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现有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使用空间受限的情况,提出一种大角度斜拉桩,结合Winker弹性地基梁理论和弹性支座法,为其建立力学计算模型。用桩锚变形协调条件,推导锚索拉力计算公式,并将抗滑桩从滑面处分为上、下两部分,滑面以上部分按结构力学方法计算,滑面以下部分按Winker弹性地基梁法计算。通过Matlab编程实现锚索拉力、桩身内力及位移计算结果输出。采用Optum G2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方法能准确反映桩顶大角度斜拉桩的受力、变形特点,计算结果的精确程度取决于地基系数选取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最后,以重庆某基坑边坡工程为例,与普通抗滑桩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角度斜拉桩受力模式更加合理,大角度斜拉锚索可有效减小桩身弯矩、剪力、位移等,进而减小桩身截面尺寸、配筋和嵌固段长度。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锚拉式桩板墙是桩板墙及锚拉抗滑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基于结构矩阵方法。结合工程特点,考虑了锚索的弹性约束、填土土压力随位移的变化关系、锁口处位移和内力的连续条件,计入了桩锚固段变形对桩位移和内力的影响,分别导出了锚固段及受荷段的刚度矩阵,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了墙面桩的位移,弯矩、锚固段应力应变、锚索拉力等。所得结果与其它方法相比,有较好的规律性和可比性,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根据桃源洞滑坡的变形特征、地质情况,研究该滑坡形成原因,并采用参数反演法,计算自然工况下的滑坡稳定安全系数.对预应力锚索微型桩、预应力锚索框架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等3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以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为滑坡的最终治理方案.考虑桩锚作用效应,并通过对抗滑桩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3种工况进行验算,确定设计内力,其分析与计算思路可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治理滑坡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因岩土体-桩-锚索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目前关于锚拉桩挡墙的计算模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在目前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中,没有考虑锚索张拉阶段产生的主动加固力作用以及桩锚协调方程未能考虑张拉阶段桩锚固点向坡内产生的位移等。计算模型的不合理导致长期以来锚索拉力计算不合理。为解决这类问题,根据施工和工作的两种工况提出改进的两阶段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初参数法给出基于双参数地基反力模型的全桩解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改进的计算方法和现有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比较符合工程实际,有利于保证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5.
锚索抗滑桩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锚索抗滑桩设计中的合理间距、桩的嵌固深度、抗滑桩内力和变形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对于锚索抗滑桩系统来说,最小间距应根据桩和锚索的间距综合考虑;对于锚索抗滑桩的嵌固深度,只要使其满足桩周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即可,仅靠增加桩的嵌固深度,对改善桩身内力和变位的意义并不大。分析了当前计算锚索抗滑桩内力和变形的几种主要方法,讨论了影响锚索抗滑桩内力和变形分布形式的主要因素以及对锚索抗滑桩进行全局优化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合形法的锚索抗滑桩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学规划法中的复合形法,选取材料造价为目标函数,取抗滑桩的锚固深度和桩身纵向配筋面积以及锚索锚固长度和锚索直径为设计变量,建立了锚索抗滑桩的优化计算方法。以一滑坡作为工程实例,比较了优化前、后单个锚索抗滑桩优化设计变量和相应的材料耗费,结果优化后虽抗滑桩和锚索的锚固长度变化不大,但钢筋截面积和锚孔直径大为减小,因而工程投资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施加预应力锚索是修复大变形抗滑桩工程常用的技术之一,而锚索预应力的计算是修复工程设计的关键。基于弹性桩基本理论定义"大变形抗滑桩"概念,界定抗滑桩修复工程中锚索预应力上、下限值对应的桩顶位移状态;以修复上、下限状态的桩顶位移为设计目标,将抗滑桩自由段假定为悬臂梁,嵌固段假定为弹性地基梁,利用桩-索位移变形协调条件,分别推导锚索预应力上、下限值表达式,并将所提计算方法应用于预应力锚索修复大变形抗滑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计算方法与模型试验获得的锚索预应力上、下限值误差仅6%,施加预应力锚索改善了大变形抗滑桩桩身受力性能,修复效果较好,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现场工程应用表明:某特大滑坡大变形抗滑桩桩顶位移得到有效遏制,抗滑桩工程处于稳定状态,进一步印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锚索抗滑桩在太长高速公路的运用与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滑桩支挡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分别对同一标段临近位置的路堑边坡滑坡段进行加固与计算分析,探讨了在相近环境条件下,不同抗滑桩结构的受力特性,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太长高速地质环境,给出推荐抗滑桩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所得普通桩最大弯矩是锚索桩的1.12倍,而最大剪力相较锚索桩增加了17.4%,更易发生破坏。由监测数据可知,锚索桩和普通桩最大剪力分别为17 287和19 920kN。位移量呈现随埋深逐渐减小的趋势,普通桩桩顶位移为34 mm,比锚索桩减小28%,监测数据也满足此变化趋势,锚索桩在桩长2m处位移为33mm,而普通桩为23 mm,桩顶位移虽然锚索桩相较普通桩稍大,但增量为毫米级对滑坡治理影响不大。故该项目试验段相同环境条件下采用锚索抗滑桩更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9.
