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害条件下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研究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在隧道遇水不利情况下的耐久性及稳定性,通过设计室内原型试验,测试分析泡水疲劳前后轨道结构部件的性能变化,并基于试验结果和轮轨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泡水疲劳前后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的减振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疲劳后轨道结构各部件功能保持稳定,该减振轨道具有良好的耐久性;(2)泡水疲劳试验前后,扣件系统的刚度变化率为1.40%,道床垫刚度变化率为5.95%;(3)弹性道床垫减振轨道具有稳定良好的减振性能,相比普通整体道床轨道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车体、轮对及钢轨在中心频率为40~60 Hz区间内的振动加速度级。  相似文献   

2.
道床板长度对减振垫轨道结构振动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橡胶减振垫整体道床是一种新型的减振轨道结构,然而,工程应用中,单元道床板结构长度的选择尚无明确指导性意见。采用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法分析不同道床板长度橡胶减振垫整体道床结构固有频率、振型及传递函数。分析表明:(1)单元道床板长度变化对道床垂弯、道床扭转振型主振频率影响较明显;(2)2.5、3.75 m单元道床轨道结构频谱幅值出现在一阶横弯振型频率,而≥5 m的道床板,其频谱幅值主要出现在道床沉浮振型对应频率附近;(3)减振垫整体道床频谱曲线幅值随着道床单元结构长度的增加而大幅减小;(4)当单元道床结构长度≥5 m时,频响幅值随单元长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聚氨酯浮置板减振道床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重庆轨道交通会展支线轨道工程中首次引进奥地利聚氨酯浮置板减振技术,针对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施工,总结其施工技术工艺流程。通过对施工工艺的不断优化和改进,结合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设计技术要求,采用"先附属后主体"的施工方式,完成了此种新型减振材料的浮置板整体道床轨道。通过对铺设道床的减振效果进行试验和评价,道床质量及减振效果良好,同时对于聚氨酯浮置板整体道床工艺进行了完善,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采用聚氨酯浮置板减振技术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线开展了无声屏障、全封闭声屏障、全封闭声屏障+梯形轨枕和全封闭声屏障+道床垫浮置式整体道床工况下的噪声对比测试试验.在各测量断面处布置7个噪声测点,并得到12.5~20000 Hz频段的噪声声压级与频谱曲线,分析各工况下噪声频谱特性与降噪效果.结果表明:仅采用全封闭声屏时,噪声源强处降噪效果最佳,且降噪效果随水平距离的增大呈衰减趋势;在全封闭声屏障的基础上采用梯形轨枕或道床垫浮置式整体道床后各测点(测点l除外)处降噪效果进一步增大,减振轨道确保了全封闭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减振轨道能有效减小桥梁结构噪声,但同时也增大了轮轨噪声;全封闭声屏障+道床垫浮置式整体道床的降噪效果优于全封闭声屏障+梯形轨枕.  相似文献   

