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新军  赵孝平 《公路》2008,(11):67-71
以在建1080 m主跨的三塔双跨悬索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非线性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其动力特性、空气静力和动力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同桥跨布置中间桥塔采用混凝土塔的方案桥,以及相同主跨的双塔单跨悬索桥的抗风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增大中间塔的刚度,可以有效提高三塔悬索桥的扭转频率以及抗风稳定性;由于中间塔缺乏有效的固定作用,与双塔悬索桥相比,三塔悬索桥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差,但其静风稳定性则较好.  相似文献   

2.
陈策 《公路》2008,(4):74-77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采用三塔两跨悬索桥方案,因为桥梁结构轻柔,大桥抗风问题一直是桥梁设计者们所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在抗风设计方面的难点与特点,根据泰州大桥桥区的风观测成果,探讨了桥区的风场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桥区的设计风速,研究了三塔悬索桥的抗风性能,包括三塔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加劲梁断面的静力稳定性、颤振稳定性以及涡激共振等。  相似文献   

3.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三塔两跨悬索桥结构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塔两跨悬索桥总体结构行为、诸多构件的基本受力变形特征与两塔悬索桥不同.结合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控制工况,对三塔两跨悬索桥的结构体系(中央扣)和结构行为特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三塔悬索桥相对两塔悬索桥多了一个主跨,是一个全新的桥梁结构形式。结合国内外首座已建成通车的km级三塔两跨悬索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的成功经验,阐述了三塔两跨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悬索桥的连续跨越能力,以瓯江北口大桥为背景,结合长江上已建成的3座三塔悬索桥,对三塔悬索桥的设计理念、设计要点、适用性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采用A形混凝土中塔的不同跨数和不同主跨跨度的多塔连跨悬索桥方案进行受力分析和拓展应用。研究发现:三塔悬索桥的性能关键在于中塔,中塔的刚度对桥梁整体刚度起决定性作用;采用增设全竖隔板的新型中主索鞍,主缆钢丝与鞍槽间名义摩擦系数可达到0.3;采用A形混凝土中塔的三塔悬索桥大幅提高了结构整体刚度和抗风稳定性能;A形混凝土中塔应用于多塔连跨悬索桥时,其主要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有限,影响主缆滑移的显著因素是恒载与活载的比率。  相似文献   

6.
孙国柱  肖汝诚 《公路》1992,(11):23-30
广东汕头海湾大桥主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本文针对混凝土悬索桥的特点将主索矢跨比、三跨连续悬索桥塔梁连接刚度、加劲梁自重以及边界约束刚度作为影响悬索桥静、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以海湾大桥(主跨452m)为背景,研究其对悬索桥静、动力特性的影响,提出合理选取各力学参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蒲瑜  陶庆东 《中外公路》2015,(1):143-146
运用数值积分法,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对大跨度板式加劲梁悬索桥自振特性进行分析,避免结构的设计自振频率与风、地震的波动频率过于接近,而产生过大的结构动力放大系数。通过改变悬索桥矢跨比、边跨与中跨比、桥面系质量、吊杆抗拉刚度、横梁数量及位置等结构参数,探讨其对自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横梁数量及布置方式、矢跨比、吊杆抗拉刚度变化对自振特性影响较大;自振频率随着桥面系质量、边跨与主跨的比值的增大而减小等自振特性规律,为板式加劲梁悬索桥结构特性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湛 《公路交通科技》2010,(11):169-171
悬索桥结构的振动特性参数(振动频率、振型及阻尼比)是大桥动力学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采用Midas Civil结构分析软件建立了某单跨简支钢桁架悬索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大桥的动力特性,并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大桥的动力性能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以验证数值分析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央扣索对单跨简支钢桁梁悬索桥自振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跨三塔悬索桥具有增大桥梁跨越能力和降低锚碇规模等优势,更适合在跨江海桥梁工程中采用。为分析不同行车速度对大跨径三塔悬索桥结构的影响,本文以主跨径1080m的马鞍山长江大桥为对象进行试验,测试在车辆不同行驶速度下的桥跨结构挠度、应变等动力响应,计算冲击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动力性能良好,车辆不同行驶速度对主体结构的冲击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三塔两跨悬索桥总体设计与结构选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简要介绍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三塔两跨悬索桥总体布置、支承体系选型,以及悬索桥总体设计中的主缆矢跨比、主塔高度等设计内容,对于结构的选型也作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中央扣对大跨悬索桥动力特性和汽车车列激励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大跨悬索桥在动力激励下中央扣的作用,以四渡河悬索桥为研究背景,建立了该大跨钢桁架加劲梁悬索桥的3种中央扣模式的空间动力计算模型,对其动力特性和在移动汽车车列激励下的时程反应进行了空间非线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扣提高了结构的反对称抗扭刚度,限制了结构的纵飘特性;在静车列作用下,中央扣对全桥内力分布影响很小,但是在移动车列激励下,中央扣使得加劲梁的应力动响应显著增加,且随车列速度增加而增大;中央扣对加劲梁纵桥向位移的限制作用在常规速度车列激励下表现不明显;中央扣的设置方式宜采用刚性中央扣或3对柔性中央扣。  相似文献   

