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限制速度对交通运行速度影响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在限速情况下车辆运行速度的分布图;通过分析限速值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利用SPSS建立能够反映限速与运行速度线性互动关系的模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8—05,江苏省公路学会受江苏宁宿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对宁宿徐高速公路盱眙至宿迁段提高行车限速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该项研究论证以达到提高本段高速公路限速的必要性同时寻求合理的应对措施,以此改善宁宿徐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1995年美国取消了1974年制定的最大限速89km/h的规定,许多州对主要的公路重新选择了限速标准,而且大多数的限速值高于1974年制定的最大限速值。认真审视限速值的改变对驾驶速度、交通安全的影响,可以为各州和当地政府提供设置限速和执法对策的合理方法。同时,确定限速值要综合考虑各州和当地政府的法律、法律执行力度、交通工程师的意见、官方人员的公正性和公众的态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车辆速度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美国国会准许各州把乡村州际公路某些路段的限速从89 km/h提高到105 km/h,1995年国家公路系统取消了最大限速89 km/h的规定,并把制定限速的权力下放给各个州,1996年32个州对不同的公路都提高了限速标准.通过对比限速前后交通流的变化,研究速度和交通事故的关系,美国提出了管理车辆速度的原因和方法,分析了限速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管理车速应该考虑的因素,以及执行限速管理的要点.通过介绍美国管理车辆速度的背景、经验和效果,特别是限速作为速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我国的车速管理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172-174
针对目前我国村镇公路交通组成和道路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和现有公路限速方法只能根据道路设计标准确定限速值难以考虑周边环境的复杂性的状况,提出了应用驾驶员心生理变化指标确定限速标准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周边环境干扰较大的村镇公路限速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限制速度本身不直接对事故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对运行速度的影响作用于道路安全,因此研究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在相同的限速值条件下,对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道路断面的运行速度分别进行比较,发现限速值对运行速度有显著的影响,运行速度通常大于限制速度,且会随着限速值的变化而相应地增加或降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车辆超速已成为公路管理的突出问题,限制车速显然是交通安全管理运营的有效手段。作为公路的特殊路段,隧道内特殊的通行环境致使隧道发生交通事故后逃生和救援较为困难,因而应采取限速所示尽量减少隧道内事故发生概率。目前我国公路隧道限速管理中还没有一套全面、详实、有针对性的合理限速及设置限速标志的方法、指南或规范。本文提出了基于道路线形限速和基于运行速度限速的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隧道运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限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辉 《北方交通》2013,(4):39-41
在对公路限速值与通行能力、交通安全理论分析及相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合理的限速值,并以佛开高速改扩建工程为实例提出三种施工区限速方案进行仿真分析,提出高速公路施工区的限速方案。  相似文献   

9.
由江苏省公路学会承担的“宁宿徐高速公路提高限速”方案研究课题,经过现场调查和多方面调研,并召开了数次方案讨论会,形成了“宁宿徐高速公路(盱眙至靳桥段)提高行车限速研究报告”初稿,于2009—02—18在南京召开审查会对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公路超速事故逐年增多,由于非现场执法占用警力少、限速效果好,越来越多地采用该方式进行限速管理。通过对摄像头和雷达测速仪这两种不同的非现场执法方式的限速效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雷达测速仪有一定的限速效果,但限速的持久性不佳;摄像头执法的限速效果最佳,不仅能很好地降低速度,且限速效果持久性好。  相似文献   

