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明文  王江平  姜彩良 《公路》2011,(6):121-124
针对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连通可靠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确立了从路段到路径,从路径到路网的公路网连通可靠性评价思路,在对公路单元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路段、路径及路网的连通可靠性评价模型,研究成果为高烈度地震区的公路网规划建设、公路系统的抗震加固以及防灾对策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阐述了现行路线抗震重要度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影响路线抗震重要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节点的经济重要度(即路段经济重要度)、区域地震烈度、路线技术等级、路线行政等级及交通流量等因素,并提出了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路线抗震重要度具体数值的方法,对如何分析计算路网中每条路线的抗震重要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尝试。最后结合某省部分路线进行了实例应用,指出了此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弯坡组合路段的交通安全水平,提出了基于货车交通安全的弯坡组合路段可靠性设计方法。先以现行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为依据,对弯坡组合路段可靠度进行了定义,以货车转弯和下坡过程中制动器制动效能下降的临界安全温度、货车侧滑和侧翻失稳现象为约束条件,建立弯坡组合路段的功能函数,推导了其可靠性模型,提出了弯坡组合路段可靠性计算模型的求解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示范了弯坡组合路段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应用,并验证了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货车在某些设计参数条件下的弯坡组合路段上行驶时,往往也会发生侧翻先于侧滑的现象;(2)现行的弯坡组合路段设计即使能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和指南的验算要求,但不一定能满足可靠性设计的要求。提出的弯坡组合路段可靠性设计方法能够减少危险弯坡组合路段的出现,提高道路运营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规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即在合适的时间,用恰当的方法,对适宜的路段进行养护,以使性能良好的路面保持更长的使用时间。还介绍了预防性养护规划技术的步骤和方法,结合国内外预防性养护规划中路段划分的评价指标,决定采用PCI、RQI、SRI、RL四项评价指标对路段进行划分;充分考虑每种预防性养护措施的费用、施工质量、可靠性等多方面的因素,采用等效年度费用法和项目级综合评判法来确定不同路段的最佳预防性养护措施;采用效益费用比(BCR)的方法计算不同路段、不同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最佳预防性养护时间。最后以佛山一环快速干线为实例,进行了预防性养护规划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公路路线抗震重要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了现行路线抗震重要度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影响路线抗震重要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节点的经济重要度(即路段经济重要度)、区域地震烈度、路线技术等级、路线行政等级及交通流量等因素,并采用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路线抗震重要度具体数值,对如何分析计算路网中每条路线的抗震重要度的理论方法进行了尝试.最后结合某省部分路线进行了实例应用,指出了此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科学解决城市组团间运输通道优化问题,首先对传统美国公路局(BPR)函数进行改进,通过引入通行能力影响因子以及区分交通流类型的方法,建立了组团间运输通道的行程时间可靠性测算模型;其次构建以运输通道可靠性最大为上层模型,用户平衡最优为下层模型的双层优化模型,并设计模型求解算法;最后将理论方法应用到南京市组团间运输通道优化案例中。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BPR函数的可靠性测算方法更适用于高等级、中长距离路段可靠性的计算,能客观反映出组团间运输通道通行能力易受过境车流影响的特征;采用双层优化模型后,南京市组团间运输通道整体可靠性水平提升了约11%,其中,原有运输通道可靠性的差距明显降低,中心城区以及江宁区周边路段可靠性提高了约15%,有效解决了中心城区路段可靠性偏低的问题;新方案与原方案对比分析显示,新方案可靠性比原方案提高了约6%,路段流量降幅约为4%,新方案对提升道路可靠性效果更好,而原方案则更有利于路段流量降低。采用提出的方法有效缓解了路段可靠性分布不均,中心城区路段可靠性偏低的问题,能够为城市组团间运输通道优化方案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依据城市供水管网的震害破坏特征,总结分析了适用于大型供水管网的抗震分析方法:其一为理论分析法;其二为统计经验法。根据震害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采用概率的方式分析管线抗震可靠性。最后对某供水工程进行了抗震可靠性分析,依据其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抗震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由于随机用户均衡模型求解的复杂性,人们对基于该模型的反推OD矩阵的可靠性提出质疑.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为实验平台,通过所设计的实验对随机用户均衡条件下反推OD矩阵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路段流量样本和初始OD矩阵等输入数据对反推OD矩阵可靠性影响明显,增加路段样本量或降低初始OD矩阵的偏差均能有效的提高反推OD矩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张航  张竞宇  吕能超  马宇康 《公路》2023,(4):238-245
为了提高隧道进出口路段的行车安全水平,以现行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为依据,对隧道进出口路段失效概率进行了定义。以车辆轨迹偏移量和驾驶人视距作为约束条件,建立隧道进出口路段的功能函数并推导可靠性模型,提出了隧道进出口路段可靠性计算模型的求解方法,并对隧道进出口段的停车视距模型进行修正。以贵州某隧道为例,计算了隧道进出口处的行车失效概率,并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靠性指标可以定量反映隧道进出口处的线形一致性和视距安全性,保证线形指标不仅满足规范设计,而且能明确反映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敏感性分析反映了各因素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其中运行速度和曲线半径对隧道进出口段的失效概率影响最大,为隧道前期路线设计和后期运营限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描述了城市道路网络对交通量的承载能力,以实现路网运行状态与服务水平的判断,对城市道路网容量估计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考虑城市道路网容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路段通行能力的城市道路网容量定义,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并提出迭代优化算法(IOA)实现模型求解。