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复杂艰险地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问题,综合考虑复杂艰险地区地质结构、气候条件和施工方法等,利用Python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文献资料和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进行文本挖掘,并基于事故致因理论、风险识别理论和风险因素核对表等对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辨识。针对安全风险因素从施工环境、施工技术、材料设备、施工管理、施工人员5个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复杂艰险地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博弈论对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组合,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指标权重。采用二维云模型从安全风险发生概率和安全风险损失程度2个方面构建复杂艰险地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提出采用主、客观概率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安全风险发生概率,采用雷达图法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综合确定安全风险损失程度。结合MATLAB实现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相互转换,并引入贴近度的概念定量确定复杂艰险地区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等级。对Z隧道钻爆法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IV级,施工安全风险程度为高度,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复杂艰险地区铁路隧道钻爆...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不完善、存在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权可拓云模型的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首先,结合以往研究基础和实际工程经验,建立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事故机理模型,进而确定孕险环境、致险因子和承险体3个1级指标,其中包括有岩土层物理性能参数、隧道工程条件、盾构施工条件、盾构施工参数、施工管理风险、桥梁现状及桥梁自身条件7个2级指标和内摩擦角、弹性模量等27个3级指标为依据建立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改进CRITIC客观赋权法获取评价指标权重,并采用变权可拓云模型构建盾构施工诱发临近桥梁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其中引入变权理论得到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的变化权重。最后,对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Ⅱ标段沿线桥梁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座盾构施工临近桥梁安全风险等级分别为Ⅲ、Ⅱ、Ⅱ、Ⅰ级。其中,该施工场地各项土体指标、隧道覆跨比、隧道埋深、隧道直径及桥桩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等指标风险较大,即该段隧道盾构施工时对于桥梁自身情况及其施工场地环境需要重点监测,并严格做好周围土体加固等各项技术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盾构施工诱发临...  相似文献   

3.
影响TBM施工进度的因素错综复杂,在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地铁TBM施工进度偏离预期工期目标的基础上,风险评估对地铁TBM施工过程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TBM施工进度的有效控制,通过物理-事理-人理(WSR)的方法论建立TBM施工进度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以序关系法(G1)和熵权确定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再通过博弈论原理对两者进行结合优化,最后用得出的指标综合权重对青岛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TBM施工进度风险进行灰色聚类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的方法论为基础,对TBM施工进度的风险因素进行界定与划分,既保证了所选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可操作性,又避免了评价指标的混乱,使评价更加清晰,为准确评估同类地铁隧道TBM施工进度风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及其在铁路客票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模型与方法,实现量化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目标。通过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因素集、指标集以及因素的权重系数集,建立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估矩阵,并应用于铁路客票预定与发售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铁路客票预定与发售系统包括信息资产和物理资产,受到来自系统本身、外部环境以及人为和自然界的安全威胁。应用建立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定量计算铁路客票预定与发售系统Web组件的安全风险值。根据计算值确定信息系统中的高风险组件,为系统管理与使用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增强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车站的换乘车站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存在诸多潜在风险源.一旦施工管控不当,将出现较大质量问题,严重威胁既有地铁站的正常运行和公众安全.为有效评价换乘车站施工风险,引入模糊最优最劣法,构建基于该方法的灰色聚类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包含三角模糊数的非线性目标规划求解各指标权重,保留了专家语言中的不确定信息,且...  相似文献   

6.
