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PBS(Pre-crash Brake System)预碰撞制动系统该系统通过安置在车头的雷达探测前方障碍物,测算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若系统判断碰撞可能性很大时,报警器发出鸣叫声,提示驾驶者规避。同时,制动辅助系统会立刻进入准备状态,辅助驾驶者制动,给车辆以更大的制动力。当系统判断即将发生碰撞时,会预先收紧正/副驾驶安全带,制动系统会同时制动,自动降低车速。PBS丰田称PCS(PreCollisionSystem)预碰撞安全系统。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发生追尾时对汽车破坏性巨大且人员伤亡率极高,为减少追尾事故带来的伤害设计了一套汽车防追尾外置安全气囊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数学模型来对危险进行判定分析,采取安全距离预警、外置安全气囊点爆和安全带分级预紧三种措施,最大限度地卸去碰撞时的冲击力。实现碰撞前预警,碰撞前提前约束人体,点爆气囊,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为乘员提供最全面的保护。通过建立CarSim与Simulink的联合模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大中型客车的安全性设计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客车 在主动安全性方面,代表客车技术最前沿的欧盟(ECE)法规对大型客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车身骨架有足够的强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碰撞或侧翻)时,骨架变形后应保证留给乘客一定的生存空间,尽量减少乘客被挤伤或压伤;车内座位布置应留有一定宽度的过道及行走空间,便于乘客走向车门或安全出口;发动机舱内安装火灾报警器;要求制动系统应具备行车制动、  相似文献   

4.
丰田凯美瑞轿车预防碰撞安全系统(Pre-Crash Safety System)可在汽车发生碰撞之前收缩前座椅安全带的松弛部分,并使制动控制系统进入制动辅助等待状态,以降低对驾驶员和前排乘客造成的伤害。这套预防碰撞安全系统中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和距离控制ECU,用来判定与车辆的前方障碍物或前方车辆发生的碰撞是否不可避免,其根据相对车速或者接近某一物体的速度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5.
陈林 《时代汽车》2006,(8):60-61
前不久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吉利自由舰成功进行了40%车身正面偏置碰撞,每小时56公里的实车试验(此次碰撞比国家规定的安全碰撞严格的多,国家标准是与碰撞物进行100%正面接触,速度为48公里/小时),率先提前通过了国家7月1日生效的“双碰”标准(即今年初发布的《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又一次见证了其不凡的安全实力。此前,自由观还顺利通过了美国顶部碰撞试验,这是国内汽车首次在国际上完成顶部碰撞试验。  相似文献   

6.
正交通事故根据时间点可以分为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后三个阶段。斯堪尼亚出众的车辆安全技术可最大限度保证卡车在碰撞前避免发生事故,在碰撞中降低伤亡程度,碰撞后为驾驶员提供逃生机会。卡车驾驶员是值得社会尊重的职业,现在百姓通过电商购物能够足不出户快速收取货物,主要依赖的正是卡车驾驶员。  相似文献   

7.
<正>一不:车辆通过闹市受阻时不要急躁。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不慎碰撞到人员或者车辆物品等,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二要:一要在两车交会前提前降低车速;二要在车辆转弯前减速、鸣笛并靠右侧行驶。三查:一是在出车前进行检查,二是在行车中进行适合检查,三是在车辆出行返回后进行检查。查,即对车辆相关部位的安全检查。驾驶员要坚决做到及时检  相似文献   

8.
<正>侧面碰撞事故是最危险的交通事故类型之一。据统计,德国每年约700人因侧面碰撞事故死亡,约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由采埃孚开发的全新预碰撞安全系统采用外置侧面安全气囊,能在车辆撞击前数毫秒内启动。该气囊产品的工作原理是新增一个防撞缓冲区,将侧面碰撞的冲击力最多减轻40%,从而能够有效保护乘员安全。采埃孚将安全气囊连接到传感器系统,并开发全新算法提前预知碰  相似文献   

9.
姜洪 《汽车运输》1999,25(11):44-45
本文通过对激光相位测距仪原理的分析,提出利用该仪器与报警器相结合,可避免汽车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发生追尾相撞事故。  相似文献   

