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哈尔滨市长江路地道桥内因车辆追尾爆炸起火,造成地道桥内结构严重受损、道路封闭。本文详细阐述了火灾后地道桥的荷载试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地道桥损坏等级评定。研究并拟定了总体加固方案、钢筋加固方案、混凝土加固方案、加固工艺流程、冬季施工防寒方法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等技术文件。该桥加固后,经多年运营观察,效果良好,这些技术确保了哈尔滨市长江路尽快恢复使用。桥梁烧损加固技术是一项有代表性、复杂性的新课题,因此,研究铁路桥梁火灾后的结构受力分析、加固设计和施工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铁路站场地道桥是穿越铁路股道的地下通道,很多中间站是在铁路扩能改造时增建的.在运营铁路线路下增建此类下穿通道设施,一般采用将局部线路加固或架空线路后采用预制框架顶进或现场就地浇筑等方法施工,具体施工时还需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对施工方案进行实施性的优化.在沪昆通道沾昆二线小哨站增建地道桥工程中,通过分节分次施工设计与站场的逐步开通计划配合调整,解决了地道桥施工滞后影响站场开通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邻近既有高铁新建线的地基加固会严重影响既有高铁运营安全,地基加固方案优选是近接工程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但目前针对近接工程地基方案优选研究较少。结合既有高铁近接工程特点,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加固方案选择因素基础上,建立地基加固方案优选指标;提出基于三角模糊数-TOPSIS优选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新建曲阜至临沂线近接京沪高铁地基加固方案优选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近接既有高铁地基加固方案优选具有一定可靠性与实用性,不仅为近接地基加固方案优选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为建立近接工程类似项目的综合评价指标和优选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天津塘沽中心北路地道桥桥址处承载力只有75 kPa,桥上线路共计18股道,顶进箱体长达96.781 m。该桥施工采取软土地基及路基加固和井点降水等工程措施,从而保证了长距离地道桥顶进质量,对今后类似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为 《铁道勘察》2013,(4):72-75
针对既有白阿铁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不同速度目标值下线路的扩能方案。结合既有路基工程地质条件、既有路基病害整治及加固处理措施,比较分析既有线抬高路基与挖除换填方案。根据路网规划、项目的功能定位、既有线现状及工程情况,确定白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线路方案采用160 km/h速度目标值增建第二线方案,既有线路基病害段落采取抬高路基措施。  相似文献   

6.
顶进地道桥拆旧换新施工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顶进地道桥拆旧换新的情况越来越多 ,保定市百花路地道桥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一座 ,集中了诸多不利的控制因素。以该工程实例为背景 ,比选了 5个施工方案的优劣 ,并介绍工程实施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既有48 m单线半穿式栓焊钢桁梁满足提速要求,根据以往工程实践,提出了加固下弦杆、下平纵联的改造方案。建立桥梁的多自由度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响应分析,论证改造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梁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某既有建筑屋面梁加固工程为例,介绍钢筋混凝土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设计与施工方案。该工程采用了创新的体外预应力锚固节点设计,解决了常规方案锚具外露,影响使用功能的问题,加固效果好且美观。  相似文献   

