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阐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联调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从系统联调的目的、原则入手,重点探讨系统联调工作的组织、现场管控、联调内容以及联调结果评价等关键环节,并结合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相关工作实践,将系统联调工作全过程进行展示,以供联调人员学习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西安地铁2号线延长线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接入原有已运行系统时,AFC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在综合联调中的对接联调方法。通过搭建模拟测试环境、增加冗余服务器、调整联调时间等方法解决2号线延长线AFC系统接入已正常服务的综合监控系统时存在的AFC联调时间紧张、延长线与一期工程数据点表不一致等难题,在不影响现有系统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实现了延长线AFC与综合监控数据的互联互通,为国内在建的同类型延长线接入工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系统总联调从调研准备阶段的引入咨询、明确任务,到全面实施阶段101个项目的顺利完成,再到总结完善阶段长效机制的初步建立,全过程的管理与实践展现了南京地铁1号线系统总联调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技术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4.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工作是在轨道精调工作不断提高、附属工程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何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线路的联调联试工作,探索工程线列车开行350 km/h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保证安全的机制、标准和方法,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的实践,确保了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的安全,对其他客运专线的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地铁设备总联调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地铁建设过程中的系统设备总联调的意义与作用,提出了总联调实施过程中的个体步骤、对接口资源分析、综合试验中各子系统的对应关系、计算机集成环境、仿真技术应用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以设备总联调在广深淮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为例对所提出了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是在正线施工未完成、以及附属工程剩余工程量较大的情况下进行的,介绍列车在工程线上开行350 km/h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管理标准和方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了联调联试列车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7.
阐释城轨铁路联调联试的意义和相关流程,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沙特麦加城轨铁路联调联试平台的搭建过程进行系统性分析,对城轨铁路联调联试中的限界检查、轨道不平顺动态检测、动力学性能测试、弓网受流性能测试、信号系统测试等关键测试技术以及接口管理、现场协调、文档管理、计划安排和安全管理等关键管控技术进行详细梳理与归纳提炼,系统总结城轨铁路联调联试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联调联试是铁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蒙内铁路联调联试首次将我国铁路联调联试技术和方法应用到海外120?km/h速度等级铁路。针对蒙内铁路工务工程、通信信号、信息管理等多个系统设计联调联试测试方案,论述轨道、道岔、路基、桥梁、通信、信号、信息系统等联调联试的关键技术,从安全保障、指挥管理体系等方面对现场组织实施的管控要点进行归纳提炼,为我国铁路海外工程开展联调联试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隧道已贯通36.5km,完成率98%;31座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预计2014年10月,1、2号线一期工程将实现通轨、通电、通车,年底前,车站内系统完成综合联调后,将进入试运行阶段。2015年3月底,正式载客上线运营。  相似文献   

10.
沈阳有轨电车1号线一期工程在某处下穿哈大高铁框构桥,将对既有铁路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引起桥梁结构的沉降、变形。介绍了本工程的安全评估标准及其执行情况,指出有轨电车工程下穿高铁框构桥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第三方监测,重点对哈大高铁桥的沉降和水平变形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工程管理平台V1.0(数字郑万),提出平台V1.1的深化思路和建设内容,以及面向工程建设管理的8大功能体系。8大功能体系分别为安全、质量、进度、投资、设计、环保、监督和综合管理,对其建设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并对平台推广情况、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初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手段创新升级,助力我国铁路建设管理进入新时代,为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隧道工程采用传统人工钻爆法施工存在的掌子面人员多、安全风险高、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机械化应用侧重于单一工序的作业问题,郑万高铁湖北段罗家山隧道施工在大型机械化配套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形成了隧道施工"一洞九线"流水作业线,并从人员、进度、质量、安全及环保等方面对整套机械化配套作业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推动隧道的整体施工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以期对川藏铁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四电系统集成的安全性是实现高速铁路高效可靠运营的基础和保证。以郑西客运专线四电系统为例,建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AHP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和隶属度矩阵,并结合综合安全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郑西客运专线四电系统集成进行定性描述以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郑西客运专线四电系统集成的安全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联调工作的概念、目的及过程。总结了综合联调工作的各专业通用条件,各专业与关联专业系统联调的前提条件。按测试对象的不同,分别归纳了综合联调测试项目的内容。最后根据合同模式的不同,介绍了综合联调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线的建设内容,分析阐述城轨试验线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特色功能。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线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认证机构的基础试验检验平台,可以完成GB/T14894—2005《城市轨道车辆组装后检验和试验规则》中规定的静置试验、线路试验的所有检验、试验项目,并具备了进行5000km调整试验及可靠性试验的条件,同时能完成通信信号系统与其他专业的联合测试与检验。它的建成和使用将对我国实现自主创新,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率,规范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填海区工程地质条件差且周围建筑物密集程度高,深基坑开挖易产生过大变形,因此需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施工动态调整提供依据。本文以穗莞深城际轨道深圳机场站深基坑工程施工为例,介绍如何依据工程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近接单侧敏感建筑的深基坑监测方案;依据监测数据并配合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对施工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安全。经现场施工验证,所采用监测方案不仅可以保证施工安全,降低施工风险,同时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所积累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孙浩林 《铁道建筑技术》2020,(3):109-111,141
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时期,在城市建设进程中,通过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将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光谷广场地下综合体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大型综合深基坑支护稳定、地表建筑物结构安全、既有枢纽交通不中断、复杂地下管线迁改、市区施工环保达标等问题,提出并应用了基坑开挖可视化交底、围护桩干法灌注、多层深基坑不平衡支护、围护结构爆破拆除等多项关键技术,显著减少了大型基坑工程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对周边交通的影响(不中断交通),实现了各类管线的顺利迁改,为以后城市地下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及施工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今后城市地下立体多元化交通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轨道设备状态"记忆"特性和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在施工建设阶段开展轨道精调质量控制、提高轨道几何状态平顺性已成为能否进行联调联试、实现高速行车的关键。针对目前无砟轨道精调作业中的不足提出"绝对+相对"精密测量模式和"先基准后非基准"精细调整模式,在杭长高速铁路的轨道精调作业中开展实践,效果良好,全线的轨道质量指数(TQI)为2.1 mm,所采取的轨道精调控制技术可为今后无砟轨道精调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客运调度计划与列车席位管理关联紧密,为了解决目前客运系统与调度系统独立建设导致的信息交互不畅、岗位协同性较低等问题,保证运力资源与出行需求的精确匹配,提出高速铁路客运调度计划与席位管理自动交互方案。通过生产信息数字化管理、调度命令自动化执行模式研究及开行计划安全卡控等技术手段,设计包含计划下达、命令执行、席位自动调整、执行反馈在内的自动交互应用,实现调度业务域与客票业务域上下工序间的流程贯通、数据融合及专业协作,保证列车席位调整和列车开行计划调整的安全性和及时性,为适应高速铁路客运作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发展要求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轨道交通领域,传统的浮置板轨道系统均存在施工程序繁杂、更换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预制板橡胶包套为研究对象,从预制道床板系统配套设计、减振橡胶包套生产制造这两个方面进行合理组合和优化设计,开发出一种新的减振垫预制板系统,同步形成产品设计优化、制造工艺条件以及验收标准等成套技术。通过系统的材料、工艺、装配设计、室内试验和优化改进,并通过实际工程示范应用,施工综合进度提高50%以上,减振效果大于10.0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