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川西地区某高速公路滑坡整治工程,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形成机制、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滑坡的发生有其内在的地质环境基础,并受到坡脚开挖、降雨等外在因素的诱发,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根据滑坡发生的原因、变形破坏形成机制和滑坡推力大小,并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等因素选择抗滑支挡+排水工程治理方案,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消除某弃土场形成的滑坡对附近天然气管线造成的安全隐患,对滑坡最不利横断面进行稳定性验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结合该滑坡特点,研究并设计了治理方案:对滑坡体清方卸载,在天然气管道与滑坡体之间设计抗滑桩和抗滑挡墙,并对滑坡体进行截水排水的设计及坡面的防护。  相似文献   

3.
文中以贵州省某填方路堤工程为依托,以地质资料和现场踏勘为基础,分析滑坡产生的原因和滑坡体稳定性,并提出滑坡治理比选方案。基于桩板墙抗滑利用率高、加固效果好且适用于散体结构的特点,最终确定采用桩板墙+混凝土刚性反压的加固治理方案。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采用ABAQUS对滑坡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数值分析,验证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中从滑坡地层、滑带(面)及滑床岩土特征、滑坡变形破坏与成因机制等多个方面对该滑坡进行分析。采用室内试验、滑坡滑动前后稳定性分析反算对比等方法综合确定滑动带c、φ值。采用折线形滑面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及剩余下滑力,提出了工程防护措施设计思路及要点。  相似文献   

5.
滑坡是山区高速公路的常见地质病害问题之一,文章从介绍磨房沟滑坡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状况入手,简要介绍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并对各种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抗滑桩为主,地表排水沟、地下排水孔为辅的处治方案,经过实际的施工监测及滑坡治理效果分析证明,该方案治理效果好,并总结了相关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6.
为设计下里哈软岩路基顺层边坡的支挡防护,对下里哈路基顺层坡工程地质特点进行总结。以分析计算为手段,以剩余下滑力、下滑段及抗滑段为指标,提出桩板墙及桩基承台挡墙2个比选方案。结合地层岩性并考虑潜蚀和软岩流变,确定采用桩板墙为防护支挡对策。  相似文献   

