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根据2000-2009年间的卫星遥感影像,开展永川区城市扩展变化研究,并探讨其城市扩展的驱动力机制.研究提出: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永川城市扩展的根本动力;山地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扩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城市规划和政策本身并不是城市扩展的直接动力,但对城市空间扩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控制作用;交通...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城市交通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少辉  马林  陈莎 《城市交通》2009,7(5):45-48,67
通过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生长演化机制,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的互动关系。将城市空间结构的生长演化归纳为城市外部空间扩张和内部结构调整两个方面,指出二者均与城市交通的发展密切相关:外部空间扩张依赖于交通工具的改进和出行方式的转变,内部结构调整借助于相关区位交通条件的改变。论述了城市空间的生长演化与城市交通互动关系的核心是可达性,并由此论述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通过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空间增长互动关系的论证,笔者认为运用TOD发展模式引导未来中国大城市空间增长朝着紧凑、集约形态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波特兰城市空间”精明增长”实践中突出强调了公共交通对城市用地的引导作用,通过强化城市大运量轨道交通与用地有机结合、复合型用地形态的组合,在西区开发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借鉴波特兰的城市空间增长实践,结合长春市的城市空间发展现状,分析认为长春市目前仍处于简单外延式空间扩展阶段,为实现城市空间理性发展,应确立以立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应该完善微观规划设计并建立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城市空间规划被赋予新的内涵,武汉市经过近10年城建跨越式发展,正处于新一轮城市空间格局塑造和发展演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掌握城市空间发展联系和演变规律。尝试利用出行活动大数据,突破传统空间规划研究相互割裂、注重形态表象的思维局限,以"流空间"的形式刻画阐述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布局和行为,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研究表明,利用大数据能更精准地刻画和研判武汉市空间发展形态,剖析市民交通分布和空间活动规律,可以为交通政策制定、设施规划布局、出行改善与功能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2009,7(2):97-97
本书分三大部分:城市经济理论、城市增长管理与控制和城市政策研究。书中涉及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增长的经济学动力、城市空间结构、土地价值与城市增长等内容。同时,以北京市和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为例,实证分析了土地政策改革时期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及住宅投资对房地产价值的空间影响,并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房地产发展、城市政策和中国基准地价系统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界定城市空间形态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形状、土地利用混合熵、人口密度和可达性4方面作为描绘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指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选择国内不同地区的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城市空间形态4个指标与城市交通生成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空间上揭示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交通生成作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速度的加快,亟须探索城市中心体系与轨道交通耦合演化规律。在分析城市中心体系和轨道交通耦合空间基础、系统互动演化过程及演化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对单系统演化和耦合演化模型进行推演,建立城市中心体系耦合演化模型,揭示城市中心体系与轨道交通耦合演化规律。最后,提出基于土地与交通协调的双系统耦合规划技术路线,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中心体系和轨道交通耦合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8.
曹春霞  王刚 《城市交通》2005,3(2):47-50
城市中的广场和道路作为城市的共同组成单元,二者之间构成的点线交融的关系对城市空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对二者的关系又产生一定的反作用。从动态的观点出发,以发展的思维研究了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的道路交通与广场的互动关系。以景德镇市人民广场及其与周边道路的关系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加以具体分析,以期找到城市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之道。  相似文献   

9.