11.
我国限速值低于 60 km/h的公路上超速 50%以下仅给予警告处分,部分低限速公路无交通监控设施,超速现象严重.以北京市郊某限速 40 km/h的公路路段为背景,设计并实施意向偏好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P调查),通过分析 SP数据,并建立随机效用-后悔混合模型,剖析驾驶人车速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索超速行为机理.结果表明,限速标志对车速有一定规范作用,其他车辆平均车速的影响会弱化违法监控设备的效果;性别、驾龄、驾驶车型和接受超速处罚的经历均对车速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驾驶人面对超速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遵循后悔最小化原则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养护任务日益增加,难度逐渐增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公路养护,与实际的公路养护存在一些不协调。本文以温州为例,根据《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在实际公路养护维修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其需要补充和完善之处,并在限速方案、路肩养护维修作业和同一方向不同断面的不同车道同时维修作业时控制区布置方案以及强制限速措施等方面给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可变限速控制可减小降雨导致的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和事故风险.提出雨天高 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策略,对经典的元胞传输模型进行改进,构建适用于雨天可变限速 控制问题的高速公路动态交通流模型;在综合考虑交通安全和效率基础上,建立雨天环 境下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固定限速相比,雨天可变限速 控制下高速公路平均速度增加了9.3%,车辆总行驶时间减少了11.7%,相邻路段最大车 速差从17.5 km/h 减小为9.4 km/h,降幅达46.3%,有效地提高雨天环境下高速公路通行效 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交通运输部2014年9月30日发布,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新标准明确规定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干线公路在设计时应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公路的交通安全进行评价,首先要评价的就是其运行速度的合理性,运行速度是否合理与设计速度、限制速度的取用密不可分。公路交通安全评价和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公路线形设计与检验,并采取交通工程或其他工程措施保证行车安全,采用运行速度评价结果,对公路限速值和限速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使车辆平稳快速地通过借用对向车道通行的高速公路施工控制区,对施工控制区梯级限速方案进行了研究。【方法】首先,采集并分析不同施工控制区断面交通流速和车头时距变化;其次,根据车辆轨迹特征计算末级限速值,基于车辆减速运动特征和驾驶人注视特点制定施工控制区梯级限速方案;最后,构建驾驶模拟实验场景,通过安全与效率协调优化的评价指标对所建立的限速方案进行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中分带开口区平均车速和车头时距最小。当中分带开口长度为70 m的两车道时,形成以40 km/h为最终限速值、以20 km/h为降速幅值、以过渡区起点上游50 m为最终限速标志位置的变间距高速公路施工控制区限速系统。【结论】驾驶模拟实验表明,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中的两级限速方案相比,所建立的梯级限速方案可使施工控制区综合效率指数提高9.15%,综合安全指数提高27.62%。  相似文献   

16.
交通限速除了在保证交通安全上能起作用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环境友好型的手段。文章通过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方式分析了交通限速在公路运输中对排放的影响,并以减排为目标,探讨是否存在最优限速值。研究通过车载尾气检测系统PEMS(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进行交通尾气实地采集;基于实测数据,引入车辆比功率的概念,将车辆、道路信息与车辆尾气的排放量联系起来,建立排放模型;并采用交通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对各个研究因素设定不同的仿真场景,进行仿真数据采集,结合本文建立的排放计算模型来定量地分析不同仿真场景下,限速对交通尾气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无锡S342公路最优限速值分别为80 km/h,75 km/h和75 km/h时,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道路安全法关于高速公路限速管理的规定,结合一级公路改建升级为高速公路后的道路特点、段落构成、线形指标、运行速度以及交通事故特征等,综合确定限速标准和速度管理方案,为今后一级升高速确定更加安全、合理的运营车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限速措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地设计车速和道路平纵线形等条件之间的研究,阐述了高等级公路限速标志设计原则,对高等级公路分车型限速标志的设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I-270/I-255州际公路上,可变限速标志实时控制高峰期车速以缓解拥堵.本文研究可变限速系统对行程时间分布和可靠性的影响,分析伽马分布、最大极值分布、log-logistic概率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及威布尔分布与24小时行程时间数据的拟合程度,得到后可变限速情形下行程时间的分布.结果表明,后可变限速情形下行程时间的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提出基于行程时间均值和标准差方法计算行程时间可靠性最关键指标之一——第95百分位数的行程时间基于I-270/I-255公路四个拥堵路段36个实测数据集,用参数和非参数统计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交通标准化》2009,(22):56-56
针对已通车的国家高速公路命名编号及标志更换实施工作滞后的问题,交通运输部日前要求各地尽快启动实施工作,确保2010年7月底前完成所有已建成通车的国家高速公路的命名编号标志、指路标志、里程牌等相关标志的更换工作,规范和完善限速标志的设置,更新公路数据库等信息系统;对其他公路上引导进入高速公路的标志进行更换和完善,确保车辆顺畅进入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