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朱力  梁豪  唐涛  文韬  肖畅  肖骁 《铁道学报》2022,(9):79-86
区块链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是目前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有望助推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目前主流的区块链平台,梳理了区块链技术的国内外应用现状;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铁路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运行控制以及改造升级等全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前景;详细描述了区块链技术在铁路工程管理、数据共享、智能运维、信用管理、智能计算、资源分配、信息安全、技术升级等方面的重要赋能作用。以铁路系统的数据共享为应用背景,设计和搭建了区块链平台,并进行了相应的性能与功能测试。归纳了区块链技术在铁路领域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仍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期望为铁路领域的区块链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加速铁路货运多样化转型,解决货踪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梳理了铁路货运领域区块链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联盟链网络、跨链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合约等研究方向;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铁路货运中的应用场景及价值,为区块链技术在我国铁路货运领域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铁路快运安全准点、时效高、稳定性好,但受"最后一公里"运营能力的限制,市场份额占比一直较低.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设计和物流组织流程体系,从铁路车站自动化物流基地改造、最优路径选择、运费计算和共识机制过程等方面,剖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铁路众包快运物流体系关键环节.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铁路众包快运物流性价比明...  相似文献   

4.
详细介绍区块链技术的定义、特征与关键技术,综合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国内外应用现状与政策发展趋势。提出铁路大数据共享、"一带一路"铁路货运物流等典型场景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案,并从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典型应用、服务平台等方面给出了铁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和信息管控方面不可篡改、全程可溯等优势,开展了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的区块链基础平台、支撑平台与业务平台功能分析,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设备设施履历管控、物资与采购管理、碳循迹及碳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建议。基于“区块链+”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与设备设施核心数据的结合,可有效提升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履历数据在城轨交通的应用价值,为实现设备设施运营管控智能化、绿色低碳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传统积分模式下,积分系统多为单个商户的自建系统,消费者所有积分分散在不同商户处、兑换繁琐、商户间交叉使用困难,导致积分流通性差,积分消费乏力,通过积分增加消费者粘性的营销手段受到局限。为此,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铁路餐饮积分链。区块链技术以其公开、透明、可追溯、防篡改等特点,可以解决商户间积分互通、消费困难的应用问题。铁路12306订餐平台商户分属不同地方、不同主体,通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铁路餐饮积分链,可以实现积分发行透明、商户间积分互信、消费透明。这一研究对于提升旅客餐饮体验,提高铁路延伸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区块链的概念和关键技术,分析了铁路物流多式联运、国际联运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等各方面的需求,结合铁路货运信息系统的现状,研究了铁路物流区块链多方协作平台的构建,对区块链与货运流程优化、多式联运、全程物流追踪、物流征信、金融及铁路货运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为未来区块链在铁路货运多式联运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区块链、信息物理系统(CPS)为前沿新兴技术领域,它们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介绍它们的内涵、关系及在铁路领域的应用探索。物联网是数据源,大数据是基础资源,云计算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是核心算法,区块链为铁路领域业务基础架构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创造条件,信息物理系统是贯穿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之间基于数据自动流动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的一套综合技术体系。这些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交叉支撑、循环进化的良性迭代,将积极促进铁路智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区块链技术的演进历程,讨论公有链和许可链中代表性平台的技术架构及各自发展趋势,给出公有链在激励机制、效率和安全、隐私保护、交易确定性等方面及许可链在身份认证、系统容量和性能、数据馈送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总结适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具有参与方多、交易复杂、涉及敏感信息传输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统一身份认证、信用管理、加密数字客票等应用的概念验证模型,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铁路乘意险的经营目的和运行效果入手,分析铁路乘意险服务乘客人次增长率下降的原因;通过对理赔数据和现有理赔业务流程的分析,提出影响理赔时效的环节和因素;通过对区块链基本原理的分析,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乘意险理赔流程优化方案。从自动赔付、数据共享和智能防欺诈3个方面提出优化思路,并在报案、材料复核和支付等环节进行优化改造,最后给出优化设计后的乘意险系统架构和理赔流程,为类似应用场景的业务基于区块链技术进行流程优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设计建设期数据资料的应用价值,实现铁路基础设施的可视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提出基于BIM的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管理平台总体方案。方案阐述了当前铁路运维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具体需求,从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3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对BIM技术在铁路基础设施运维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广泛应用,铁路信号工程施工阶段室内设备布置、布放线等方面引入BIM技术进行总体规划,特别在地铁信号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针对高速铁路信号工程BIM综合规划、综合应用软件探索与研究、信号室内施工智能化等方面,从施工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建维一体化、工厂化、施工智能化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3.
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是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也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依托京张高铁重点工程—官厅水库特大桥工程,研究并整理了该桥建设期所采用的智能建造技术,将贯穿建设期、联调联试期、运营期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监测系统与智能检修车装备结合形成了智能运营维护体系。京张高铁官厅水库特大桥建设中获得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可复制和推广,为后续智慧铁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道安 《铁道建筑》2020,(4):5-8,16
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是铁路安全运行的保障和科学指导线路养护维修的重要依据,对我国铁路发展和长期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铁路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内联调联试阶段和运营阶段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对海量检测监测数据的分析运用。提出了基础设施检测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如检测装备统型融合和智能化发展、检测数据管理和分析共享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多源数据智能分析应用等,对完善我国铁路基础设施检测体系起到重要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铁路信息化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信息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日益提高,给运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阐述当前铁路信息化运维现状及建设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的趋势,从总体架构、数据架构、关键技术3个方面介绍铁路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的实现方案。综合运维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实现铁路信息化“监”“管”“控”一体化运维的基础,是提高铁路信息化运维水平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互联网快速发展引发的铁路网络安全严峻形势,为提升应对全国煤炭交易平台相关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甚至消除突发事件对平台业务造成的损害,提出了全国煤炭交易平台信息和网络安全建设及运行与维护(简称:运维)管理方案。该方案从平台及应用安全、硬件网络环境、日常运维、管理机制、业务系统安全保护、网络安全保护、新技术新应用、安全管理与防护机制等方面加强信息和网络安全建设,强化运维管理力度,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共同保障全国煤炭交易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助力铁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数据可视化技术在铁路大数据领域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结合铁路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目的、数据来源和总体框架,运用可视化技术和数据交互技术,从资产普查、资产概览、共享服务、分析应用、运维管理等5个可视化方面设计研发了铁路数据服务平台综合管理驾驶舱,对铁路数据服务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分析数据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挖掘数据隐藏价值,形象直观地为运维人员、分析人员及管理人员提供综合监控、数据展现与辅助决策等功能,解决了从海量、无规则数据中快速定位及挖掘潜在信息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