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昌真  史友海  何宇 《隧道建设》2012,32(6):821-826
为提高岩溶隧道中地质预报的准确性,通过对方解石与岩溶、断层及地下水的产出特征变化研究以及其含量变化统计,通过现场的统计分析及追踪调查表明,在隧道施工中可以根据方解石的含量变化及产出特点再结合物探方法来推测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方解石的产出特征规律结合物探方法能识别出前方即将出现的地质异常体;2)地质预报工作需要地质方法和物探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准确判释;3)在地质学上,通过对微观现象的统计整理,再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对宏观构造现象的判断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跨海隧道的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对设计方案的影响较大,施工和运营中的一些风险也往往与地质条件有关。而通过钻探和物探相互印证,是查明隧道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的必要手段。物探工作可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法,以获取满足工程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介绍了项目中浅层地震反射法的实施过程,探讨了应用该方法探明海底隧道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效果。通过与钻探资料的比较,验证了应用浅层地震反射法探明海底隧道沿线地层的覆盖层厚度、基岩面变化情况等工程地质条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隧道及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传生 《隧道建设》2005,25(3):9-11,72
以新建渝怀铁路线控制性工程--圆梁山隧道为例,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超前地质预报所采用的各种物探、地质、遥感、信息技术手段及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海东区间跨海修建,隧址沿线地质条件多变,地质勘探难度较大。地震反射波法在勘察岩土界面及地层分布,寻找断层、海底孤石、软弱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上都有着显著效果。该文结合海东区间跨海段勘察实例,通过对比地震反射波法勘察结果与钻探勘察结果,分析地震反射波法在跨海隧道勘察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反射波法对常规水土岩分界面具有较好的辨识度,可初步识别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但对海底孤石及局部碎块状强风化基岩段,物探结果与钻孔实际揭示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在跨海盾构隧道勘察过程中,尤其在进行孤石及破碎带密集地层,为获得较好的勘察效果,应采取物探和钻探结合的勘察方式,在物探发现的不良地质密集段,应进行针对性加密钻孔勘察。  相似文献   

5.
用物探技术在隧道施工时作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预报,取得了好的进展,但还有大的发展空间,仍需要投入更大力量。弹性波类方法,需要解决在测量及使用横波方面有所突破。探查地下水不是弹性波法的强项,希望电法类方法有所突破。雷达探查的效果不错,但探距太小;目前已在研究的瞬变电磁法可望探查80m以远的地下水。实际上,目前还有一大问题要解决,这就是人们的认识问题:地质预报是施工地质的重要组分,应列入施工组织;地质物探要密切结合,要充分掌握勘测阶段和施工中调查得到的地质资料;每种物探方法均有使用条件、长处与弱点,物探资料有多解性,要采用综合物探,将力量多放在资料判释上;地面浅层地质勘探都遇到许多困难,不能满足人们愿望,隧道中条件远不如地面,困难更大;特别是对地质的认识也必须遵循认识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改正和深化对地质情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刘伟  吴朝钢  张瑞  周飞棚 《隧道建设》2018,38(6):895-900
为提高隧道勘察围岩分级的准确性,减小施工阶段围岩变更率,对云桂线富宁隧道围岩分级变更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 1)造成该隧道围岩分级变更的主要原因是物探解译不准、岩溶发育、岩体层间挤压破碎和地下水发育,其中物探解译不准的原因有异常段飘移、断层破碎带解译过宽及解译错误等; 2)岩溶发育造成的变更量也较大,应重视可溶岩段围岩分级的确定,避免出现长段高围岩分级; 3)因岩体层间挤压破碎及地下水发育造成的围岩变更率一般较小,需在施工阶段结合超前地质预报进行变更; 4)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深埋隧道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是适宜的,但应解决物探解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布置钻孔对物探异常区进行验证,提高解译精度; 5)目前采用的综合勘察手段仍是确定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主要方法,施工中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报及施工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7.
公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指地质分析法、地球物理法、钻探法(或超前导坑)及诸多方法的综合使用,预报内容包括不良地质和围岩级别。通常,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主要采用3部曲预报方法,即将物探手段与地质分析相结合进行预报,将钻探作为验证或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在预报过程中,地质分析是基础。  相似文献   

8.
公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应包括地质分析法、地球物理法(物探)及钻探法。本文主要就地球物理法与地质分析法结合进行论述探讨,仅探讨仪器及其参数的选择而不涉及所使用的仪器型号。  相似文献   

