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广州港生产、建设和发展均创佳绩。广州港货物吞量突破3.4亿吨,继续保持全国第三、世界第五;集装箱吞量突破920万TEU,位居全国第五位。在港口建设方面,南沙港区二期工程6个10万吨集装箱泊位顺利投产,广州港出海航道浚深至一15.5米,满足10万吨级船舶进出港口,确保了自2005年来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幅连年全国第一,实现了河口港到大海港的跨越,提升了集装箱干线港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董家口拟建港口的气象、海浪、潮汐情况,方便船舶安全进出及系泊,根据董家口拟建港址海区设立了临时风、海浪、潮汐观测站,按要求进行一年的波浪、潮汐观测,并与临近的国家海洋局小麦岛海洋站、日照海洋站做相关分析.利用调和分析计算当地的理论最低潮面.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的确定,直接影响着某个港区码头前沿高程和停泊水域底标高设计的确定,以及航道设计底高程和设计水深的确定,影响港口码头船舶靠离泊安全和船舶进出港的通航安全;同时,也是港口码头和航道设计及建设活动中控制投资的基础.其高低潮面的确定,直接影响着港口及航道项目投资及运营的经济效益,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邮轮进出广州港所需的安全富裕水深,避免搁浅等事故发生,综合考虑广州港的实际通航环境条件和邮轮的尺度参数,对《海港总体设计规范》中船舶安全富余水深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构建邮轮进出海港安全富裕水深计算模型.运用MATLAB开发邮轮进出海港安全富裕水深计算软件,可快速实现相应代表船型不同环境进出海港安全富裕水深的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其它邮轮码头确定进出海港安全富裕水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珠海港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是西江流域唯一的天然深水海港.珠三角港口群中,香港、广州、深圳三港已占主导优势,通过对珠三角地区港口群主要港口的比较分析,运用SWOT模型对珠海港在珠三角港口群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分析,提出了珠海港在珠三角港口群中近期定位和长期定位.  相似文献   

5.
对于水运行业而言,航道通过能力是其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作为船舶航行这整个作业系统的一个关键性部分,港口航道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港口功能的发挥。由于港口船舶行整个作业系统所具有的的随机性、动态性以及多级性,就导致航道通行能力受到众多因素的限制和约束。通过对标准船型港口的了解和分析,针对其通过能力,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云 《广东交通》2009,(3):29-29
为满足云浮物流市场的需求,云浮市港务局与广州港最近合作开通了广州港“穿梭巴士”云浮支线航线(即广州南沙港至云浮六都航线)。 广州港“穿梭巴士”云浮支线航线的开辟,使云浮地区企业可通过来往六都港与广州南沙港之间的“穿梭巴士”,以转关方式实现六都港与南沙口岸之间的货物周转,这意味着进口货物搭乘“穿梭巴士”可直达六都港;  相似文献   

7.
基于北极航线与传统航线各航段的适航特征和沿线港口间OD集装箱运输需求,建立一个集装箱路径的0-1整数规划模型,以所有集装箱运输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北半球的集装箱航运网络,确定北极航线开通后航运网络的变化及其集装箱OD量分配情况。结合各航道适航特征,针对特定船型,设定各航线的通行阻抗函数,并利用CPLEX进行求解,以中远集运的FAL1航线为例给出算例分析。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北极航线分担的流量在冬春季时占整个航线网络流量的2.35%,夏秋季时比例为30.25%,若北极航线全年通航的话,这个比例将上升到48.93%。  相似文献   

