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低暗挖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的几个关键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国内地铁车站的设计、施工为背景,对暗挖地铁车站的常规技术风险点进行较系统的总结,对如何降低暗挖车站的施工风险,着重从工法选择、断面形式选择、辅助施工措施等技术层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新暗挖工法“超前模筑初期支护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沈阳某地铁车站,全面介绍该站采用的新暗挖工法的设计及施工技术,阐述采用新暗挖工法的原因,分析该工法与国内传统暗挖工法及NTR工法的区别及其特点,讨论了该工法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及需要完善的方向。新暗挖工法具有地面沉降小、施工过程安全可靠、适应地层广泛、结构受力明确且造价适中等优点,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中山公园站暗挖工程为实例,对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浅埋暗挖工法施工大跨度地铁车站过程中地表沉降产生的原因及沉降规律,以期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暗挖段工程特点,提出了台阶法+临时仰拱、中隔法(CD法)和交叉中隔法(CRD法)三种可行工法。运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确定台阶法+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工法。实测结果表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变形要求,提出的暗挖段施工工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地铁车站的一种新型暗挖施工工法——拱盖法。拱盖法是在明挖法、盖挖法和PBA(洞桩法)工法基础上创建的适用于特殊地层的一种暗挖施工方法。该方法针对大连地区特殊地质条件,较好地适应了上软下硬采用钻爆法暗挖施工的大跨度地铁车站的施工要求,具有环境影响小、工序少、效率高、施工安全可靠等突出优点,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铁车站暗挖隧道防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隧道工程防水施工历来是隧道施工的难点与重点。而防排水施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隧道工程的质量及使用寿命。特别是地铁车站暗挖隧道其防水施工的难度更大,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影响重大。因此,对地铁暗挖隧道的防水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确保隧道工程质量、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广州地铁车站暗挖隧道防水施工为例,对地铁车站暗挖隧道防水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分析。研究结论:暗挖隧道防水施工成败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防水施工体系。本隧道防水施工采取全包防水方式即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附加防水)为辅的施工方案,重点抓好结构自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关键处理好施工缝、变形缝、穿墙管、结构预留孔等薄弱环节的防水质量,使隧道防水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隧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贵阳地铁3号线某车站为例,针对该工程典型喀斯特地质条件,对超大断面暗挖车站施工方案进行比选.通过对采用的拱柱法施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明确各个工序下所对应的技术要点.该工法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同时可以缩减工期与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相关经验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心区域可用施工场地面积狭小、既有建筑多、地下管线复杂交错,盾构施工需借助暗挖大断面工法辅助始发。本文结合北京地铁19号线05标段暗挖大断面施工,创新性提出“钢筋喷混+永久性玻璃纤维筋(GFRP筋)格栅封端墙”快速支护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比验证支护方法的安全性。“钢筋喷混”工法主要针对暗挖段二衬阶段,以喷射混凝土代替支模浇筑;“永久性玻璃纤维筋(GFRP筋)格栅封端墙”充分利用玻璃纤维筋轻质高强特性施作封端墙,免除破除阶段,盾构机可直接掘进通过。在该组合工法下施工,封端墙及地表沉降最大仅为变形控制标准的33%,支护效果良好,且与传统工法相比缩减工期45%。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站出入口通常位于十字路口的四个象限,需跨越城市主干道,穿越复杂的地下管线,施工环境恶劣。本文以北京地铁10号线角门东站2号出入口浅埋暗挖施工为例,对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总结,通过采用WSS工法深孔注浆技术确保出入口通道安全穿越含水粉细砂层,采用接口环梁解决南北通道与东西通道的垂直转化问题,应用拆除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回填混凝土的破除,采用 CRD 法进行爬坡段施工等措施,降低了暗挖施工对周边管线、桥梁和道路的影响,提高了围岩的强度和防水性能,确保了暗挖施工的安全和工期。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海淀黄庄站是我国第一座采用全暗挖技术建造的地铁十字换乘车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地铁暗挖车站结合车站结构特性、环境情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工期等工程特点和难点,论述在地下结构浅埋暗挖技术领域,通过攻关和创新在施工工法、结构体系、施工进洞技术、环境保护及安全控制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和成果,全面分析其创新水平,讨论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地铁暗挖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作用机理的数值解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和清 《铁道勘察》2004,30(5):9-11
在地铁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 ,如何通过支护手段保证隧道的稳定性是设计者和施工者所特别关心的问题。本文采用三维空间弹塑性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地铁暗挖隧道的受力与变形特征 ,研究地铁暗挖隧道初期支护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 ,为地铁暗挖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合肥地铁2号线浅埋暗挖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隧道开挖影响下埋地管线变形及受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管材、管径、管线所处地层、管隧间距及开挖工法是影响管线受力变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施工时需要特别重视的工况及工况组合。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铁2号线市区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该地区的软流塑淤泥质地层必须采用适当的辅助工法对地层进行加固,才能保证暗挖施工过程中隧道本身和地面建筑物和管线的安全。从离心模型试验的结果、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对比,该地区地铁暗挖施工采用"大管棚+小导管超前预注浆法"进行地基预加固。  相似文献   

14.