12.
面向健康诊断的有限元模型通常需要具有较高精度、真正三维模型、构件独立描述的特性,因此,在有限元建模中,要面对更多的细节处理和更严格的误差控制问题。针对悬索桥结构,进行了面向健康诊断的有限元模型误差的研究。分别对加劲梁、塔顶鞍座、主缆线型等建模因素采用不同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分析了这些不同模型对悬索桥结构的静动态特性的影响特点和程度。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对不同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在建模诸因素中,鞍座的模型化处理对悬索桥结构的静动态特性影响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3.
中央扣对大跨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并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对其进行了自振特性分析,研究了刚性中央扣的多精度模拟技术及其对大跨度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扣的不同精度模拟对该桥动力特性的影响很小;与跨中短吊索相比,中央扣的设置使得结构刚度有所增加,相应的各阶频率增大,但各类振型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其中以缆索振动为主的频率增加最为明显。研究结果为该桥的健康监测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新军  应磊东 《公路》2006,(12):5-8
为了探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大跨径斜拉桥中应用的可能性,以拉索等轴向刚度为原则,拟定了一座主跨为500 m的应用碳纤维索的大跨径斜拉桥,并运用三维非线性计算理论进行了动力特性、静风特性和空气动力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径斜拉桥采用碳纤维索后:(1)结构的自振频率有所提高;(2)静风作用下结构变形增大,但其静风性能却与钢索斜拉桥基本一致;(3)空气动力稳定性与钢索斜拉桥基本一致。因此从抗风性能角度而言,大跨径斜拉桥采用碳纤维索是可行的,但是拉索截面尺寸应采用等轴向刚度原则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桥梁的静动力特性是评价桥梁运营承载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1座典型的三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双室连续梁桥的计算分析,并把成桥静动载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其在荷载作用下的静动力特性及实际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
索道桥的动力特性分析及振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道桥作为悬索体系桥梁,其刚度较小的特性比较突出,对动力特性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积石峡水电站索道桥,建立索道桥动力特性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其自振特性。对比了施加不同抗风索系统和增加抗风索索力后的动力特性变化,为索道桥的设计和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对自锚式悬索桥试验研究较少的现状,以江山北关自锚式悬索桥为例,进行初始平衡状态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自锚式悬索桥空间分析模型,考虑了主缆吊杆初始张拉力影响,分析该桥的静动力特性。然后,通过典型的实桥静动载试验研究来验证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北关大桥的刚度和强度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运营25年的钢结构悬索桥的外观检查、主缆线形和钢桁架变形测量及现场结构动力特性试验,从桥梁结构外观现状、主缆安全系数、钢桁架的变形和静动力特性等诸方面分析了该桥目前的实际工作状态,并做了较为全面的性能评估,可为该桥今后的运营管理及扩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鸡鸣三省大峡谷的三岔形河流地形,提出一种三岔形单主缆人行景观玻璃悬索桥的设计方案,三岔形单主缆悬挂在三个独柱桥塔之上,吊索体系悬挂带有中央圆环的三岔形桥面加劲梁,三岔形单主缆和三岔形桥面加劲梁均为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空间刚度。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工程参数设计,建立MIDAS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静力分析和动力模态分析研究,验证三岔形单主缆人行悬索桥的结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大沽河航道桥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海湾大桥大沽河航道桥为主跨260 m的独塔自锚式分离双箱梁悬索桥,运用ANSYS软件对成桥状态及施工状态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依托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采用1∶118的几何缩尺比进行成桥状态和施工状态的颤振及抖振试验,测定颤振临界风速及抖振响应,据此分析评估该桥的抗风性能。风洞试验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较好的颤振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