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铁路信息化的发展,利用算法自动解析大量铁路调度命令(简称:调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式摘要模型和知识蒸馏算法的铁路调令解析算法,该算法利用生成式摘要模型端到端解析铁路调令,拥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适应写法多样的调令。采用知识蒸馏算法等多种轻量化策略,设计了新的损失函数和多种模型初始化策略,精简模型尺寸,提升算法速度。该算法在铁路调令数据集上取得了21.6342的Rouge-2分数,推理时间达103 ms,为铁路调令解析技术在铁路场景中的部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华  季令 《中国铁路》1998,(3):28-30
详细分析了客运径路,描述了在我国铁路客票系统中,将路网规模缩小后,以距离与换线数结合为单目标的中转换乘经由的求解算法,该算法通过编程实现,文中举例分析了该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常住地是判断旅客消费能力与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利于根据旅客常住地进行个性化产品推荐。针对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的海量出行数据,依据逻辑判断与概率计算设计了铁路旅客常住地智能识别算法;最后利用Scala语言在铁路客运大数据平台上实现算法,并针对最近两年铁路旅客出行数据进行案例验证,结论表明:该算法有效,旅客常住地信息的识别率为67.7%。  相似文献   

4.
本建立了一个关于铁路运营调度分布存储的多处理机调度任务的系统算法,引入了支持两级并行性的调度问题。并探讨了解决这个调度问题的高层分配策略,采用了行之有效的PT分配算法,在高层上为优化整个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铁路客运能力、提高列车上座率是铁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复杂的客运路网下最短路径算法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常用的Dijkstra算法及启发式A*算法,择优选取启发式A*算法进行策略改进;并基于优化的客运路网结构及铁路实际业务,对其进行效率优化。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算法模型高效准确,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然 《成铁科技》2009,(2):25-27
本文建立了钢铁企业铁路机车送货作业的数学模型,用蚂蚁算法来求解,实现了机车行使路径最短,并通过实例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该算法较好。  相似文献   

7.
在VFP6.0中实现铁路路网里程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军 《中国铁道科学》2002,23(3):130-134
概述了Dilstra关于铁路路网里程计算的基本原理与算法,详细介绍了应用Visual FoxPro6.0编程软件编制路网里程计算程序的设计原理,系统构成,数据结构等基本思路定义了铁路运输网络中的点(车站),基点,普通点,基线等概念,提出了通过生成二维数组基点里程表,直接调用任意两基点间最短路径里程,最终实现路网里程计算的设计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对基点为基点,基占与普通点,普通点与普通点,同条基线上的两个普通点间如何计算最短路径里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论证,还针对旅客列车行车路线中出现的特殊经由里程计算问题,提出经由站一对称点(车站)算法。阐述了该算法成立的条件,并对经由站,及其在最短路径中选择对称站的原则与方法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市域(郊)铁路为优先考虑模式,但当前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技术标准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基于直接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改造既有铁路后开行市域(郊)列车和利用既有铁路通道新建市域(郊)铁路3种建设模式,应用调研分析、对比分析等手段从运输组织、正线数量、速度目标值、车站分布、车辆编组、既有设施利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不同设计场景下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主要技术标准,得出以上6个方面具体设计参数取值或应采用的技术体系,以期为我国后续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项目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路网节点间铁路冷藏车空车调整的蚁群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量调配和网络配流是铁路冷藏车空车调整的2个核心问题。在对问题进行抽象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冷藏车空车调整协同优化模型,将空车调整径路与数量两者统一到同一个模型中,实现两者整体上的优化。通过约束条件分析,在不改变铁路冷藏车空车调整问题协同优化性质的前提下对模型进行简化,将非线性模型转化为线性模型,设计相应的蚁群算法(ACO),并对算法复杂度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算例分析表明,ACO算法易于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求解铁路冷藏车空车调整问题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王昌鹏 《科技交流》2004,34(2):84-89
随着我国实行铁路大提速战略以来,需要解决大批既有铁路的改造问题,本文就既有铁路混凝土桥梁改造加固过程中对既有桥梁加固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路旅客在出行方案选择中,往往由于始发终到站间没有直达列车而难以选择经济合理的换乘方案.基于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表,考虑换乘中转的各种影响因素,根据旅客个性化需求设置相应的优先级,定义各类因素的加权和为"旅行广义时间函数",通过改造铁路客运实际换乘网络将旅客出行换乘方案抽象成最短路径问题,构造出一个简单明了的动态规划数学模型,设计相应的A*求解算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最优换乘方案.  相似文献   

