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弯梁桥的数量远多于弯拱桥和弯斜拉桥,人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弯桥大多指弯梁桥。文章介绍了国外弯梁桥的发展,详细综述了国内弯梁桥的现状,弯梁桥主要构造如截面形式、横隔板、变截面梁高变化曲线指数与匝道弯桥结构,以及其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某钢-混组合箱梁桥为例,对该桥的工程概况做了简单介绍,并依据新规范建立了该桥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该桥进行了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桥的稳定性良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特殊结构的驱动桥试验台。这种试验台由一个主试桥同时带动两个陪试桥,使陪试桥的扭矩降低到主试桥的一半,而转速与主试桥相同。这种试验台能使陪试桥齿轮的寿命大大延长。介绍了试验台传动系统的结构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潘振胄 《中外公路》2003,23(6):68-71
首先介绍了复合桥的基本概念,包括结合梁、组合梁以及复合桁架桥和空间桁架桥等。在此基础上,叙述了空间桁架桥的特点、适用范围、经济性和施工方法等内容。文中指出按照复合桥能够减轻上部结构重量的观点,认为空间桁架桥是十分有效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弯桥计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级公路和立交桥上,弯桥被大量修建。但精确的设计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弯桥的受力较直桥复杂得多,截面设计相应难度大,而弯桥的截面设计是弯桥安全性,耐久性的一项决定性工作。该文对弯桥截面设计中的单元选取、模型建立及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弯桥截面配筋设计计算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路网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斜交桥.对于单跨斜交桥,斜交角度越大时斜交桥效应将越明显,因此按照正交桥设计会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文章以省道212线海流图-五原段公路工程为背景,通过大量计算分析对比,总结出了斜交桥支反力分布特点以及斜交桥内力分布特点,并对设计可能出现的斜交桥受力薄弱点提出可行有效的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贸桥、四惠桥处于“百里长街”东部,是新迎宾线上位置最为重要的两座大型立交桥。为进一步丰富北京城市夜景照明形象,充分体现首都夜晚庄重、大方、恢弘、亮丽的独特风格,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组织并实施了国贸桥、四惠桥夜景照明工程。这是继建国门桥、复兴门桥、西直门桥、广安门桥、天宁寺桥等立交桥夜景照明工程后的新的立交桥夜景照明工程。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空心型截面铁路框架桥的承载性能,以某铁路框架桥实际工程为背景,将桥顶板和侧板分别沿纵向和横向挖孔,分析顶板沿顺桥向挖孔的理论依据。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该结构与土体共同作用的模型,分析研究桥体位移沉降、主拉应力和基底附加应力的规律,并与原型框架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该框架桥提高了自身承载力,减小了其变形,从而验证了该框架桥的可行性,为此种结构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陈双全 《公路》2013,(1):124-133
详细介绍了浙江某跨海大桥桥址区极其复杂的建设条件,根据建设条件拟定了该桥的桥位方案和桥型方案。对桥位和桥型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比选论证,为跨海大桥方案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桥边闲话     
桥是人类克服江河阻隔的产物。有了桥 ,人在大地上就能通行无阻了。所以桥可以说是道路的衔接与延伸。人常说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呢。看是一句大话 ,但也正好说出了桥与路的关系。最早的桥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据建筑学家考证 ,我国最早的桥建于商代 ,距今约三千五百年左右。至于西方最早的桥出现于何时 ,我就不得而知了。伊索有一则寓言说 ,有一头狗经过一座桥时看见水里也有一头狗嘴里衔着一块骨头 ,它就跳下桥去抢那头狗的骨头。谁知水里那头狗是它自己在水里的倒影 ,结果 ,连自己嘴里的骨头也被水漂走了。我第一次读到这本有趣的…  相似文献   

11.
坝陵河特大桥位于地形特殊的山区,桥址风环境非常复杂,是我国西部山区桥址的典型代表,为了正反映桥址处风的实际状况,探索通过地形模拟风洞试验来确定桥梁设计基准风速和相关的风特性参数的方法和可靠性,为将来类似桥梁提供参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坝陵河特大桥在横桥向来流作用下,跨中桥面高度处风速受到“峡管效应”的增速作用;峡谷内平...  相似文献   

12.
灵江大桥施工阶段的风洞试验及抗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悬臂施工的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合龙前的最大双悬臂阶段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最不利抗风状态,但还需考虑由于不对称施工而由风载产生的不利影响。结合灵江大桥的施工,对几种不利风荷载情况进行风载静力分析,并采用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进行风振分析,讨论了变截面箱形桥梁的抗风特性。  相似文献   