上层模型以路网容量最大为目标,下层是随机路径选择模型。以局域网为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将模型推广至任意区域网络计算。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粗糙集的路网瓶颈路段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加准确地识别路网中的瓶颈路段,并向路网规划与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确定了路网瓶颈路段识别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粗糙集方法将通行能力、路网拓扑结构、安全性、常发性拥挤频率与交通流时间均衡系数设为瓶颈路段识别的条件属性.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的路网瓶颈路段识别方法,通过规则提取以识别路网瓶颈路段.通过一个示例路网,验证了路网瓶颈路段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也为交通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实用的路网瓶颈知识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乌鲁木齐市新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的“培育乌鲁木齐都市圈”这一新要求,对现状骨架路网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路网虽已初具形态,但存在着骨架路网结构与带状走廊需求不匹配,对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支撑不足的问题。2017年“两纵、两环、多放射”快速路网规划和2021年最新提出的“两横、两纵、五环十五射”骨架路网规划对上述问题虽均有相应补充和完善,但仍存在不足。在对最新骨架路网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规划骨架路网的可实施性及交通功能出发,对规划骨架路网中横向通道和射线通道局部线位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安市道路网规模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增量”与“存量”并重的时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遵循绿色低碳理念进行城市路网建设规划,以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通过对现状城市路网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路网建设规划的目标、策略以及要求,以提升路网运行效率,降低碳排放,增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更有韧性的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城市道路网络可靠性,并根据城市道路网络可靠性基础理论,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的城市道路网络优化方法,将用户平衡模型作为下层模型,以建设投资费用和用户出行费用最小为上层模型目标函数,可靠度作为上层模型约束条件建立双层城市道路网络优化设计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实例表明,该模型对城市道路优化设计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谢经保  郑建峰  李进 《上海公路》2012,(1):13-15,19
在深入分析天津城市布局、交通特点的基础上,从现状和规划骨架路网出发,借鉴国内外大城市骨架路网建设经验,研究提出了天津中心城市骨架路网方案,对支撑天津城市"双城"空间战略建设、实现以骨干交通走廊引导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城市阳台建设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位于城市阳台景观带的江东路以下穿道路的形式建设,因此对江东路隧道的交通组织设计和路网可靠度进行研究.通过对5个现状交叉口交通流量的调查,对现状交通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江东路隧道项目进行了交通组织设计,并通过路网可靠度研究得出了隧道建成前后岙滩片区道路网络结构的稳定性结论.结果表明:江东路隧道建成后,岙滩片区南北通向路网系统可靠度从73.8%大幅度提高至92.6%,有效提高了整个岙滩片区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城市多模式道路优化,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混行交通的特性,建立双层模型,对城市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进行整体设计。上层模型以各类车道数为设计变量,定义城市道路交通效率的3个指标,作为优化目标。下层模型将同时决策组合模型推广到混行交通,进行需求预测,并根据预测流量返算设计变量。设计3种启发式算法和对角化算法分别求解上下层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淮北市的路网规划。对3个目标值各进行10次试算来检验算法,粒子群算法计算花费和解值最小;下层模型的拟合度达0.659,优于假设独立交通的拟合度0.375;优化后的路网可以合理解释不同优化目标,说明了文中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城市道路中的道路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及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对城市道路网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并对城市道路上的交通需求计算方法进行描述。根据对图论理论的研究,提出用断面法对城市道路网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并给出断面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计算流程。应用该方法对哈尔滨市的道路交通供需平衡进行分析,提出了哈尔滨市路网的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哈尔滨市道路交通模式为例.通过对国内外大城市道路网结构型式及其对应条件的分析,探讨了大城市道路网合理结构型式的基本概念,据此定义了城市道路网合理结构型式的评价指标,并应用模糊评价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得出适合哈尔滨市具体条件的由分区环形道路、区间联系道路、外围环路组成的分区式道路网结构型式.由此提示在大城市道路网的规划与建设中应重视对道路网合理结构型式的论证。  相似文献   

20.
市域公路网布局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市域公路网布局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的市域公路网布局单目标优化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将连续变量离散化和引入双层规划方法,建立了市域公路网布局优化双层规划模型,并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模型的求解,采用Visual Basic6.0语言开发了相应的算法程序,该算法尤其适合求解大规模路网优化问题。应用示例表明了所建模型及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