10.
一、车载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高速运动的汽车遭遇车祸时的绝大部分情况是车与车发生碰撞或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在这第一次碰撞发生后,车辆损坏并迅速改变运动状态,但车内乘员因惯性仍然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并碰撞车身内部构件(转向盘、仪表板、前风窗玻璃等)形成第二次碰撞,这第一次碰撞是造成乘员伤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1.
丰田前侧方预碰撞安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汽车与配件》2012,(32):21-23
丰田公司研发出一款前侧方预碰撞安全系统,扩大了系统的控制范围,如包括发生在视线良好的交叉路口的碰撞,以及驶近车辆侵入驾驶者车辆车道的碰撞等。在与传统系统结合的基础上,新系统在事故发生时,可提高减轻破坏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当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为减轻对行人的冲击,广汽本田第十代、第十一代雅阁车型上配置有弹出式发动机室盖系统。1弹出式发动机室盖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弹出式发动机室盖系统主要由行人碰撞传感器、动力单元部件及安全气囊控制单元(SRS)组成。(1)行人碰撞传感器安装在前保险杠内的前保险杠安全板上,负责检测因该板变形而引起的加速度,并将加速度信号发送至SRS。  相似文献   

13.
在数据输入系统对数据预处理后,由分析计算系统根据轮胎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速度模型用数值计算法求得碰撞作用前瞬时车辆运动参数,最后在屏幕上再现碰撞前、碰撞作用时及碰撞作用后车辆的瞬时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14.
汽车智能巡航系统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车辆上的安全配备,多属被动式系统如空气囊、防死锁刹车系统、安全带或高刚性车体设计,其功能的发挥均在碰撞事故发生后或驾驶判断危急下的操作,然而分析意外的起因,驾驶分心占了很大的成分,因此专家一直朝向如何降低驾驶负荷,协助驾驶判断危险与提前做好碰撞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汽车》2006,(8):90-90
TRW是全球领先的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供应商,近日宣布先进的防撞系统最新一代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和主动控制牵引器安全带技术,以此在碰撞发生前保护乘员。  相似文献   

16.
李涛 《上海汽车》1999,(12):30-33
在轿车的被动安全设计中,大多采用单碰撞设计速度。一般观点认为,按照高的碰撞车速设计出的轿车在轿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给乘员提供更多的保护。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模型,对按照高碰撞速度设计和按照低的碰撞速度设计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碰撞设计速度必须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曲线而定,最好采用双碰撞设计速度。在单碰撞设计车速情况下,一味地提高碰撞设计车速可能会导致乘员的综合受损伤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7.
车辆典型的碰撞形式主要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及追尾碰撞,其多发生在逆向抢道行驶、穿行路口和前车突然制动减速等情况下.由于碰撞前车辆行驶速度不同,损失程度也将各异,行驶速度越高,碰撞的损失越惨重,对人员的伤害也越大.  相似文献   

18.
安全气囊作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  相似文献   

19.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3,(24):28-29
汽车在城市中经常发生在低速状态下正面和后面碰撞或在车辆变道时正面和后面角碰撞情况。低速碰撞可用来评估前、后保险杠的作用,但对大多数汽车制造商而言,前、后保险杠设计未放在重要位置。美国和欧洲都制定了车辆前、后端(保险杠)碰撞保护标准。在美、欧进行低速碰撞时,部分汽车制造商的保险杠设计存在不少问题,都进行了改进,如韩国现代公司Elantra、日本马自达Protege。在低速碰撞(碰撞速度8km/h)时,德国大众新甲壳虫在VRC进行保险杠四次试验中,两次无损伤,另两次仅有小损伤。有的汽车制造商在进  相似文献   

20.
2001款广本雅阁(2.3)装备有驾驶侧气囊和前乘客座气囊,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将检测出汽车碰撞强度信号,一旦碰撞冲击力超过气囊微处理器的设定极限值,气囊电脑将立即接通点火器电路,将充气剂引燃,产生大量气体,在极短时间内将气囊充气,以缓解对驾驶员及前乘客的冲击,从而保护驾驶员和前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