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碰撞再现反推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近年来积累的交通事故调研经验,通过建立轮胎侧偏特性模型、四车轮车辆运动仿真分析模型,解决车辆轮胎印迹内的垂直载荷分布不同的问题,以及由地面多种因素对车辆运动产生不同影响的问题和车辆本身复杂的受力问题,达到事故再现的目的。通过反推计算车辆在碰撞事故发生时的运动状态,可以科学的再现车辆斜碰撞事故发生的过程,明确当事人的事故责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最后通过运用车辆碰撞分析软件PC-crash,结合具体的交通事故实例,验证了关于汽车斜碰撞反推计算理论的研究结果在实际的交通事故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的传统计算方法已被计算机仿真技术所替代。事故再现技术是鉴定事故责任和分析事故原因的方法之一。为了能更加准确的再现车辆碰撞事故现场,文章进行了基于PC-Crash的单车碰撞事故再现研究,对一起汽车—护栏碰撞的事故进行分析,建立了车辆模型,结合事故车辆勘查痕迹、最终位置及损坏部位等,使事故车辆的运动状态得以仿真。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小偏置碰撞在这些事故中的基本特征。从上海市嘉定区的交通事故统计集合中,采集了其中45辆小偏置事故车辆和车上57名前排乘员的信息,分析了事故的实际道路交通状况、车损情况、乘员伤情和运动响应4个方面。结果表明:87%的事故车辆并未明显侵入到座舱;88%的乘员未伤或轻伤;碰撞后车辆的爆胎和旋转响应对乘员伤情有显著影响。这可为将来制定与车辆小偏置碰撞相关的中国试验规范和中国评估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汽车单次三维碰撞事故的碰撞车速推算提供算法,并为汽车运动轨迹再现提供初始条件,在借鉴已有的二维碰撞运动状态参数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将碰撞冲量推广至三维空间。以动量定理为理论基础,结合PC-Crash事故再现软件的碰撞分析方法,提出了汽车三维运动临界条件,推导了汽车三维运动状态参数计算模型。以实际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将基于上述模型开发的事故再现分析系统的计算结果与PC-Crash软件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将事故再现分析结果与实际案例中车辆翻滚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汽车单次三维碰撞运动状态参数计算模型能够有效计算汽车三维碰撞速度参数与角速度参数。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高级车辆事故自动呼救(AACN)系统的抗干扰性和事故信息的准确性,对AACN系统的门槛阈值设定进行了研究。首先,选取统计的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得到速度变化量对驾驶员伤情的影响较大的结论,同时建立驾驶员伤情预测模型;然后,对台车碰撞加速度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门槛阈值下的速度变化量,分析其对驾驶员伤情预测的影响;最后,提出考虑伤情等级补偿的AACN系统触发算法。结果表明:AACN系统门槛阈值影响对驾驶员伤情的预测,通过补偿算法,可以有效提高AACN系统伤情等级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车辆变形是交通事故发生后易测和不易被损坏的特征.文中利用车辆变形量、刚度系数、汽车碰撞角度等状态参数,结合动量、动能定律建立汽车碰撞反推计算模型,反推计算事故发生时车辆的运动状态,为交通事故分析提供参考;运用该计算模型反推事故实例,并将所得结果与交通事故分析软件PC crash分析结果对比,验证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限长道路与车辆耦合系统响应计算复杂难题,考虑地基的弹性特性与道路不平度,建立基于无限长欧拉-伯努利梁模型的车路振动耦合系统。进而以车辆为参考点建立移动坐标系,提出通过积分变换推导耦合系统振动响应解析解的方法,并应用留数定理对其进行数值计算,获得车辆垂向位移、加速度、路面振动响应等系统响应的半解析解。与传统应用模态叠加法的有限长道路与车辆耦合响应相比,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与精度,系统参数化研究也证明了该半解析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安全性受人员、车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交通事故的成因复杂,给交警事故定责增加诸多困难。为了给事故调查分析提供技术支撑,基于Unreal Engine 4(UE4)开源仿真引擎,开发了交通事故再现仿真平台。