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据最新构造的扩展LEPS势能面,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对放热反应F+HI→HF+I在碰撞能分别为0.1、0.3和0.5 eV的条件下,对反应物与产物的矢量相关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描述k-j′两矢量相关的P(θr)分布,描述k-k′-j′三矢量相关的P(φr)分布.碰撞能以及反应物分子转动激发对矢量相关的影响都得到了计算,结果显示产物角动量j′不仅取向,而且沿垂直于散射平面方向定向. 产物角动量取向和定向都随着碰撞能的增加和反应物分子的转动激发的增强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在LEPS势能面上对放热反应O(3P)+HBr(ν=0,j=O)→OH(ν’j’)在碰撞能为0.4,0.8,1.2eV下的矢量相关性质进行了计算研究,得到了k-j'两矢量相关的P(θ,)分布,二面角分布P(θ,),以及四个微粉散射截面,计算结果显示产物角动量不仅沿着质心坐标系的y轴取向,而且还在负y轴方向定向,增加碰撞能使得OH产物更趋于前向散射,并与实验结果作比较,给出了合理的动力学解释,另外产物的角动量极化对碰撞能的改变敏感.  相似文献   

3.
依据最新构造的扩展LEPS势能面,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对放热反应F+HI→HF+I在碰撞能分别为0.1、0.3和0.5eV的条件下,对反应物与产物的矢量相关进行了计算,得到了描述k-j’两矢量相关的P(0,)分布,描述k—k’-j’三矢量相关的P(φr)分布.碰撞能以及反应物分子转动激发对矢量相关的影响都得到了计算,结果显示产物角动量j’不仅取向,而且沿垂直于散射平面方向定向.产物角动量取向和定向都随着碰撞能的增加和反应物分子的转动激发的增强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4.
使用准经典轨线计算方法,研究了宽碰撞能范围下H+LiH~+反应动力学.反应几率和反应截面均显示这是一个没有阈能的反应.通道1(H+LiH~+→H_2+Li~+)和通道2(H+LiH~+→LiH~++H)之间的分支比随0.433 6到2.602 eV范围的碰撞能变化.所得到的H_2产物转动取向和角分布表明涉及两种反应模式:在不同的能量区域分别占主导地位的直接提取和间接插入模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准经典轨线法在DK势能面上对反应O+HD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在碰撞能为1.1~11 kcal/mol的范围内计算了反应产物的转动取向;在碰撞能为2.05 kcal/mol时对产物OH渠道的角分布与实验结果和BR势能面上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的吻合程度较好;研究了反应物的初始转动激发改变后对产物的转动取向和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动激发对产物转动取向和角分布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在最新构造的扩展Lond-Eyring-Polanyi-Sato势能面上对放热反应F+HBr→HF+Br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在碰撞能为0.01~0.5eV的范围内,计算了反应几率、反应物HBr分子的转动激发对反应几率的影响、积分散射截面和产物HF分子的角度分布.在同样碰撞能范围内,碰撞能对产物HF转动取向参数的影响也得到了研究.最后结合F+HBr反应体系的质量组合效应和势能面的性质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合理的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方程1+x+…+xn=0(mod p)的解与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适合临床方便快速进行Na+ Li+ 反转运速率测定 (Na+ Li+ countertransport,Na+ Li+ CT)方法。方法 将定量负荷过Li+ 的红细胞置于Na+ 介质中 ,单位时间以原子吸收发射法测定Na+ 介质中Li+ 浓度 ,即可计算出红细胞Na+ Li+ 反转运速率。结果 标本用 6mL全血在 4℃和室温时 ,须在 1h内测定。批内误差为高速率组 (1.45± 0 .15)mmol·h- 1·kg- 1Hb(CV =10 .3 % ) ,低速率组 (0 .62 1± 0 .0 72 )mmol·h- 1·kg- 1Hb (CV =11.6% )。结论 减少标本用量 ,缩短保温时间可行 ,适合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在最新构造的扩展Lond-Eyring-Polanyi-Sato势能面上对放热反应F+HBr→HF+Br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在碰撞能为0.01-0.5eV的范围内,计算了反应几率、反应物HBr分子的转动激发对反应几率的影响、积分散射截面和产物HF分子的角度分布。在同样碰撞能范围内,碰撞能对产物HF转动取向参数的影响也得到了研究。最后结合F+HBr反应体系的质量组合效应和势能面的性质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合理的动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10.
理论研究了在COA1(v=0)~e3-(v=1)体系和He,Ne和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考虑一级波恩近似,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在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给出了态双原子分子的碰撞量子干涉角.  相似文献   