抗滑桩是一种常见的高边坡支挡措施,为研究影响抗滑桩的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ABAQUS数值模拟研究了桩径、桩体嵌固段长度和桩位对桩内力分布影响。结果表明:(1)桩身弯矩和剪力与桩径呈正相关关系且抗滑桩能够显著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增大桩的直径更有利于边坡的稳定性;(2)抗滑桩的嵌固段深度对桩的内力分布也会产生影响。具体来看,嵌固段越长,桩身内力越大,但增大嵌固段长度可以有效减小桩顶位移;(3)桩布设位置对于桩身的内力影响表现为桩位越靠近坡趾,桩的内力以及桩顶位移越小。因此在抗滑桩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桩的受力和桩的位移。研究结果为高边坡工程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计算抗滑桩的内力及位移,根据桩侧抗力的实际分布形式,建立了考虑桩侧剪力的抗滑桩p-y曲线非线性模型,采用差分解法,推导了相应的差分计算方程,编写了计算程序,并与工程实例监测数据相比较。结果表明:计算桩体位移曲线基本能够反映实测桩体侧移的变化趋势,计算桩顶位移与实测桩顶位移平均相对误差为7.5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采用p-y曲线分析抗滑桩的受力特性是合理的,能够反映抗滑桩的受力变形特性,可方便确定桩体位移及内力,且便于确定相应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11.
微型钢管桩工程应用中尚未形成合理的设计理论和实用设计计算方法,多依赖工程类比进行设计。基于等效法将微型钢管组合抗滑桩群与岩土体作为一个柔性抗滑挡墙,介绍了微型钢管组合抗滑桩的一般设计步骤,并结合某工程对微型钢管组合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设计实践中坡面锚索框架-坡脚抗滑桩边坡支护体系未考虑变形协调,支护结构存在两种防护形式先后顺序破坏的风险。通过建立坡体变形与锚索、抗滑桩变形的关系,推导了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公式,结合锚索和抗滑桩的变形计算方法,提出了变形协调条件下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设计方法。建议在下滑力无法准确确定时,应采用低刚度的锚索,并尽量设置较高的锚索预应力锁定值,保证锚索在充分发挥锚固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变形的适应能力,提高锚索框架-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性。  相似文献   

13.
桩身预应力抗滑桩设计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桩身预应力抗滑桩的结构及受力特点,并对桩身预应力抗滑桩配筋计算进行研究,确定了桩身预应力抗滑桩的结构形式。对现有部分预应力计算方法在桩身预应力抗滑桩上的应用进行了简化,提高了配筋计算的效率,便于工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抗滑桩受力分析为核心,对抗滑桩桩后推力和桩位的确定进行了优化;论文一方面提出计算抗滑桩的设计推力时考虑抗滑桩对桩后岩土体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提出设桩处推力差值最小点为抗滑桩的合理位置。再结合工程实例运用优化设计理论,并以治理效果验证了这种优化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岩质边坡卜桥梁基桩具有承重与阻滑双重功能,其受力性状远比抗滑桩和平地上两侧无坡度的单一倾斜受荷桩要复杂得多。在考虑高陡岩质边坡滑坡推力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对该类基桩进行分析。推导出适用于岩质边坡上坡桥梁基桩内力及位移分析的有限差分解,并结合岩质边坡上桥梁基桩室内模型试验,对该类基桩的受力性状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可知。所提出的针对岩质边坡上桥梁基桩的有限差分法是可行的,深入探讨该类基桩受力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桩基础计算的“m法”为基础,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为分析平台,对门式抗滑桩的有限元实用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介绍Ansys单元类型设置、参数计算以及建立结构模型的要点,并利用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建立门式抗滑桩的参数化有限元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对该类结构计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门式双排抗滑桩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支护结构,首先考虑前、后桩及连系梁作用,推导了滑坡推力作用下双排抗滑桩桩间土压力计算公式;然后,针对门式双排抗滑桩受力特点,将抗滑桩划分为受荷段与嵌固端,采用工程中常用的地基系数“m-k”法推导了各特征段的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前、后桩及连系梁的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微分方程求解,建立了门式双排抗滑桩内力及位移计算方法.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抗滑桩基本计算理论,通过滑坡治理工程实例,提出两种新型抗滑桩结构,即“缩颈桩”和“深埋低锚桩”。“缩颈桩”可应用于在抗滑桩施工过程中仍持续变形的滑坡;“深埋低锚桩”应用于滑动面埋置深的滑坡中,可明显缩短锚索长度,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实践表明,抗滑桩可根据滑坡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设计,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