平台基于惯性导航原理,建立事故轨迹数学模型,并结合事故车辆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Event Data Recorder,EDR)中存储的事故数据,实现事故过程再现仿真。结果表明,交通事故再现仿真平台通过读取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数据,能够快速实现交通事故再现仿真,为交通事故再现分析提供了有利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传统车辆运动状态重建方法不能全面反映视频图像中车辆运动状态,且使用条件受限较大的问题,基于近景摄影测量中的直接线性变换原理,结合车身外廓特征信息,提出一种完整重建视频中车辆运动状态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中的特征标定信息全部取自目标车辆的外廓特征,不受路面和环境标定条件影响,扩大了使用范围;标定区域覆盖车辆在视频中的整个运动过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车辆行驶轨迹的空间完整性;方法中每相邻2帧之间车辆行驶距离、行驶速度及加速度的解算均独立,避免产生累计误差。最后,使用该方法分别对车辆处于低速、中高速或减速3种运动状态下,摄像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呈90°或30°夹角的6种组合试验中车辆的相关运动状态参数进行解算,并与试验中采集的实际运动状态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辆分别处于低速、中高速或减速3种运动状态时,在90°摄像视角下,计算所得车速值与记录值误差在1.5%以内,行驶距离值误差在3%以内,加速度值误差在7%以内;在30°摄像视角下,计算所得车速值误差在4%以内,行驶距离值误差在5%以内,加速度值误差在9%以内;该方法计算的视频中车辆的车速和行驶距离精度较高,加速度精度满足相关行业应用要求,证明该方法用于重建视频中车辆的运动状态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张雷  李一兵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2):140-143
实际道路交通事故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充分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并采用不确定性方法分析其对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结果的影响,可以提高再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针对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不确定因素,将随机理论和随机摄动技术引入到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并应用不确定性理论给出了分析结果的置信区间和置信度,提高了事故分析与再现结果的精度。以汽车一行人交通事故为例,对车辆行驶速度和人车路面接触位置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并与随机模拟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汽车与安全》2005,(9):44-47
对已发生的大量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研究车辆碰撞与人体损伤之间的相关性联系,作为事故再现的辅助性依据。国外的许多研究成果已表明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交通事故人体损伤的必要性,以此了解人体与车辆及道路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辅助再现事故发生的过程,探求预防和减少人体损伤的技术措施。国内对事故损伤的统计研究相对较少,尚需运用大量实际数据并结合交通事故再现分析加以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OpenGL技术在交通事故再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OpenGL技术应用于交通事故再现领域。简述OpenGL技术的基本原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三维动画演示程序3DDEMO。3DDEMO以三维动画的形式演示车辆在事故过程中的运动。在所构造的虚拟世界中,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案例的情况。调节演示的基本要素近似实际现场。通过对实际事故案例的演示表明3DDEMO适用于交通事故再现领域。  相似文献   

13.