为客观评估深基坑邻近的砌体结构房屋的安全风险等级,基于综合风险指数矩阵法建立具有实操性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根据深基坑施工对房屋的影响机理及砌体结构的受损机理,从深基坑和砌体房屋2个方面各选取4个二级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改进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具有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和赋值方法,并同时考虑修正系数来综合评定砌体房屋的安全风险等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该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7.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系统层面对于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进行更加客观准确的运营安全评估,综合考虑系统的风险严重度及风险可能性,提出一种基于最优组合权重计算法的云模型安全评估方法。首先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维修5个方面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在专家评估的基础上运用最优组合权重法计算体系中的底层指标权重,再将权重代入评估云模型的计算中,分别得到系统的风险可能性和风险严重度评估值,综合得出系统的运营安全风险容忍等级。将该方法引入全电子联锁系统的运营安全评估中,通过对实际数据的计算,证实该方法能够克服以往评估方法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得到的结果更加准确和直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高寒地区复杂的施工环境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对拉林铁路隧道施工带来的风险所属等级,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场聚类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针对拉林铁路隧道工程的施工特点,分析隧道施工主要的施工风险与固有风险,构建符合拉林铁路地质特征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模糊评语集对风险指标进行风险概率和风险损失描述,对描述结果进行定量转化后,用基于数据场的高斯混合模型聚类确定各风险因素等级。运用该模型对位于拉林铁路的巴玉隧道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K-means聚类结果进行比较,证明高斯混合模型的评价结果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西南山区隧道进出口段往往位于沟谷,地形切割强烈,洞口仰坡易发生崩塌落石灾害。为评价落石灾害风险,本文建立新的隧道洞口段危岩落石风险的综合评估流程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估模型,克服以往确定指标权重时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缺陷,为今后隧道洞口坡段落石灾害治理决策、落石计算和防治工程等设定风险等级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将可拓学理论引入隧道洞口危岩落石风险评估中,建立了隧道洞口危岩落石风险的可拓综合评估流程,构建了落石风险的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估模型;(2)对定性指标做定量化处理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评估指标具有可比性,并提出用简单关联函数确定各指标权重;(3)构建了隧道洞口危岩落石风险分级的物元可拓模型,将落石风险等级定为极低风险(Ⅰ)、低风险(Ⅱ)、中等风险(Ⅲ)、高风险(Ⅳ)与极高风险(Ⅴ)五类,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并利用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评估结果是合理的、可行的;(4)本研究结果可为落石风险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地下硐室群施工风险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快速准确评判风险因素,预防施工安全事故,利用概率神经网络(PNN)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研发硐室群施工风险评估软件。通过统计分析硐室群施工风险因素,设置工程地质、自然、设计施工和管理4个一级风险因素,23个风险控制指标,建立针对硐室群施工的风险指标体系。收集典型样本数据后,基于PNN对施工风险等级进行评判,同时采用AHP定量分析风险因素权重,迅速捕捉风险点,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优化施工方案。运用研发软件对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歇台子站硐室群施工进行风险评价,得到风险概率等级为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测和控制地下水、围岩等级和支护及时性等带来的影响,实例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相吻合,验证了该评估软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表明:针对硐室群施工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能有效预测风险级别,实时指导施工过程,确保地下硐室群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以CRH3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模糊灰色聚类和组合赋权法相结合的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利用组合赋权法计算牵引传动系统各元件指标的组合权重;由各元件聚类系数创建元件层的健康状态模糊评判矩阵;然后由该矩阵,采用组合赋权法计算牵引传动系统元件层的组合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牵引传动系统整体的健康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结合牵引传动系统的分层分析模型,并直观地得到各指标、各元件以及牵引传动系统整体的健康状态信息,有效完成了CRH3型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的健康状态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铁路建设,进而促进国家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必须对施工阶段铁路的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进行评价。通过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及铁路施工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铁路绿色施工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应用灰色聚类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绿色等级。最后,结合实例证明三角模糊数层次法与灰色聚类法结合可以对铁路绿色施工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措施进行很好的评价,并能找出铁路施工阶段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中城市的地铁建设和运营已进入规模化、网络化阶段。