柴油机采用根据试验结果选定的调节式涡轮增压系统的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7.
潘翼龙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213-216
通过对TPR56-F33-VTG增压器与R12V280ZJ柴油机的配套,研究了可变涡轮增压柴油机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以及对部分负荷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可变涡轮可大幅度提高柴油机的部分负荷性能和大范围减少环境条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同时降低燃油耗和排放为目的的两级增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重型柴油机的实际燃油耗和排放,对采用不同低压涡轮流量和进气控制策略的2种两级增压系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增压系统可在发动机宽广转速及负荷范围内获得更高的增压压力,如再结合较高的压缩比,就能在改善车辆实际行驶工况排放性能的同时,降低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9.
BMW公司为运动型汽车开发的装用3个涡轮增压器的新型T、winPower Turbo-3.0 L-6缸两级增压柴油机是柴油机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新机型进一步拓宽了BMw公司的标准部件,并以93kw的升功率和247N·m的升扭矩成为轿车柴油机中的顶级机型。仅依靠创新的增压系统与能承受高负荷的基础发动机的结合并不足以达到这样的动力性能指标,因此,必须专门为优化高增压度而设计进气系统、冷却系统和废气装置.以获得高效的增压空气冷却。第2部分介绍零部件的开发及其在汽车上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崔毅  邓康耀 《铁道机车车辆》2011,31(Z1):188-191
米勒循环是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有效措施.现建立涡轮增压柴油机米勒循环热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几何压缩比、有效压缩比、空燃比、涡轮增压器效率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到实际发动机的爆发压力和NOx排放限制,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进行参数优化匹配且涡轮增压器效率较高时,采用米勒循环才能提高热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