分析近20年南京市城市扩展过程中人口、经济增长特征,以及城市快速扩展的空间特征。利用南京市总体规划、交通白皮书、交通年度报告的相关数据,分析南京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交通系统特征的变化。指出城市交通系统的特征变化实际上是由于外部的城市扩展所引起,在机动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城市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池磊 《交通与运输》2014,30(5):10-12
一、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1.土地利用形态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是指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表现,也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利用是交通产生的根源,城市土地利用的不同形态,决定了交通需求的性质、数量与分布、交通供应的配置数量与等级。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主要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和中央商务区,其他如交通、绿地、仓储用地等均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移动轨迹进行深入挖掘,有助于更加精细地理解城市空间动态交互特征. 以兰州市出租车GPS轨迹为基础,采用栅格方法,分析城市栅格空间的交通出行量. 以栅格为节点,以交通出行量为权重,建立动态有向加权复杂网络. 采用Infomap 算法识别城市社团结构,研究兰州市城市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城市社团识别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表明,休息日和工作日城市动态时空交互存在明显差异. 工作日的城市空间交互距离和范围较大,空间交互更加紧密;休息日的空间交互范围相对较小,分裂程度较大. 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城市空间交互也有不同,城市空间交互随时间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管理城市,商家运营和居民出行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2.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动态互馈关系,可达性是连接二者的 关键纽带.基于潜能模型,在1 km × 1 km网格尺度上,计算了2000 年和2010 年北京市小 汽车的通勤可达性,并利用敏感性分析的思路研究通勤可达性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 明,小汽车通勤可达性的时间变化体现为10 年间大幅提高,增长54%;空间上由中心区向 外围可达性递减的分布格局保持不变,但2010 年的可达性沿环路及高速公路蔓延的现 象更加明显,而且不同区域可达性变化的绝对值及变化率具有显著差异. 城市空间结构 变化对小汽车通勤可达性具有主要提升作用,但部分提升作用被路网运行速度的降低效 果所抵消.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协调,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城轨线网上服务不同类型客流车站的分布能反映城市结构特征,本文基于多年的城轨AFC数据,应用随机森林模型(RF),分析了全网车站服务客流类型的时空演变.对于传统RF在选择训练集时过于依靠主观经验的问题,本文首先利用传统随机森林度量车站之间的相似性,再采用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PAM)方法对度量结果进行聚类,结果表明无监督随机森林方法拥有更好的准确性;最后采用无监督随机森林对北京市2014-2017年的车站服务客流属性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近4年来城市职住结构在大的空间尺度上基本保持不变,但城市内部各功能区正经历缓慢变化,而服务于居住与工作混合类客流的车站所处区域将是今后城市结构演变中热点区域.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结构互动关系的认识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城际铁路网络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群空间结构的 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网络演化思想,将节点重要度和城市经济联系强 度指标作为重要参数,在综合考虑城市群社会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群城际铁路 线网布局规划模型,并对城际铁路线网的技术性能和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节点成长、 线路连接、边权演化规则,设计网络演化机制和城际铁路网络演化算法.以成渝城市群为 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不同参数组合下的演化结果和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方案,验证了 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对实际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盛来芳  宋彦 《城市交通》2012,(2):33-39,74
纽约地铁历经100多年的建设和运营,其高峰时段的过度拥挤和财务亏损一直是困扰纽约市政府和居民的难题.结合纽约城市扩张中土地利用形态的演化,重新梳理纽约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历程,并从票制、客运量、运营组织模式以及土地利用四个角度分析纽约地铁的运营绩效特征.通过考虑规模效应和“峰值效应”,发现纽约城市扩张过程中土地利用形态的演...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与交通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挖掘和分析居民出行调查的历史数据库,归纳城市交通演变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的发展全貌.通过对比上海市五次居民出行调查的成果,从出行强度、出行结构、出行分布等方面揭示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居民出行特征的演变,反映出用地拓展、机动化发展给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带来的变化以及对城市交通产生的影响.在相应研究分析的基...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成日 《城市交通》2010,8(5):28-35
就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展开探讨。首先分析单中心、多中心两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指出单中心城市虽然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较大,但有助于公共交通及TOD模式的发展,有助于实施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而多中心城市结构并不一定能够降低城市交通需求。通过分析东京的案例,说明城市交通流空间有序和TOD发展模式对支撑特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混合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指出其一方面能够将社区交通需求"内部化",但另一方面可能诱发对外交通对小汽车的依赖并增加出行距离,因此应在城市整体尺度上对其综合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中国城市的现状,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提出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物流设施外迁导致配送活动负外部性增加,损害了公众福利. 本文应用演化博弈论对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干预城市配送中心布局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政府和配送企业的静态演化博弈模型,并在模型中考虑了消费者绿色偏好,分析了政府和配送企业的相互作用机理. 此外,还建立了动态税收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动态税收机制下博弈系统演化方向. 通过仿真计算,对比了静态和动态干预机制的优劣;并对税收和消费者绿色偏好系数做了灵敏度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机制下演化博弈系统无法达到渐进稳定状态,动态税收机制下系统能够达到渐进稳定状态,而且税收水平和消费者绿色偏好水平对配送企业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