5.
目前,矩形隧道中道床减振垫整体道床的传统施工方法是采用先修筑侧边排水沟再浇筑中间整体道床的施工程序。以郑州地铁1号线道床减振垫整体道床施工为背景,介绍了一种适合矩形隧道中道床减振垫整体道床施工作业的新方法。这种新工法的特点是道床减振垫的铺设先于两侧排水沟,具有施工工装体系简单、效率高及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铁设计中高等减振地段常用的橡胶隔振垫减振道床结构,采用ANSYS建立相应的整体道床模型,分析橡胶隔振垫减振道床板的长度、配筋率、板下胶垫刚度等影响因素,并结合模态分析综合评估减振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道床板长度越大,减振效果越好,但是相应的道床板跨中挠度就会增大,需要提高道床板配筋率减小道床板拉应力和跨中钢轨垂向位移;对于减振型橡胶垫轨道结构,其橡胶垫刚度越小,减振效果越好,橡胶垫刚度从46MPa/m减至19MPa/m时,振级下降4.3d B,但是同时钢轨整体沉降也从2.51mm升至3.93mm。在轨道结构各项静力指标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优先考虑橡胶垫刚度取为19MPa/m。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等级复合减振预制道床的减振效果,以青岛新建地铁 4 号线张彭区间隧道段为研究对象, 测试 70 km/h 的速度下高、中等级复合减振垫预制道床轨道和普通道床轨道的振动及位移响应,通过引入铅锤 Z 振级分频振级均方根值及 Z 振级传递损失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对 2 种减振等级的复合减振垫预制 道床轨道和普通道床轨道的振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3 种不同减振类型道床轨道的隧道壁分频振级 均在 50~80 Hz 处达到最大,高等、中等减振道床与普通道床相比较,其减振效果(分频振级均方根差值平均值) 分别为 13.9 dB 和 8.5 dB;道床与隧道壁之间的 Z 振级传递损失值分别为 45.8 dB 和 35.1 dB;②高等、中等减振 道床以及普通道床在实际运营过车时,道床垂向位移分别为 2.298、0.265 和 0.058 mm,道床横向位移分别为 0.058、 0.025 和 0.019 mm。多等级减振通用预制道床对 20 Hz 以上振动减振效果明显,同时可根据不同需求自由选择和 更换减振等级,对减振通用预制道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高架线进行噪声实测分析,结果表明:无声屏障时,一次噪声源S0处全频段(1~16 000 Hz)A声压级,梯形轨枕相对普通整体道床增大4.9 dB,道床垫浮置式整体道床相对于普通整体道床增加0.2 dB;有声屏障时,二次结构噪声源SH0处12.5~250 Hz频段A声压级,梯形轨枕相对于普通整体道床降低3.6dB,道床垫浮置式整体道床相对于普通整体道床降低4.0 dB;二次结构噪声源SH0处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可达15.1~19.4 dB。  相似文献   

9.
为抑制振动及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地铁工程中采用多种型式的轨道减振措施,但轨道减振措施在 青岛等城市硬岩地质条件下的减振效果尚无定论。分析 3 种典型轨道减振措施在岩石地质条件下的减振效果, 压缩型减振扣件、减振垫浮置板和钢弹簧浮置板的减振效果分别为 8.1 dB、12 dB 和 17 dB 左右。研究浮置板减 振组合道床、阻尼减振道床以及多等级减振通用预制道床等新型减振轨道结构减振效果,相应的减振效果分别为 18.2 dB、6~8 dB 和 8.5~13.9 dB。研究结果希望为青岛及其他城市后续地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地下线路采用橡胶减振垫轨道的减振效果,建立车辆—轨道—隧道—土层—建筑物的三维有限元-无限元耦合模型,分别计算采用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和橡胶减振垫轨道2种工况下沿线建筑物的三向振动加速度振级。结果表明:列车运行引起的建筑物振动,以垂直于线路方向的横向振动为主,其次为垂向振动,平行于线路方向的纵向振动最小;采用橡胶减振垫轨道后,楼柱节点的横向、纵向加速度振级明显减小,且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高,降幅基本一致,约为8.9 dB;采用普通整体道床轨道和橡胶减振垫轨道时,楼板垂向振动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楼层的增加,楼板垂向振动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但是差别甚小。与普通整体道床轨道相比,橡胶减振垫轨道可以降低楼板垂向加速度振级约9 dB。  相似文献   

