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雾霾、沙尘等低能见度天气状况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到日常交通管理及出行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低能见度环境下极易发生公路交通事故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公路沿线已经架设的监控设备对各路段的监控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图像处理分析的公路能见度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在传统暗原色先验算法的基础上,将监控视频帧转换为灰度图像,并结合自适应导向滤波算法和四叉树图像分割算法,提取监控图像所包含的空气透射率及大气光值等特征参数。然后基于能见度计算模型,依据监控设备与检测目标物之间的实际距离及偏移角度,估测道路的能见距离。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图像清晰度低、色彩失真、场景适应能力差等问题,且检测的能见度值误差率满足我国公路能见度检测精度要求。最后,结合能见度检测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能见度预警策略并应用于公路能见度检测与预警系统,为驾驶员实时提供雾区路段的能见度值信息和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2.
不同能见度条件下高速公路车辆速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省内金山-武汉南路段内的交通流检测器及其附近设置于路侧的公路气象站的历史数据为主要研究数据,针对雾天低能见度等天气因素,分析有无雾及不同能见度条件对车辆速度均值及速度离散型的影响;研究在雾天条件下,不同车道位置、不同车辆类型、不同时间时段的车辆行驶速度的差异性;基于交通流Greenshield 经典V-K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雾天车辆平均行驶速度综合预测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80%.研究成果对研究公路沿线能见度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分析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公路通行能力,制定雾天等低能见度条件下可变速度控制等交通控制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能见度与视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在驾驶舱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研究平直路段上不同能见度下车辆的运行速度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大量的实地采集数据,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在视距受限时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研究结论为运行速度设计方法研究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发展,隧道在公路路线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根据 《2011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至20110年底,全国有公路隧道为8522处、625.34万米,特长隧道326处、143.32万米,长隧道1504处、251.84万米.隧道一般为整条线路的咽喉和瓶颈,是公路通行能力的控制性工程.公路隧道是一个相对封闭、空间狭小长筒形构造物,空气流动小,空气易污染,且隧道内没有日照,能见度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车辆的通行能力.隧道照明可以改善隧道内路面状况,改善隧道内视觉享受,减轻驾驶员疲劳,有利于提高隧道通行能力保证交通安全.但是,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和我国"节能减排"的战略背景下,在保证隧道运营管理的安全的同时,公路隧道照明节能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风雪流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新疆、内蒙古、西藏、东北山区和平原等,冬季受地形、气候影响,每年都有强大的风雪流出现,致使公路严重积雪、能见度降低、阻塞交通。对山区公路风吹雪雪害形成的环境特点、成因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清除积雪、抢险救人和保障公路畅通成为冬季养护的重点。新型扫雪车辅助驾驶系统将公路磁诱导技术应用于冬季除雪保通作业中,并可在冬季公路除雪养护作业低能见度等条件下应用,使用效果表明.可以有效地提高除雪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清除积雪、抢险救人和保障公路畅通成为冬季养护的重点.新型扫雪车辅助驾驶系统将公路磁诱导技术应用于冬季除雪保通作业中,并可在冬季公路除雪养护作业低能见度等条件下应用,使用效果表明,可以有效地提高除雪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道路视频图像的能见度检测方法可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实时、可靠、经济的交通能见度信息,但其应用效果受限于广泛存在的视频监控盲区。鉴于此,针对道路视频监控盲区的能见度实时检测方法展开研究,利用视频能见度检测算法,获取上下游路段能见度的两类检测数据,并提出一种基于能见度数据的高层信息汇聚融合模型,构建了盲区的能见度间接检测方法,给出 基于实时视频检测的道路盲区能见度预测值,与目测结果相比,平均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能见度天气的全面检测与预警处置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控视频的高速公路能见度检测方法.该方法从监控摄像头提取固定距离参照物的图像,根据图像的灰度失真状况计算能见度值,并通过数据融合的手段对多监控摄像头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并设计和开发了一款能见度监测与预警处置信息化系统,利用获取的实时能见度数据,从局部现场和宏观路网两个方面支撑能见度预警、应急处置、交通流调控、信息发布等智能交通业务.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能见度计算方法的平均检测误差为13.4%,能够满足我国高速公路能见度检测的精度和计算性能要求;本文方法及系统可以充分复用高速公路沿线广泛架设的视频监控机电系统,可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及效率提升等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丛晓丽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1):171+173-171,173
雾天是影响黑龙江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管制措施不及时、不到位,极易导致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结合黑龙江省公路雾的特点及其对交通的影响,以能见度和路面抗滑性能为主要因素,借鉴以往研究与交通管理经验,给出了雾天条件下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的车速管理方法、开关闭标准及交通组织方法,为黑龙江省高速公路雾天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梁山公路隧道通风效果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梁山隧道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设计修建的我国第1条特长公路隧道,已开通营运15 a。研究了该隧道原有通风系统运行状况。对洞内CO浓度、烟雾能见度和风速等现场测试数据的分析表明,右线隧道现有通风模式能满足现在交通的需求;左线隧道在现有通风模式下,烟雾能见度大大超出现规范规定,营运环境极差,已不能满足现在交通的需求,需进行改造。并提出了改善营运条件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原理,提出了新型、有效的数字地面模型中公路横断面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能够使公路模型和数字地面模型更完整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公路填石路基和土石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的粗糙和不准确性,分析了地基系数K30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在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中引进K30检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掌握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施工工艺,提高公路基层施工质量。方法:结合某公路基层施工工程实践,研究了公路基层施工中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的应用原理和要点。结果:有效的确保了本公路基层施工工程的质量。结论:公路基层施工只有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的施工工艺,才能更好地提高公路基层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利用空间解析几何原理 ,提出了新型、有效的在数字地面模型中公路横断面模型的建立方法 .该方法能够使公路模型和数字地面模型更完整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量以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在大量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统计学方法对城市道路车速运行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以速度一能见度为变量绘制P-P图,进而分析出符合不同能见度下的车速分布模型。通过不同车速分布模型的建立和P-P图的分析得出:能见度较高时(能见度大于10000Lux时),整体车速波动范围较小;能见度较低时(能见度小于500Lux时),整体车速波动范围较大,该结论印证低能见度下事故率升高的原因。最后,以低能见度下车速的85%位车速为依据,给出低能见度下城市道路车速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冬季冰雪路面环境中,高速公路的行驶条件恶化,路面平整,能见度低,造成行车缓慢和交通事故。本文从冰雪成因和灾害机理的角度,重点研究高速公路上冰雪的危害。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有效改善公路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优质、生态、绿色、环保"新型防护理念的影响下,喷混植生防护技术在公路边坡的防护中得到了大力的应用。通过对喷混植生防护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的使用原理、施工流程、应用效果所做出的分析,从中找出了技术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响应国家在旅游及交通融合方面相关政策要求,丰富公路的内涵,使公路从"交通"单一模式向"交通+旅游"双向模式发展,公路旅游的服务设施建设要带动吉林省当地的经济发展,打造"交通运输+旅游经济"的双向福利。本文根据我国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的特点,旨在探究吉林省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系统的不同形式。文章首先定义了旅游公路营地服务设施概念,总结了旅游公路营地选址影响因素及其原则;研究营地选址的方式方法,定义旅游公路营地概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在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下慢行系统的设计研究,为将来吉林省旅游公路服务设施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现代勘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减少了许多外业作业的劳动强度和经济负担,具体介绍了"3S"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