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无中间带的公路,从排水、路肩稳定、路容美观以及路面与边沟等协调方面比较了两种超高过渡设计方式(文中简称《路线》方式和《张氏》方式),列举了《张氏》方式的优点,并推荐采用该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超高缓和段的设计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工程实践中超高过渡大多是在缓和曲线上进行。从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存在进入弯道开始路段外侧车道无法抵抗离心力的不足。美国AASHTO《绿皮书》《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中对超高设计方式有详细的规定,各类超高过渡的共同特点是在进入弯道(缓和曲线或圆曲线)前先有1个直线过渡段,使外侧车道进入弯道即可抵抗离心力。经过实例计算、比较分析,认为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式更加缓和,更有利于行车安全,文中还分析了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法用于我国工程实践的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超高缓和段的设计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在工程实践中超高过渡大多数都是在缓和曲线全长上进行,从理论上讲,这种方式存在进入弯道开始路段外侧车道无法抵抗离心力的不足。美国AASHTO“绿皮书”《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政策》中对超高设计方式有详细的规定,各类超高过渡的共同特点是在进入弯道(缓和曲线或圆曲线)前先有一个直线过渡段,使外侧车道进入弯道即可抵抗离心力。经过实例计算比较分析,认为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式更加缓和,更加利于行车安全。讨论了AASHTO“绿皮书”超高过渡方法用于我国工程实践的条件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平曲线半径和不同超高缓和段长度的分析,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提出了超高及超高缓和段的设置方法,使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阮建岭 《公路》1999,(10):34-36
公路路肩起着加固、保护路面作用,路肩的加固、防护及外观美感是公路养护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土质不稳定的路肩极难养护。灰土、片石、水泥预制块路肩,造价高,一旦破损后修复投入较大。利用野草加固、防护路肩,通过人工护管形成自然草皮,繁殖快,成活率高,造价低,又能达到美化路容效果,养护效益高。  相似文献   

6.
在理解我国现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的基础上,分析了超高横坡度的计算方式和计算参数的确定,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城市道路弯道超高灵活性设计加以分析运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公路平曲线的超高过渡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公路设计中平曲线超高过渡计算时遇到的具体情况,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要求,推导出超高缓和段内超高过渡工的通用算法,并提出了对“C型曲线”在两回旋线衔接接处进行超高,加宽过渡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海涛 《东北公路》2001,24(1):31-32,44
本文介绍了高等级公路路肩结构设计,影响因素及其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上超高的设置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多年的公路工程设计实践,综合考虑行车安全、舒适、视觉美观、排水通畅的要求,针对高速公路大半径平曲线路段的路面核坡、平坡段越高的过度及超高段路肩横坡三种情况,提出了与《规范》不同的设置方法,使路面横坡的设置目的更为突出,作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设计单位对高等级道路超高过渡段设置方式多样的情况,分析了超高过渡段设置的影响因素,提出当回旋线长度大于超高过渡需要长度时的四种不同超高过渡方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后,给出了超高过渡段的推荐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11.
本从考虑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的角度出发,试探讨硬路肩、排水盲沟、路缘石、以及土路肩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黑河至大连公路K553+000-K573+000段路面设计过程,提出旧路改造中加宽、路肩设计、翻浆处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道路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路基挡土墙的设计原则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对道路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措施进行探讨,最后介绍了道路路基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等级公路线型设计需要采用较长回旋线时 ,超高渐变率过小 ,超高缓和段的渐变过程产生较长横向排水不畅路段。在广东这样多雨及水系发达的地区 ,这些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有关超高缓和段的一些规定与路面排水之间的矛盾 ,参考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中有关这方面的规定 ,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5.
徐振声  孙成龙 《公路》1992,(2):45-46
我国现已通车的公路中还有相当多中低等级的公路,就我市而言,养护里程共2818km,其中砂石路面就有2340km,占83%,而路肩是中低级公路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人工处理的路肩,在单车道的公路上,同样担负车辆运行的任务,路肩既是路面的侧限构造,又是路面的横向延伸,它不但稳定了路面各层次结构,而且两侧的横坡度也可将路面雨水顺利排出,使路面免受水的侵蚀,因此路肩的养护直接关系到路况的稳定和交通运输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虽然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对路肩草保留与否有规定,但各地认识不一样,执行得也不一样。文章论证了保留路肩草的益处和锄掉路肩草的坏处,并提出保留路肩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登科  李永固 《公路》1996,(1):32-36
锚杆支护稳定高边坡及路肩挡墙基础比较少见。本文根据库仑理论及布莱依耶夫边坡刚塑体破坏模型试验,通过理论推导,给出锚杆支护力的有关计算公式,并示以工程实录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应用阳离子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硬路肩接缝灌缝的情况,并对其材料先用和施工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凯 《华东公路》1994,(5):32-37
本文首先介绍了现行公路路线设计中提高缓和段长度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其次,对现行<<公路路线设计手册>>超高计算表中的一些公式进行了讨论,指出其中一部分公式所存在的问题,并推导了正确的公式。  相似文献   

20.
潘兵宏  吕晓东 《中南公路工程》2005,30(4):129-132,199
提出了根据超高过渡的特点、类型来确定超高过程中的特征断面,并对超高过渡过程进行分段处理的思路;然后给出了任意超高过渡段内任意断面的超高横坡和超高值的简单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