11.
地铁减振道床相比普通道床在结构设计及施工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通过分析地铁减振道床,包括梯形轨枕道床、橡胶隔振垫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结构设计和技术特点,对跨越人防门时的道床设计、排水衔接、道床与人防门的接口处理进行探讨,并对减振道床跨越人防门的设计及施工要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铁高架桥上梯形轨枕减振道床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内首次在北京地铁5号线高架桥上成功铺设梯形轨枕减振道床试验段,介绍梯形轨枕减振道床的结构、性能、减振原理,及施工过程中关键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对大规模推广使用该道床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睿 《铁道勘察》2020,(3):112-116
北京新机场线是我国首条设计时速为160 km的城市轨道交通线,其运行速度远高于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此,需对其道床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在高速铁路CRTSⅢ型板式轨道的基础上,结合新机场线的线形特征、环境特点和施工技术,提出在正线中有较大沉降危险性的区域采用普通型预制板整体道床,在地下线中部分有减振要求的地段采用减振垫浮置板道床(预制板式)的设计方案,并对新机场线几种预制板整体道床设计方案、结构组成进行了阐述,对其施工流程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车轨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地铁车辆与地铁常用整体道床轨道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地铁车辆在加装动力吸振器和未加装钢轨动力吸振器的轨道运行时的车体加速度、轮轨相互作用力、钢轨加速度以及轨道板(道床板)振动加速度等指标,综合分析其对车辆和轨道的影响,对钢轨动力吸振器的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比从时域和频域分别进行,结果表明,地铁整体道床轨道在加装钢轨动力吸振器以后,车体垂向加速度受到的影响很微小;轮轨动作用力有减小趋势;钢轨加速度和道床板表面加速度在钢轨pinned-pinned共振频率附近有明显的降低。安装钢轨动力吸振器有利于轨道减振降噪,对轮轨动作用力的降低也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介绍纵向轨枕轨道系统,利用减振垫这一间 隔支撑结构,使轨枕浮置于混凝土整体道床之上,实现 轻量级质量 - 弹簧系统的构想。减振垫是纵向轨枕主 要的减振部件之一,在轨枕生产安装过程中,由于工装 手段及方法等原因减振垫所出现的倾斜等现象。采用 有限元方法建立纵向轨枕轨道结构分析模型,运用动 力学方法对比分析减振垫倾斜度对结构振动的影响, 为纵向轨枕的生产指导、性能测试等提供参考,也为减 振垫长期使用老化后的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铁减振板式轨道作为一种新型轨道结构,具有质量高、施工快、维修少等特点,在地铁线路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为揭示地铁板式轨道减振效果,选取天津地铁5号线板式轨道、现浇整体道床断面,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动力学行为和减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浇整体道床相比,地铁板式轨道降低了轮轨横、垂向力和安全性指标,有利于行车安全;由于板式轨道整体刚度较低,钢轨垂向位移略有增加;板式轨道与整体道床结构振动由上至下依次减小,且板式轨道减小幅度更为显著;与现浇整体道床相比,除轨道板振动加速度增大外,其余结构加速度均一定程度减小;板式轨道隧道壁处时域上减振明显,频域上全频段减振,最高减振达16.92 dB。  相似文献   

17.
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作为整体道床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结构考虑减振降噪措施,使列车在运行中引起的振动得到有效的衰减,最大限度地减小振动对地面敏感点的影响,该道床形式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广泛应用。以北京地铁昌平线二期马蹄形隧道中采用3 800 mm宽特殊减振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为依托,介绍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和方法,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铁4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直线电机牵引系统,其地下线整体道床类型采用长枕式整体道床、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Vanguard减振扣件整体道床、合成树脂轨枕道岔整体道床,详细阐述这几项新技术的施工工艺、工法及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隔离式橡胶浮置板轨道结构的基本组成是弹性元件支承的混凝土板轨道,对该种浮置板进行力学性能研究,分析其固有频率、动荷载下力学响应以及减振性能,并对整体道床合理厚度进行探讨,为轨道设计提供借鉴.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系统的自振频率随着整体道床厚度的增大而降低,变化率随着道床厚度增加而减小;隔离式橡胶浮置板轨道基底加速度插入损失随着道床厚度增大而增大,变化率随着道床厚度增加而减小;当整体道床厚度取0.4m时对应动力性能、减振效果和道床混凝土用量较为经济合理;从现阶段理论分析及线上检测可知,隔离式橡胶浮置板系统减振效果明显,施工及检修方案较为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普遍存在的道床内短轨枕轨底坡保持精度较差、调整工作量大、轨排组装困难、施工进度慢等缺点,通过把优化后的双块式无砟轨道技术引入到钢弹簧浮置板结构中,兼收双块式无砟轨道高精度和钢弹簧浮置板高减振性优点,形成了新型双块式点支撑浮置板道床结构。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起吊、堆载、吊装和施工4种最不利工况下的静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最优结构设计参数,利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结构进行整体和局部配筋设计,并上道铺设试验段和动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新型双块式轨枕可有效降低现浇道床八字形裂纹,道床结构具有较好的轨底坡精度和平顺性以及施工简便和速度快等优点;在80~120 km/h速度范围内,脱轨系数最大0.52,轮重减载率最大为0.28,均小于规定限值,且减振效果均达到14 dB,具有良好的行车安全性指标和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