8.
干线航道的船舶通过能力大小,取决于弯曲、浅滩、桥区等限制性河段的船舶通过能力,为了使有限的航道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开展有关限制性航段船舶通过能力研究,尤其是弯曲河段船舶通过能力,实现船舶通过能力的准确预报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弯曲河段航道特点和水流特征,通过分析弯曲河段风、流对船舶运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弯曲河段航道宽度、曲率半径等航道尺度与通航船舶尺度的关系模型,实现弯曲河段通过能力的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9.
《广东交通》2008,(2):33
4月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规划”确定了包括广州港、深圳港在内的5个枢纽港口和潮州港、汕尾港等9个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0.
广州南沙港区的发展建设,对广州市南拓发展战略实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从区位条件,硬件设备等方面,南沙港区具备建设保税港区的优势.在南山港发展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珠三角港口群功能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的迅速增长,虾峙门航道通航能力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通过对宁波-舟山港吞吐量的预测,交通流量的分析,航道双向通航理论的研究,对虾峙门航道通航能力进行评估。认为虾峙门航道能满足双向航路的要求,2010年前应开通虾峙门双向航路或开通条帚门航道,以保持宁波-舟山港航道与港口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估拟建码头的配套锚地容量是否满足要求,应用排队论对锚地容量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利用该模型对岚山港大型油轮锚地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该锚地容量满足到港船舶安全锚泊的需要,证明了用排队论来评估锚地容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拟建码头的配套锚地容量是否满足要求,应用排队论对锚地容量进行了数学建模,并利用该模型对岚山港大型油轮锚地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该锚地容量满足到港船舶安全锚泊的需要,证明了用排队论来评估锚地容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船舶领域模型的港口受限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是航运规划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许多经验性凶素严重地影响了它的客观性.文中通过引入船舶领域模型,对港口受限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航道日交通量的理论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天津港主航道中,计算得到天津港主航道年交通容量.  相似文献   

15.
据广州市交委透露,未来3年内,广州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超过1400亿元,建设包括南沙港15万吨级出海航道、白云机场二号航站楼、6t地铁、4861公里高速公路以及中山大道BRT项目等在内的23个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以进一步提升广州在海空两大领域的“枢纽港”地位。  相似文献   

16.
港口交通资源承载力预测预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航道交通容量计算方法,建立了航道资源静态承载力模型,基于锚地规模计算方法和基准判定参数,建立了锚地资源承载力分级模型。应用排队理论,将港口码头泊位的服务强度与航道资源、锚地资源的承载力模型相融合,构建了港口交通资源承载力综合预测预警模型,并以中国南方某港口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应用预测预警模型,2008年与2010年的航道资源承载力指数分别为0.405与0.608,锚地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分别为1.489与0.600,2008年的港口码头服务强度为0.565,计算结果与事实相符;按照货物吞吐量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最小、最大航道资源承载力指数分别为0.593与0.796,预计到2020年,最小、最大航道资源承载力指数分别为0.685与0.944;基于现有锚地资源,预计到2015年,水深小于5m的最大锚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为0.177,水深在5~10m的最大锚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为1.037,水深大于10m的最大锚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为1.294,预计到2020年,水深小于5m的最大锚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为0.210,水深在5~10m的最大锚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为1.231,水深大于10m的最大锚地资源承载力指数为1.535;预计到2015年,港口码头的最小泊位服务强度为0.858,预计到2020年,港口码头的最小泊位服务强度为0.994。  相似文献   

17.
<正>据悉,为满足大型船舶双向通行的要求,广州港计划投资近30亿元,对深水航道进行拓宽。近日,国家环保部受理了该项目的环评。广州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之一。为适应港口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多年来广州港出海航道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建设,航道三期工程建成后,可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不乘潮单向通航、5万吨级集装箱船不乘潮双向通航、兼顾12万吨级散货船  相似文献   

18.
杨峰  岳铭 《湖南交通科技》2021,47(3):151-155
针对现行行业标准推荐设计船型主尺度偏大、吃水偏小的问题,根据城陵矶河段航道和水文条件,结合实际到港船型资料,对城陵矶港集装箱码头、干散货码头的设计船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陵矶港现有码头泊位等级普遍偏低,建议城陵矶港集装箱码头设计代表船型取400 TEU集装箱船,兼顾船型取600 TEU集装箱船;建议城陵矶港干散货...  相似文献   

19.
舱位分配优化是集装箱班轮经营中的重要决策问题。基于收益管理的原理,利用概率统计方法,计算出在一个多港挂靠循环航次所包括的各个航段应为普通客户预留的舱位数量;建立了包含空箱调运问题的舱位分配随机规划模型;通过确定各航段长期合同客户舱位数量的上下限,将随机规划模型转化为可以求解的确定型规划模型。算例分析显示了该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5日,广州港务局和广州港集团联合组织验收会议,会上,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5、6泊位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海事局、广州市发改委等政府和口岸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