12.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双层规划模型和算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既有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建设路网发展规划,分析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相关费用和优化目标,均衡考虑企业利益和旅客需求,将列车开行方案与旅客换乘方案结合起来,以客流在铁路换乘网络上的分配作为下层规划,建立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通过抽象归纳制定开行方案的经验,将开行方案优化与客运径路确定、旅客列车换乘网络设计、旅客换乘的客流分配、旅客列车停站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评价指标分析等相关子问题结合起来,设计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的优化算法。根据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开发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系统,对某客运专线的开行方案实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优化质量和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3.
无缝换乘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无缝换乘的运营特点,充分考虑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的主要因素(包括出行时间和换乘次数),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特有属性,构造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广义费用函数,并分析乘客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的路径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基于随机用户平衡原则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问题的数学优化模型,在模型的求解中,分析目前常用的有效路径搜索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图的深度优先搜索算法,以得出符合现实的有效路径集合,并给出求解配流模型的连续平均算法。最后通过北京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数据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网络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综合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运行图的铁路企业运营效益和旅客出行费用,以铁路企业效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以车站整备能力、车辆总数和列车编组辆数等能力资源限制以及列车到发作业相容性为约束,建立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综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分别基于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列车运行图的换乘网络进行客流分配,将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列车运行图优化有效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模拟退火的综合优化算法。算例分析表明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行图的综合优化既能保证铁路企业的收益,又能够有效提高旅客换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国家高速铁路网包海通道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的运输需求,可为本线主要技术标准、运输组织和建设方案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首先通过旅客运输径路比较分析,确定本线主要承担我国蒙西、陕北、山西、北京、东北地区、关中地区与陕南、西南、广西、海南等地的旅客交流,兼顾陕南重镇安康等与关中城市群、陕北地区的城际客流,其次基于"四阶段法"基本原理,对区域铁路客运量进行分配预测,并按照趋势运量、转移运量、诱增运量进一步分析本线客流密度,最后研究本线客流构成、所在通道的综合交通方式结构,并综合确定本线客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16.
智能服务机器人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研究成果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自主移动作为智能服务机器人重要的智能特征,是保证智能服务机器人实用化的关键。以机器人操作系统(ROS)为基础,对自主移动机器人的架构展开研究,提出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硬件、软件架构,以该硬件、软件架构为导向,研究基于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的地图构建、定位、导航技术,设计了导航系统框架,提出改进型A*路径搜索算法用于导航路径规划,并在车站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比传统A*路径搜索算法提高约30%的效率,降低了算法搜索时间及复杂度,提高了路径寻优效率,能够满足铁路客运车站内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及路径规划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规划铁路按照充分利用既有设施、点线能力协调、列车径路顺畅、客货运设施布局合理及适应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原则引入既有铁路枢纽,通过银川枢纽内近、远期规划的包银高铁、青银高铁、银川至阿拉善支线、银川货车外绕线等项目开展引入枢纽方案研究,通过技术经济比选出适应于相关项目引入银川枢纽的方案。统筹考虑相关铁路引入银川枢纽,对枢纽内各规划项目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杭长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施工过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既有杭州枢纽现状、存在问题,研究了杭州枢纽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客运系统总图规划。针对杭州枢纽沪杭、宁杭杭甬客运专线开通工程现状,结合枢纽总图客运系统规划、客运运输径路、客运站办理作业,研究了杭长客运专线引入杭州枢纽杭州南站3个施工过渡方案,推选方案满足施工过渡期间枢纽客运通过能力,减少施工过渡次数,保证各引入线路径畅通和点线能力配套,为客运专线引入大型枢纽施工过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董杰 《铁道工程学报》2012,(6):100-103,125
研究目的:一批日渐投入运营的新型铁路客站的设计日均小时发送量和高峰小时发送量均较高,使得铁路客站的流线设计得以重视。专为来自于地铁的换乘客流设计的"地下进站"流线无疑是缩短换乘流线的最佳模式。因此,研究和设计"地下进站"流线是必要的。研究结论:(1)铁路客站的流线模式向着"通过式"转变;(2)铁路客站地下进站设计应尽可能缩短旅客的换乘距离;(3)"地下进站"流线应考虑设计预留,并合理利用铁路客站有限的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