金宝  刘芳 《中国铁路》2012,(9):66-69
结合北京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和沈阳地铁2号线崇山路站的施工及设计情况,对暗挖车站的风道转入车站正洞施工采用的CRD工法和PBA工法+洞桩(柱)法技术进行分析。阐述天坛东门站平行车站方向施作加强环框和垂直车站方向施作加强钢筋混凝土环梁措施,以及采用洞桩法+PBA工法的崇山路站主体施工工序。通过分析得出PBA工法施工可减小因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量的叠加,形成由侧壁支撑结构和拱部初期支护组成的整体支护体系,以保证开挖主体结构时的安全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浅埋暗挖大跨地铁车站群洞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浅埋暗挖超大跨地铁车站施工为例,介绍了大断面群洞隧道施工及控制技术,其采用的长管棚与小导管超前支护与中洞法开挖支护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地层变形,结合施工全过程的非线性仿真及施工信息反馈,研究了群洞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拱顸下沉的规律,研究结论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设计、优化施工顺序、指导施工组织及施工控制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7年,北京地铁采用暗挖工艺成功设计和施工了复兴门折返线工程,并由此确立了浅埋暗挖工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空前发展,浅埋暗挖工法在我国多个城市地铁和市政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例如安全施工保障措施、沉降控制技术、辅助施工措施配套、质量控制措施及地下水防范与处理等.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西丽—大学城站区间双层暗挖风道工程,对在富水软弱地质条件中采用浅埋暗挖工法所遇到的难点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春地铁6号线岱山公园站—飞跃广场站区间暗挖大断面群洞集中设置及相应施工2号竖井横通道"浅覆土、大跨度、多断面"施工难度大的特点,系统阐述"横通道桩+盖板+支撑盖挖顺做法及竖井桩+支撑明挖顺作法"竖井横通道暗挖进入正线群洞的施工技术,以期为地铁类似工程施工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柱洞逆筑法是在形成"桩、柱、梁"稳定的受力体系下,再通过逆筑施工工法完成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在拱部二次衬砌保护下,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尤其在拱部土质较差,地下水较丰富的条件下,与暗挖顺做法相比,具有受力体系明确、施工安全风险小、投入的模板支架少等特点,适用于城市地铁大跨度暗挖车站的施工。城市地铁工程施工通常临近道路桥梁.对道路桥梁采取保护措施,从而保证地铁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北京地铁10号线劲松站为工程实例.系统介绍浅埋暗挖地铁岛式车站柱洞逆筑施工工法及主要工艺,介绍暗挖施工中时劲松桥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贾少春 《科技交流》2008,(2):109-113
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草场坡-小寨区间隧道施工图设计,对地铁区间渡线及联络线地段浅埋、大跨、变断面隧道暗挖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在从小断面向大断面施工、大断面向小断面施工以及连拱地段等的设计施工方面进行了总结,为以后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暗挖法施工的车站及区间隧道,施工难度较大,防水质量控制难,有关施工缝、变形缝、结构交接交叉、PBA工法的车站顶纵梁两侧施工缝、暗挖车站与出入口接口施工缝、暗挖区间环纵向施工缝等位置易出现渗漏水现象,多为明流、滴漏或渗水。针对上述渗漏水问题,现以大连地铁一号线土建工程206标段为实例,综合其他单位地下工程施工经验,对如何解决地铁结构渗漏水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