13.
桥面侧风对行车安全性影响的概率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高速公路综合管理需求,研究强风天气的大跨度桥梁行车安全性问题。在考虑风速、车型、路面条件和车速的基础上,分析了4种典型车辆的安全行车临界风速,结合桥位风速观测资料统计和桥梁结构对桥面风速的影响,建立桥面行车高度的等效风速概率模型,提出了概率评估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桥面行车安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侧滑是行车安全性的主要问题,大跨度桥塔附近的侧风影响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提高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悬索桥颤振临界风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黄成造  谢军 《桥梁建设》2007,(3):30-32,51
改善抗风稳定性能是大跨度悬索桥设计和建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阶段模型试验的结果对比可知,调整结构的气动外形和整体刚度,能改善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悬索桥的颤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5.
某旧混凝土系杆拱桥跨径布置为(13+36+13)m,2片拱肋间设3道横向风撑。调查发现该桥存在风撑、桥面板、横梁损坏及多处裂缝等病害,两侧风撑桥面净高(实测)低于设计净高是导致风撑损坏的主要原因。为提高该桥的通过能力及保证其安全稳定性,对该桥风撑进行改造设计,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原结构风撑、单风撑、无风撑、短K风撑和长K风撑5种风撑结构稳定性,并进行强度验算。经对比分析,该桥采用单风撑结构的改造方案,即保留原有拱顶风撑,拆除两侧的风撑,限高4.5m。风撑改造实施结果表明,单风撑方案施工便捷,既保证了结构安全又提高了桥梁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一座1 400 m跨径流线型闭口箱梁断面斜拉桥的颤振性能,根据其风致静力失稳或颤振前主梁最大有效风攻角已接近±10°的特点,通过弹簧悬挂节段模型试验,开展了大攻角下桥梁颤振性能研究。试验发现,在4°~10°风攻角下,高风速时模型均出现了弯扭耦合程度较弱的自限幅非线性颤振现象;而在其他攻角下,高风速时模型则表现为常规的发散型弯扭耦合颤振。研究发现,经典的线性颤振理论无法适用于研究试验中大攻角下出现的非线性颤振现象。因此,采用了一种简化的非线性半经验数学模型来表示非线性颤振中的自激扭矩,并从试验模型颤振位移时程中识别得到了模型参数。基于这一非线性自激力模型,通过试验测得的位移信号来构造自激扭矩时程,再利用自激扭矩的做功时程来识别各个气动参数。之后,利用其中的部分气动参数构造气动阻尼,并基于结构阻尼系数与气动线性阻尼系数之和为零的判断条件,提出了一种针对非线性颤振现象的临界风速确定方法,同时将线性和非线性颤振的起振判断条件进行了很好的统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这一方法求得的颤振临界风速与风洞试验中出现的现象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桥梁风工程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军 《公路》2005,(9):27-32
桥梁结构因风的作用而遭到破坏的事故屡见不鲜。随着跨径的进一步增大,桥梁结构对风的作用更加敏感,风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抗风性能已经成为影响其设计和施工的控制因素。本文回顾了20世纪国内外桥梁风致振动理论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展望了21世纪桥梁风工程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斜拉桥设计中拉索抗风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大跨斜拉桥的频繁建造,斜拉索抗风问题日益突出。大跨斜拉桥中系统进行拉索抗风研究的工程实例较少,研究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归纳总结了斜拉索的风振控制、风阻系数,并提出了抗风研究展望,可供斜拉桥设计者和斜拉索抗风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菜园坝大桥施工阶段的抖振时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是钢箱系杆拱、桁梁的组合结构拱桥,其施工阶段的刚度与使用阶段相比要小得多。为避免抖振引起的施工安全问题,在利用线性滤波器中的AR模型进行了三维脉动风场模拟的基础上采用时域分析法对各施工工况下的抖振响应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也可为今后该类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跨桥梁抖振时域分析的程序化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套以通用有限元软件为平台进行抖振时域分析的程序化方法,重点分析了作用在有限元模型加载节点上的随机抖振荷载的模拟方法。依照改进的Deodatis谱表示法给出了脉动风速场模拟程序的流程图。基于准定常假定,推导了便于有限元软件加载的脉动风速和抖振力时程之间的简化转换公式。按照该程序化方法,使用ANSYS软件对龙潭河特大桥进行了风致抖振时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