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目前半刚性基层路面存在的主要早期病害之一的反射裂缝,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机理方面对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反射裂缝的合理思路;对目前已有的几种反射裂缝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指出了未来反射裂缝防治研究的方向,即通过预压裂技术从根本上防治半刚性基层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国外微裂技术研究成果,从微裂技术理念、作用机理、施工工艺、设计指南及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微裂技术有别于传统减少反射裂缝措施的施工特性,及具有优良的经济性.建议在修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时能借鉴国外微裂技术实践经验,提出适应于我国气候的微裂技术施工工艺,以提高我国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相似文献   

3.
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结构路面常见的病害,裂缝在车辆载荷的作用下形成贯通裂缝,严重影响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季冻区昼夜温差较大,传统半刚性基层材料失水形成的干缩裂缝和环境温差导致的温缩裂缝是反射裂缝的主要原因。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阐述了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随后分析了橡胶沥青改性机理,重点讨论了橡胶沥青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表明:添加胶粉后,橡胶沥青延度、低温抗裂性能、稳定敏感性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温度荷载是导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形成和扩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反射裂缝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参数进行有限元分析,掌握反射裂缝的扩展机理;通过从理论上对加筋沥青路面基层进行分析,并进行加筋沥青路面阻裂效果分析,从而指导工程实践.研究表明,采用加筋技术阻止反射裂缝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三灰碎石基层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非常适于修建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基层。但是,由于半刚性基层性脆,在温湿状况变化时由于胀缩容易产生裂缝,当沥青面层较薄时,这种裂缝往往要扩展到面层,形成“反射裂缝”。文章阐述了三灰碎石基层收缩机理,对其抗裂性能、耐久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1)
微裂技术是减轻或避免水泥稳定基层反射裂缝的新思路。为实现微裂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合理运用,分别利用室内振动击实仪和现场振动碾压两种方法对微裂程度的控制进行研究,并通过在不同时间点测定微裂后水泥稳定碎石力学强度,分析研究微裂缝愈合特性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将微裂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并进行现场试验,在验证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微裂技术施工过程、测试方法以及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在不影响材料后期强度恢复的基础上,同时考虑能够最大程度释放材料收缩应力,微裂技术宜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完成后养生2d后进行,微裂程度以抗压回弹模量下降40%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半刚性基层预压裂技术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水泥稳定基层材料产生收缩裂缝,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反射到路面,形成反射裂缝,采用半刚性基层预压裂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可以大大减少收缩裂缝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实践表明,预压裂技术施工工艺简便,是一种理想的减少反射裂缝的旋工措施。  相似文献   

8.
级配碎石过渡层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是影响其使用功能的主要病害,重点研究采用高质量级配碎石过渡层防止和减缓半刚性路面反射裂缝的措施.依托重庆水江─界石高速公路试验段,对级配碎石过渡层的抗裂机理进行分析,论述级配碎石过渡层优良的抗裂性能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机理分析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缝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中,严重影响着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机理,并针对"反射裂缝",提出了在半刚性基层中掺加聚丙烯纤维以抑制微裂缝产生与发展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耦合场分析单元对预切缝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影响预切缝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因素,得出了预切缝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未出现和出现反射裂缝时的温度应力分布情况,并对预切缝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出现反射裂缝时的温度应力与普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刘敬辉 《中外公路》2012,(3):103-109
由于水泥稳定基层材料产生收缩裂缝难以避免,在荷载作用下,容易反射到路面形成反射裂缝,采用半刚性基层预裂缝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可以大大减少收缩裂缝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宽度和长度)。其施工工艺简便,就是在水泥稳定基层材料正常摊铺压实后1~3d内,采用钢轮振动压路机开到最大振幅进行稳步碾压。由于水泥稳定材料的自愈能力,振动碾压造成的强度暂时损失会随着时间逐渐恢复,因此预裂缝技术不会对基层结构产生破坏,也不会造成基层强度的降低。室内进行振动压实模拟,并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收缩试验对碾压时机进行预判,现场碾压遍数和碾压时机采用土壤刚度仪进行控制。实践表明,预裂缝技术是一种有效而且廉价的减少收缩裂缝的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2.
邱耀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281-285,22,23
水泥稳定碎石因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及干线公路。是根据水泥、碎石、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置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它具有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的优点,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先天性干缩裂缝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国内外关于水稳半刚性基层抗裂及防止反射裂缝研究较多,成果颇丰。介绍了骨架密实型抗裂水稳设计及应用,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成因分析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材料性能、反射裂缝形成机理分析,指出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应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着手,防止早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水泥稳定碎石因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广泛用于高等级公路。安徽近20年修建的高速公路多为80cm石灰改善土路床+20cm石灰土底基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4、6、8cm沥青混合料结构。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先天性干缩裂缝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国内外关于水稳半刚性基层抗裂及防止反射裂缝研究较多,成果颇丰。本文介绍的骨架密实型抗裂水稳设计及研究,成功取得半刚性性水稳基层3877/5274m无裂缝最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着重介绍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非荷载型反射裂缝的形成机理及同步碎石封层作为应力吸收层在防止、延缓反射裂缝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路面长期性能跟踪观测(LTPP)理念,在对目前公路工程建设中常用的抗裂技术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以外部环境特征条件相近的实体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裂试验路段设计,并通过长期性能跟踪观测方案设计及性能检测,对各抗裂试验段进行了跟踪效果评估,研究比选了性能优异的半刚性基层抗裂技术,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借助ABAQUS有限元计算平台,应用断裂力学理论,综合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沥青层模量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影响程度最大,增大沥青层模量将显著增加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基层-土基层间粘结状况对反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仅次于沥青层模量;半刚性基层及土基模量对反射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影响最小。因此,在采用高模量沥青层增加沥青路面结构抗永久变形能力同时,应注意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抗反射裂缝能力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抑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提高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服务质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首先对半刚性基层载荷型裂缝和非载荷型裂缝的开裂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结合已有的裂缝抑制技术,包括混合料组成设计、道路施工控制、振动搅拌技术和柔性基层技术,研究了半刚性基层压实质量与基层开裂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通过提高压实质量来提升半刚性基层抗裂能力的方法。通过分析压实质量对半刚性基层收缩性能和力学指标的影响,并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对反射裂缝有限元模型的分析,面层与基层的厚度、模量、温缩系数等参数均对抑制反射裂缝的扩展有一定影响。从材料和结构方面提高抗裂性能,并采用加铺土工合成材料、增加柔性基层和应力吸收层,能够使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防治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主要是由半刚性基层无法避免的温缩及干缩裂缝导致应力集中过大而引起的,车辆荷载、较大的环境温差变化以及渗水导致反射裂缝道面破坏的不利因素。在半刚性基层和柔性面层之间设置防水抗裂功能层,可以有效缓解路面结构的应力集中现象,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扩展速度。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易发反射裂缝的实际环境,对设置及未设置防水抗裂功能层的路面结构进行温度-荷载耦合力学对比分析,发现沥青路面下面层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以及应力强度因子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并且计算了防水抗裂功能层厚度、模量对路面结构应力、弯沉和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防水抗裂功能层的模量越小,效果更加明显;在合理范围内增加防水抗裂功能层的厚度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反射裂缝病害;适当控制基础模量可以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