11.
理论研究了在COA1Ⅱ(v=0)-e3∑-(v=1)体系和He,Ne和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考虑一级波恩近似,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在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给出了Ⅱ态双原子分子的碰撞量子干涉角.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大鼠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变化和胃黏膜内pH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造成腹腔严重感染动物模型 ,检测穿孔前和穿孔后 3、6、12、2 4、4 8h各时相大鼠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和胃黏膜内pH的变化。结果 盲肠穿孔后感染组 3hNa+ K+ ATPase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5 ) ,12h降至最低 (P <0 .0 1) ,仅为对照组的 4 8.5 % ,4 8h仍未恢复正常 ;丹参组 12h、2 4hNa+ K+ ATP酶活性比感染组显著升高 (P <0 .0 5 )。感染组胃黏膜内 pH值穿孔后 3h即有下降 ,6h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12h下降至最低 (P <0 .0 1)。 4 8h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丹参组从 12h开始胃黏膜内pH值与感染组显示出差别 (P <0 .0 5 )。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状态下胃黏膜Na+ K+ ATPase活性和 pHi降低可能是引起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早期应用丹参对有效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工业领域,特别是化工、钢铁、电力等部门广泛使用铂电阻作为测温元件,铂电阻和温度 t 的关系,一般用下式表示:R_t=R_0(1+a_1t+a_2t~2+…+a_nt~n)式中:R_0为 t=0℃时的电阻,本文选择0℃时阻值为100Ω.理论上 n→∞.显然,对于不同的温度,若不采取线性化措施,从 R_t 取电压作为输出,输出电压和温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此,必须对铂电阻进行线性化.线性化的方法很多,本文提供一种  相似文献   

14.
用准经典轨线的方法计算了反应H(D,T)+OCl,主要是研究同位素效应对反应截面、产物的转动取向和分支比的影响.准经典轨线的计算选择了PSB2势能面,在0.2~1.2eV碰撞能范围内计算了H(D,T)+OCl反应的反应截面和分支比等结果.同位素对反应截面和产物分支比的影响很明显,而对产物转动取向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依据EN 15227-2008+A1-2010标准对16辆长编动车组碰撞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列车能量分配优化计分析确定动车组吸能系统各吸能界面的平台力、吸能行程及吸能次序,使碰撞能量全部由可更换吸能单元吸收,保证车辆结构无损伤,并依据能量分配优化参数设计吸能单元及车体结构,最终建立16编组三维碰撞仿真分析模型应用LS-DYNA软件进行列车碰撞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16编组碰撞吸能系统满足列车防爬、司机室生存空间、碰撞减速度等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理论研究了在CO A^1 П(v=0)~e^3∑^-(v=1)体系和He,Ne和Ar碰撞诱导转动传能中量子干涉效应,考虑一级波恩近似,各项异性相互作用势,在原子-双原子分子体系,给出了П态双原子分子的碰撞量子干涉角.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 5 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浆 K+、Na+、Cl- 、Ca2 +的变化。结果显示 :该病早期即存在低钠、低氯 ,且随心功能恶化及病程延长而加剧 ( P <0 .0 1 ) ,尤以低氯为显著。低钾与心功能无关 ,仅随病程而变化。低钠、低氯、低钾提示预后不良 ,3年病死率均大于 5 0 %。  相似文献   

18.
Pb2+和Cd2+对Tb3+4·CaM系统中Tb3+荧光的淬灭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b3+(铽离子)荧光光谱研究了Pb2+和Cd2+对Tb3+水溶液和Tb3+4*CaM系统中Tb3+荧光的淬灭作用.无论在Tb3+水溶液还是在Tb3+4*CaM系统中加入Pb2+和Cd2+都会使Tb3+荧光强度迅速下降,Pb2+和Cd2+对Tb3+水溶液荧光的动态淬灭常数,以及Pb2+和Cd2+对Tb3+4*CaM系统荧光的淬灭常数均为确定的数值.利用Pb2+和Cd2+对Tb3+荧光的淬灭作用,可以建立对微量Pb2+和Cd2+荧光淬灭法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计算汽车碰撞事故碰撞前车速,基于动量守恒定理的汽车碰撞事故模型,在事故分析中采用反推法求解. 根据事故现场勘查信息,应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碰撞后车速,再将碰撞后车速代入模型计算碰撞前车速. 以实车碰撞试验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后,发现用模型计算的碰撞前车速存在误差. 为此以实车碰撞试验为对象,根据模型的求解过程和误差的传递过程,研究了碰撞前车速误差的成因和处理方法,以提高交通事故分析的准确性. 首先,应用矩阵理论研究了碰撞前车速误差的形成原因;其次,应用反推迭代算法建立了碰撞前车速误差的处理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和实例应用表明: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碰撞后车速所产生的误差是造成碰撞前车速误差的决定性原因,只需对碰撞后车速误差进行简单的1次处理就能使应用该模型计算碰撞前车速所产生的误差归0.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现有动车组端部吸能结构现状,介绍CRH5型动车组车体结构、碰撞吸能工况类型、车体碰撞仿真模型及碰撞吸能性能分析、碰撞吸能元件的材料和结构.对我国高速动车组吸能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