车辆碰撞事故空间模拟再现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完成了车辆碰撞事故分析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汽车三维四轮动力学计算模型,并引入OpenGL标准图形库与VisualC 编程环境相结合的三维真实感图形技术,开发了针对实际车辆碰撞交通事故的空间模拟再现系统。  相似文献   

14.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行车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不仅要满足行车要求,还必须满足行人和车辆通过时的舒适度要求,评价行车舒适性的标准一般基于车体的振动加速度。该文根据空间整车模型,得到车桥耦合的运动微分方程并编制了车桥耦合分析程序,计算了车辆过桥时车体各个方向的加速度响应;然后把可靠度与行车舒适性结合起来,以ISO 2631指标中的加速度上限值为破坏限值来拟合某一舒适性等级的极限状态方程,根据调查统计得到随机车流的参数分布特征,以某一高墩大跨桥为例,从可靠度角度评价车辆在该桥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车辆侧滑的根本原因是高速行驶的车辆在转弯或是制动时所产生的侧向力大于车轮的侧向附着力而引发侧滑,车辆侧滑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类常见的事故形态。侧滑会使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冲出道路向外倾翻、直线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闯入对向车道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更严重的会使重心较高的车辆发生侧翻。由于侧滑事故的特殊性以及勘察人员专业知识的有限性等原因,许多侧滑事故在最初的鉴定工作中可能会被当做普通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来进行处理。待鉴定人员发现过失再重新进行测量时,很可能会因印痕消失等原因,从而失去了正确计算肇事车辆速度的关键信息,给事故的鉴定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文章依托于某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中心参与的多起车辆侧滑事故鉴定工作,总结了轮胎侧滑印迹曲率半径侧滑车辆车速计算法和侧向附着系数侧滑车速计算法这两种计算侧滑车辆速度的方法。并且以实际车辆侧滑事故为例,利用侧向附着系数侧滑车速计算法加以分析计算得出最终鉴定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分析侧滑事故形成原因,找出避免事故发生的方法,提出准确的侧滑事故处理与鉴定方法,不仅为广大事故鉴定人员提供了工作上便利,而且为侧滑事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安全出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运动车辆气动力的展向相关性对桥上运动车辆响应的影响,在分析运动车辆顺风向和竖向脉动风速谱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型的运动车辆脉动风速相干函数形式,推导出与顺风向和竖向脉动风速对应的运动车辆气动力的展向相关性传递函数,并根据“余弦规则”得到作用在运动车辆上的抖振力谱。通过建立列车-轨道-桥梁多体系统耦合振动仿真模型,以单节列车在典型的高速铁路桥梁上行驶为例,对比不同车速、不同风速与不同地表类型时,运动车辆气动力的传递函数对桥上运动车辆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考虑上述传递函数时,车辆响应的均方根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对车体横向和竖向加速度均方根的影响最为显著;当车速为40 m·s-1时,在考虑与不考虑传递函数情况下,车体横向加速度均方根的相对误差高达40.6%,车体竖向加速度均方根的相对误差也高达36.6%;随着车速的提高,各车辆响应均方根的相对误差均逐渐变小;随着风速的提高,轮重减载率和轮轨垂向力均方根的相对误差均逐渐变大,而车体竖向Sperling指标和轮轨横向力均方根的相对误差却先增加后减小;从A类地表类型到D类地表类型,车体加速度均方根以及车体Sperling指标的相对误差均逐渐增大,而轮轨力均方根、脱轨系数均方根、轮重减载率均方根的相对误差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车-桥耦合系统振动理论,建立风-车-桥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运用自编风-车-桥耦合程序,计算不同路面、不同车速和不同风速下车轮竖向接触力,分析路面等级、车速和风速对车辆行驶安全性的影响;以车轮折算压力为标准,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建立车辆侧滑和侧倾事故模型,提高事故分析的可靠性,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风环境下车辆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计算了车辆行驶在不同车速下侧倾临界风速、不同风速下侧倾临界车速和4种不同路面状况下侧滑临界风速,为车辆在桥上行驶安全风速和车速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首先,采用PC-Crash软件进行两车碰撞事故再现,求得目标车辆沿X、Y轴的加速度和绕Z轴的转动角度.然后,将PC-Crash求得的结果作为MADYMO模型的初始边界条件,模拟儿童乘员头、颈及胸部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仿真中两碰撞车辆停止位置与实际事故中的情况较好地吻合;儿童乘员头、颈、胸部的动力学响应较好反映了儿童乘员实际的损伤情况.前排座椅头枕、座椅安全带及头、胸部运动的不同步分别是导致儿童乘员头、胸及颈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性能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速度也不断突破限制越来越快,由此导致事故率频发,而汽车碰撞事故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文章研究了基于PC-Crash的汽车碰撞事故再现优化,将事故现场通过软件进行再现,并将优化报告中的车速与采用传统计算方法得到的车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基于PC-Crash软件的二维碰撞事故车辆速度计算结果更加准确,模拟仿真结果与真实场景更加接近,有利于对交通事故全过程进行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交通事故车辆检验的重要性 在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它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它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事故检验指机动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鉴定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勘测,其目的在于找出车辆故障,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