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输送管道完成聚合物母液的熟化,将大大降低地面工程的投资。为此进行了聚合物母液管道熟化实验,初步的实验表明:未熟化的聚合物混合液经管道输送后,黏度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高。将聚合物溶液的降解机械剪切力转化为促进聚合物进一步溶解的搅拌动力,利用管道熟化作为聚合物溶液熟化过程的一部分,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水泥搅拌桩与塑料排水板处理的软土路基过渡段间差异沉降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讨论填土高度、软土深度和水泥搅拌桩桩间距对软土路基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影响,所得结论如下:(1)采取水泥搅拌桩和塑料排水板处理的两个软土路基段之间的沉降差异较为明显,水泥搅拌桩加固区域的工后沉降明显大于塑料排水板区域;(2)随着填土高度、软土深度和水泥搅拌桩桩间距的增大,水泥搅拌桩区域和塑料排水板区域的工后沉降均逐渐增大.过渡段的差异沉降值也在逐渐增大,水泥搅拌桩是否打穿软土地层对于地基加固效果有很大影响,同时增大桩间距会减弱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于油品顺序输送管道,其管内可能同时存在物性不同的油品及其混合物,各种油品及混油段的长度和益又随时间油段的长度和位置又随时间而改变。这些不稳定因素将改变管道发生泄漏时产生的扰动信号。本文根据顺序输送管道的水力特性,分析混油段在不同位置时,其压力波在管道内的传播过程,说明管道于不同运行工况下发生泄漏的压力变化,提出顺序输送管道用太力波进行泄漏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管道运输是石油生产输送中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介绍了管道的腐蚀机理,分析了影响腐蚀的因素,从内、外防腐蚀,阴极保护等方面论述了防腐蚀的应对措施.为了对输油管道的腐蚀速率进行预测,掌握输油管道腐蚀的基本规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预测研究方法,为今后石油运输管道腐蚀的研...  相似文献   

5.
掺水混输不加热集油工艺正不断发展完善,集输管停掺水温降过程是指导该技术实施的重要依据,掌握其降温规律对确定安全停掺水时间、再掺水启动方案和停掺水检修安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利用FLUENT对油井地面集输管道停掺水后的温降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含水率与不同初始油温下管内油品的温降曲线。根据管轴中心温降曲线可将整个降温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温降速度最快,其余两阶段较慢,第一阶段自然对流作用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管壁油品开始凝结,自然对流逐渐消失,第三阶段传热方式仅剩导热,且作用较弱,整个管内油品的凝结时间长短与停掺水初始油温及管内液体的含水率有关。通过模拟计算可得详细的温降过程,为实际停掺水不加热集油工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气东送管线隧道段众多,过大的冲击载荷将会破坏隧道固定墩的固定作用。为了研究清管器在隧道段中对管道的冲击和其运动规律,结合流体动力学理论,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清管器在管道中的冲击模型,模拟分析了清管作业过程中清管器速度与管道输送压力对管道应力与加速度等参数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管道输送压力对管道应力的影响最大,清管器速度、清管器种类对隧道段管道的应力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乳化降粘技术解决超稠油管道输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凝点高、密度大、粘度大的特点,并结合起稠油乳化作为燃料油应用的实际,确定最佳的管输方案。经过认真的和试验研究,给出了超稠油乳化的科学配比,提出了超稠油乳化降粘是实现超稠油输送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室温下,将腐蚀溶液装上试片放在3种不同磁场强度环境下,分析实验前后试样厚度及质量,对腐蚀速率数据进行对比。研究了A3钢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的腐蚀性能,并在不同的时间段测出腐蚀介质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强磁场下的腐蚀速率小于较强磁场下的腐蚀速率,大于不加磁场下的腐蚀速率;通过对电导率曲线的分析,较强磁场下的电导率大于强磁场下的电导率,且强磁场下的电导率大于不加磁场下的电导率,这与实验中金属腐蚀速率大小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隧道进出口路段驾驶员明暗适应的特性及遮阳棚对明暗适应过程的影响规律,文章依托紫荆隧道(无遮阳棚)及巴朗山隧道(有遮阳棚)进行驾驶试验,以驾驶员瞳孔直径及其变化速率为研究参数,分析遮阳棚对隧道进出口路段明暗适应的缓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暗适应过程90%以上发生在洞内段,明适应过程54.61%以上发生在洞内段;在隧道进口段暗适应过程中,通过遮阳棚时间为2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4.84%,通过遮阳棚时间为5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33.58%;在隧道出口段明适应过程中,通过遮阳棚时间为2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38.75%,通过遮阳棚的时间为5 s时,最大瞳孔直径变化速率下降49.97%。  相似文献   