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营是整个地铁系统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对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梳理与凝练,科学合理地选取出风险评价指标,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将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与可拓物元法相结合,提出了改进可拓物元法,提高了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结合南京地铁大行宫站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实例验证,以说明实施步骤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针对性地对轨道工程建设危险源加以控制,提出一种对轨道工程建设危险源进行识别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在定性分析阶段,借鉴分类思想将轨道工程建设危险源按特征分为管理类、机电类、施工类以及专项类;在定量分析阶段,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不同危险源重要度权重进行赋值并利用三角模糊数及运算规则确定出模糊矩阵,最终通过综合评价给出各类危险源对轨道工程建设安全影响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北京一地铁工程为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工程建设风险、解决岩质边坡施工安全性评价方法复杂等问题,对基于嵌套型优势关系粗糙集与模糊理论的岩质边坡施工安全性评价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岩质边坡施工安全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研究及专家调查将岩质边坡施工安全性影响因素归为勘察设计风险、施工风险、工程地质风险及自然环境风险四大类,包含勘察资料准确性、边坡形式、支护结构及设计参数等19个2级影响因素指标,并针对定量指标构造了三相性隶属函数;其次,介绍了权重确定及指标分级模糊评价的具体方法;再次,阐述了建立评价决策表、数据离散、多级属性约简及偏好规则的生成等操作流程;最后,对15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边坡进行实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通过实践证明,基于嵌套型优势关系粗糙集与模糊理论的风险评价分析方法可行,可以为岩质边坡施工安全性风险评价与规律分析提供一种新思路。结果表明:嵌套型优势关系粗糙集理论对岩质边坡施工安全性风险的各级指标属性自上而下进行了约简,降低了原有系统的复杂性,同时考虑了指标中含有的偏好信息,考虑综合全面,规则分析可信度高;样本集数量和约简的选取对基于嵌套型优势关系粗糙集与模糊理论进行评价决策时影响较大,样本集越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以大理至丽江铁路禾洛山隧道为例,针对玄武岩差异风化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对综合地质勘探技术,特别是综合物探技术进行研究,目的是评价该隧道的整体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地质风险并指导隧道施工。研究结论:(1)根据物探资料,综合异常形态、视电阻率值及其梯度值大小,可以对低阻异常进行分类。(2)Ⅴ、Ⅳ和Ⅲ类物探异常分别对应Ⅴ级围岩、Ⅳ级围岩和Ⅲ级围岩;但是,开挖资料表明,仅依据物探资料难以区分Ⅳ级和Ⅴ级围岩,存在混判两种围岩级别的问题。(3)由于玄武岩的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必须进行综合地质勘探,特别是进行物探,才能比较客观地评价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正确地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川藏铁路特殊环境下桥梁施工风险的动态评估,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权重-二维云模型的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基于一般环境下桥梁施工的风险影响因素,考虑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特征,构建川藏铁路桥梁施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桥梁施工实时反馈的动态风险信息为基准,利用动态权重模型为指标赋权.以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为基础变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列控运营安全评估方法不足,以及列控运营过程中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问题,将集对分析和物元可拓理论引入其风险评估中。以影响列控运营安全的列控设备、环境和更新改造等6个主要因素建立评估指标,利用三角模糊数确定列控运营指标权重,并构建集对可拓耦合的列控运营评估模型,通过耦合模型的综合联系隶属度评估列控运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该列控系统运营风险为低度风险,且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列控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可以帮助风险管控部门对运营风险提前预判,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质资料和工程经验的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影响。为了提高施工风险评估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从而降低较大的主观性影响,以邓家湾高速铁路隧道为依托,采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TSP303地震波法对隧道施工段进行超前探测预报,对TSP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风险因素判断矩阵和确定风险的权重及隶属度,对隧道施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地质资料和工程经验的主观评估法进行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基于TSP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与工程实际更加契合,更能准确反映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评估结果可作为评估铁路隧道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虚拟层合板—壳—梁—实体组合单元法对桃河特大桥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如下结论:虚拟层合板—壳—梁—实体组合单元法能够以少量的单元精确模拟结合梁的几何细节,避免了结合梁施工过程力学分析中的重复建模、节点耦合等难题;"U"型钢梁在移梁架设过程中各控制截面的实测应力变化较小,架设过程平稳、顺利;各施工阶段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应力实测值与理论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