9.
大型编组站扩能改造对既有运输影响大、施工组织难度高。介绍襄阳北编组站扩能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和面临的困难,分析该工程的施工组织情况,重点总结扩能改造方案与运输组织方案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襄阳北编组站改造前后的运输效率和效益,验证该扩能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兼顾了施工改造与运输生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既有铁路框构桥施工过程中,经常使用铁路D型施工便梁加固架空铁路线路,在不中断铁路行车的情况下,利用它进行地道桥的开挖或顶进施工。推动大跨径地道桥设计时,可以特制横台梁,将两孔便梁端头连接起来置于横抬梁上,以扩大D型施工便梁的架空跨度。结合哈尔滨市齿轮路地道桥设计,叙述了穿越铁路的大跨度地到桥的设计与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11.
铁路桥梁现浇支架设计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架现浇制梁是铁路桥梁建造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其缺乏系统完善的设计技术,桥梁特别是大中跨度桥梁现浇支架安全、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以铁路桥梁现浇支架设计技术积累为依托,结合京石铁路客运专线某(80.6+128+80.6)m跨度连续梁支架现浇工程实例,对桥梁现浇支架设计技术(支架形式、荷载及其组合、工况分析、模型建立、结构计算和设计要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以期对其他铁路现浇支架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包括设备噪声排放标准、受声点入射标准和声环境质量标准三个层次的铁路噪声标准体系概念,介绍了各层次标准的主要作用和相互关系。对我国现行铁路噪声标准体系和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铁路噪声标准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分析了我国铁路噪声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鉴欧盟经验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振 《铁道勘察》2008,34(1):41-43
通过南昆线坍塌落石整治工程的实践,总结和介绍SNS被动防护系统的防护功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必要性分析及方案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我国铁路既有线路固定设施维修模式的特点;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维修模式的发展经验;研究高速铁路设施技术特点,结合国情、路情,顺应高速铁路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国采用综合维修模式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分析其对高速铁路的高标准系统集成、短时"天窗"、维护作业量大以及绿色运输通道等特点的适应性。采用综合维修模式,可实现对高速铁路的高安全、高效率、专业化、节能环保、信息化维修。就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的关键问题,如综合检测、作业指挥方式、综合维修的机构组成、沿线维修设施车辆停放方案、线路维修作业后的确认方式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专业标准的全面复审,阐述目前执行的部分规范(规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标准体系中的定位不够准确;与相关规范之间需要协调;局部条文与国标或上一层次规范不一致,需要修改;个别条文(或条文说明)中词语不准确和印刷错误。提出了调整、完善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标准体系和有关规范(规程)章节调节的建议,列出了有关规范(规程)要局部修订的主要内容及部分规范(规程)勘误表。  相似文献   

16.
铁路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初探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分析了国内外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概况,认为铁路参与城市交通是必要和可行的。铁路参与城市交通的重点应放在区域交通和市郊铁路上,要早规划,遴选好项目,把握好时机,态度要积极,决策要审慎。  相似文献   

17.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对路基沉降变形要求高,为准确、快速的提供监测数据指导施工,必须采用各种元器件进行沉降监测。沉降监测类型的选择应根据路基填筑高度、压缩层厚度、路基填料类型以及填筑原地面的坡度而定。介绍各种沉降监测元件的测试原理、测试方法,并比较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沉降监测技术进行总结,为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介绍沪杭高速铁路金山北站DK46+370过渡段,设计采用直径400 mm,间距2.4 m的管桩及50 cm厚筏板地基加固处理,过渡段正线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加5%的水泥,两侧采用A、B组填料填筑至设计高程,且采用A、B组填料堆载3.5 m高满足3个月的预压期。在整个填筑和预压过程中实行连续不间断测量,为研究过渡段沉降提供了基础性数据。通过以上施工方法和测量数据表明,350 km/h客运专线过渡段可以采用桩板结构地基加固方案,过渡段填料采用级配碎石加5%的水泥满足设计沉降要求,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线路纵断面设计标准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科学合理地应用设计标准,应对确定标准的依据及原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线路纵断面设计标准的选择影响着线下基础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及线路舒适度水平,应分析平竖曲线重叠时对欠超高的影响。结合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分析研究合理的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匹配,以确保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并为实现线路空间曲线具有较高舒适水平奠定基础。根据设计速度、与平面曲线匹配情况合理选用竖曲线半径,宜优先考虑平竖曲线间夹直线长度0.4V(V为列车速度)的要求;竖曲线与平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在满足不小于25 m的条件下宜尽量大些,如果能够提供列车不少于1.5 s的走行距离则有利于保证线路的平稳性;当竖曲线与平曲线重叠设置时,建议设计行车速度300~350 km/h的线路平曲线半径选择不宜小于8 000 m,最大坡度不宜采用20‰足坡;线路平面交点设置时应同时考虑纵断面设计要求,以追求平纵断面匹配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阳平关至安康铁路全线穿越136.4km膨胀土分布区,由于建设年代早,对膨胀土认识缺乏经验,建成通车后既有线在运营过程中路堤、路堑边坡和路基基床部位不断发生病害,详细介绍沿线各种路基病害的分布段落、病害类型,从气象环境、地层岩性、大气降水等多个方面分析路基病害的形成机理。增建第二线时,避绕了易发生病害的区段,优化了二线的选线方案,通过借鉴既有线路基病害整治经验,提出了膨胀土地区路基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