9.
结合隧道病害诊断与治理的实践,介绍了地震CT、高密度电法、SSP地震散射技术在隧道开裂、突泥涌水、坍塌等病害诊治中的应用,包括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能解决的工程与地质问题,文章特别强调物探工作应该主动为病害整治方案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在堤防隐患勘察中 ,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波法和面波法等综合物探技术 ,并结合少量的土工试验资料 ,提高了物探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为堤防工程勘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拉萨某高海拔深埋隧道工程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采用综合物探勘察方法查明隧道区地质条件。隧道区坡面表层基岩风化破碎强烈,下伏基岩主要为板岩及花岗岩;以宏观地质调绘为基础,充分发挥综合物探的解译成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钻探、试验予以验证,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2.
晏军 《隧道建设》2020,40(Z1):327-336
超前地质预报的物探方法有多种,由于岩溶发育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岩溶含水介质充填物的多样性,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如何针对岩溶的地球物理特征,选择适用的地质预报物探方法,以提高预报成果的准确度非常必要。通过对TSP法、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等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物探方法工作原理、有效探测距离和地球物理特征等进行分析,论述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方法选择。以九景衢铁路何家隧道为例,详细论述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几种主要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以及组合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验证和总结几种主要物探方法预报成果的适用性和准确度。实践成果表明: 1)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都具有局限性,难以应对岩溶隧道的复杂地质条件和施工高风险,需采取“三结合”措施,选取不同的超前预报方法作为组合方法,相互验证。2)TSP法未能对是岩溶还是断层破碎带进行区分,必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才能区分; TSP法+地质雷达法长短结合探测方法,是一般简单岩溶隧道通用的组合。3)瞬变电磁法在岩溶隧道探测中效果明显,判译解释准确度高,适合大型岩溶强发育地段; 超前水平钻+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法+水文监测地质预报组合,是复杂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可采用的有效组合。叠加超前水平钻与瞬变电磁剖面图进行分析,能详细分析出岩溶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九江市庐山区灰岩地层岩溶发育,易引发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是较新的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找矿中;在灰岩分布区勘察第四系土洞、岩溶、断裂等,具有独特优势,能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余洋  曹云勇 《路基工程》2014,(6):175-179
以新修铁路大理至瑞丽怒江特大桥为例,经过对其现场地质条件及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因素的考虑,采用高密度电法、地震反射波法、电磁波CT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较为准确地查明了桥基区域持力层深度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断层位置走向、地层界线及岩体完整程度等地质情况,为大桥桥位最终的选线和桥梁基础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勘探资料。  相似文献   

15.
尧林  彭小平 《中外公路》2012,32(4):231-233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主要包括遥感判释、工程地质调绘、综合物探,以及深、浅孔钻探等。结合工程实例,该文对综合地质勘察方法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准确查明了隧道地质情况及存在的众多不良地质问题,科学、合理地划分了围岩类别,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勘察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种物探方法对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勘察,结合钻探对比分析,说明这种综合物探结合钻探的勘察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山地丘陵地区复杂地质情况的探查任务,可以减少钻探工作量,节约勘察及设计、施工等各环节的经济投资.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隧道勘察工作中可以选择综合物探技术进行探测。各物探方法均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选择不同的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探,可以实现各方法的优势互补,提高勘察精度,更好查明隧道地质条件并提供更加详尽的地球物理参数。介绍了隧道探测中选用的各物探方法,对各方法取得的成果进行综合解析,并结合钻探进行验证对比。应用结果表明,隧道综合物探勘测是行之有效的,可为类似隧道的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套双源型电磁法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的物探系统,它是CSAMT和MT的结合体。文章主要介绍了EH-4高频大地电磁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勘探效果。以EH-4应用于勘察中,成功解译出了隧址区存在的断层破碎带及其他异常地质体的位置,为施工及安全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解决复杂不良地质条件造成的施工风险,系统开展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综合采用TRT7000、TSP203、超前地质钻孔、微震监测等技术手段,结合地勘、地面物探及已揭露围岩特征,实现对不良地质的准确有效判识;针对隧洞沿线实际地质条件,对TBM设备进行优化设计,提高TBM设备应对断层破碎带、突涌水、挤压大变形及岩爆等灾害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TBM施工灾害超前预处理技术方案,以减少卡机现象,避免埋机等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20.
山区公路勘测中,地质工作量校大而地质勘探通常是用手摇土钻、钢纤及镐铲等简单工具来完成的。如遇厚覆盖层、碎砾石质土壤、岩堆及风化破碎的岩层,用简单的工具是有困难的。我院曾在山地勘探中试用物探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现作一介绍:现用的电法勘探理论是假定电场按半无限空间分布的,并设测量电极 MN→0的情况下绘成一套理论曲线(即量板),把实测的曲线与它比较而得出地质成果,适用在地层结构简单,地形平坦,并要求不同的岩石(土壤)有各异的电阻率。一、物探所需仪器及工具设备山区物探的设备,应力求轻便,结实耐用,如表所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