7.
滑坡是山区高速公路的常见地质病害问题之一,文章从介绍磨房沟滑坡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状况入手,简要介绍了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性,并对各种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抗滑桩为主,地表排水沟、地下排水孔为辅的处治方案,经过实际的施工监测及滑坡治理效果分析证明,该方案治理效果好,并总结了相关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水贝松泉滑坡的形成机制及其整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静 《路基工程》1998,(1):23-29
本文通过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结合地面及深部位移监测论述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同时也介绍了该滑坡的治理措施,并根据施工前后滑坡区及抗滑桩的位移变化对西段抗滑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战备公路漳下线梨子岭山体滑坡治理为例,叙述了该滑坡地质、地理特征,滑坡成因、发展、监测资料,确定用抗滑桩以及排水、地质防护来治理山体滑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仁赤高速公路旺隆互通匝道巨厚堆积层季节性蠕滑变形滑坡成因详细分析,并提出了4个治理方案进行综合论证及比选,为山区高速公路此类相似条件下处理不良地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温州大桥段K10 040处滑坡的基本概况、地质条件,探讨了该滑坡的滑动机理,选用滑动面(带)指标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评价,并针对现状提出了滑坡整治方案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12.
任超  丁海洋  江建坤 《公路》2011,(8):165-169
以重庆某砂岩顺层滑坡为工程案例,分析了滑坡的地质成因及滑动机理,并采用抗滑桩结合预应力锚索作为主要抗滑支挡结构进行滑坡处治.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某高速公路的高边坡滑坡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调绘、勘察、监测等措施综合确定:该滑坡体属于具有多层滑面的复合型滑坡,裂缝包括后缘裂缝和侧缘裂缝,滑坡范围全长为300m且滑面均为弧形。研究结果显示:持续的强降雨和地表水下渗导致滑坡体内静水压力提高和抵抗力降低是该滑坡发育的直接原因,滑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边坡变形和边坡整体失稳两个阶段。据此,利用抗剪强度试验指标、力学指标反算和已有工程经验取值确定抗剪强度指标,以滑面的最大剩余下滑力为主要依据,提出采用设置抗滑桩为主体支挡结构并辅以深层排水盲洞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根据桃源洞滑坡的变形特征、地质情况,研究该滑坡形成原因,并采用参数反演法,计算自然工况下的滑坡稳定安全系数.对预应力锚索微型桩、预应力锚索框架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3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以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为滑坡的最终治理方案.考虑桩锚作用效应,并通过对抗滑桩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3种工况进行验算,确定设计内力,其分析与计算思路可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治理滑坡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某高速公路缓倾顺层滑坡处治工程为依托,对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特征,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滑坡变形机理和滑坡推力计算,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双排抗滑桩支挡+锚索框架治理方案和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治理方案,从技术、造价、施工、安全性等方面综合分析比选,选择清方减载+抗滑桩支挡方案作为滑坡治理方案。并从潜在滑面的选取、参数的取值、裂隙水压力和计算宽度等方面总结了顺层边坡预加固和顺层滑坡治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滑坡成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融深层侧向位移监测于工程地质勘察,明确了滑坡的主滑方向,准确定位了主滑动面。现场取样,经土工试验,确定了滑带土的密度P、内聚力c的取值。通过反分析法,在安全系数k=0.95的条件下,反算内摩擦角p的取值。根据滑坡剩余下滑力的大小,创造性地建立了h型抗滑桩模型,对滑坡进行分区综合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滑坡的成功治理方案,为治理大推力滑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处于蠕滑阶段的牵引式小型浅~中层松散层某滑坡,通过对地质环境条件的研究,在滑坡形态、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判断滑坡滑动面的滑动趋势。根据实验及相关测量数据,对不同滑动面在不同工况下进行稳定性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滑坡治理提供建议。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地质分析法与力学计算法,地质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边坡地质历史及自然地质环境的研究,根据边坡的地形地貌、变形破坏形迹以及影响边坡的各种因素,对边坡的演变发展趋势和稳定性做出评价和预测;力学计算方法采用的是以极限平衡理论为依据的折线形滑面条分法和传递系数法。根据对滑坡三条纵剖面的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得到多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国道323线百色段K1542+670~+750滑坡治理工程为例,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对滑坡地带的岩土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采取防排水、削方减载,抗滑支挡、坡面防护的综合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区某二级公路滑坡,基于其地形地质条件及监测数据,确定了单斜坡回头曲线路段滑坡成因及类型,从被动支挡和主动避让两方面提出治理思路,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最优方案直至治理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公路选线不能片面地追求高标准,应充分进行地形地质选线;滑坡治理方案选择应综合被动支挡、主动避让、减轻、转移等思路进行考虑;抗滑桩支挡+下滑段减载是治理推移式滑坡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滑动面未明确的滑坡体,监测时充分利用监测孔埋设测斜管进行深层位移测量,确定滑动面。  相似文献   

20.
许冰  万川 《路基工程》2018,(2):237-242
2014年8月习水县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洪水冲刷了习水河左岸的红旗村滑坡前缘引起堆积体产生滑动。持续暴雨造成地表水渗入滑体加剧滑坡变形,对官官公路造成危害。为了确保官官公路的通畅及安全,在分析滑坡地质概况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经计算,滑坡在暴雨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进行加固治理。为此提出了原位加固和改线两个整治方案,从原公路与改线公路的公路等级、行车道宽度、路基宽度、路线长度、滑坡治理工程费用等多方面对两个整治方案进行综合对比,选择原位治理方案为推荐方案。经实际治理效果检验,治理措施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