10.
利用模型环道研究原油蜡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预测出含蜡原油管道中的蜡沉积对节约费用、管线设计以及确保管道安全输送有重要的意义。改造安装了模型环道蜡沉积测试装置。该装置上使用了 2个实验段 :测试段和参比段。通过 2个实验段两端压差的对比可确定出蜡沉积厚度。考虑了贴壁处油温下降及流场畸变对管段压差的影响 ,给出了确定蜡沉积厚度的压差计算方法。实测数据显示该实验装置用于蜡沉积测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原油进行磁处理,可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降低其输送成本。通过控制磁化温度、磁化转速和磁化强度,对模拟南海原油油样进行磁处理后凝点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处理能降低南海原油的凝点,磁化温度、磁化转速和磁化强度对南海原油的凝点均有影响。在40~80℃的温度区间内,磁化温度越高,磁处理降凝效果越好;在0~100 mT的磁场强度范围内,随着磁化强度增加,凝点具有不断降低趋势;最优的磁化转速为1000 r/min,在此转速下,实验油样凝点降低了4.7%。  相似文献   

12.
某输油站内原油管道过路埋地段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内腐蚀穿孔泄漏.文中针对该条原油管道内腐蚀泄漏情况,通过使用超声相控阵内腐蚀检测技术对该条管线进行内腐蚀缺陷扫查,并结合管段相对高程和管内原油介质成分分析结果,对该条原油管道内腐蚀穿孔现象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条管道属于典型的静置管道,管内原油含水量大,氯含量较高,油...  相似文献   

13.
原油管道热运行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由热量传递关系导出了原油管输过程各种热量计算公式,研究了输送过程原油损失热、释放热、油流摩擦热及其组成比例与输量或输送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流摩擦热并非为输量增大后吨油输送耗热量降低的惟一原因,原油管中通过时间的缩短降低了输送过程单位质量沿线损失热。通过时间缩短且同时摩擦热增大的共同影响是输量增加后热经济性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管道总损失热则与单位质量情况不完全相同,它取决于散热环境和油地温差,优化加热方案并使油地温差维持在合理水平,也可使总损失热随输量增大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不断增长,国内外很多油田都进入了产能后期,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采出油含水率高,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脱水能力不足、原油集输与处理系统运行效率和设备利用效率下降及生产成本过高等).在解决高含水期油田集输问题上,国内外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文中对脱水能力不足,原油集输与处理及设备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15.
目前稠油采用加热输送的方式,通过对多种加热炉的比选,相变加热炉具有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可做为稠油输送的加热设施,并对其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表明,该设备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该产品在油气集榆、处理等需要加热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岙山作业区作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及原油、成品油中转储运基地,各类油品船及超大型油轮VLCC靠离泊及装卸作业频繁,安全风险较高。本文从水上应急管理、节能增效,提升港口作业服务水平等角度分析建设VLCC应急临时锚位的必要性,以及从政策方面、通航因素、水深底质等方面分析了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并提出了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曙光特油2号站至石化分公司输油管线输送原油为超稠油。超稠油的输送过程中,需要进行加热以降低黏度。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需要对稠油管道进行优化设计,这就需要掌握目前管道中超稠油的黏温特性。在利用HAAKE RV-3旋转黏度计测出不同温度超稠油的黏度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超稠油流变方程与黏温指数,用以指导超稠油管道的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西部原油管道管输能耗,通过计算管道在不同季节、不同流量下的摩阻损耗,结合管道参数和输油泵特性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输油生产单位能耗的因素包括管输流量和输油温度。进一步计算得出了不同流量和不同季节对应的输油生产单耗。结果表明,流量对输油生产单耗影响较大,西部原油管道管输流量在1 000~1 400 m~3/h区间时生产单耗相对较低;流量大于1 600 m3/h时,生产单耗随流量上升接近线性增长。而输油温度对生产单耗的影响较小,同一流量下冬季生产单耗略高于夏季生产单耗。  相似文献   

19.
泄压罐原油回注是密闭输油的重要一环。乌鄯原油支干线乌鲁木齐输油首站投产以来不能成功回注。通过对回注过程中黏度、流量等进行分析,提出4种解决方案,经过可行性论证得出最佳方案,给出了回流法的应用原则和实践过程,为输油生产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原油乳状液的流变性是原油开采后在管道中输送的重要研究方面,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一性质,采用电动搅拌机、偏光显微镜以及流变仪等仪器来测定不同含水率的原油乳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黏度,观测不同含水率的原油乳状液在偏光显微镜下的形态。并且分别对原油乳状液的黏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了所测区块原油乳状液的转相点以及该区块原油乳状液的流变特性,为生产中的油气集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