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谱距离指标应用于内燃机故障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内燃机工作状态监测方法──基于循环内转速波动的分析方法,采用光电轴角编码器和自行设计的40MHz计数器进行每转360点瞬时转速的精确测量。分析了影响这种分析方法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状态监测指标提取方法──基于谱距离指标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内转速波动谱距离指标可用来诊断内燃机的故障。  相似文献   

2.
基于瞬时转速波动定量分析汽油机各缸均匀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基于汽油机瞬时转速的各缸均匀性测试分析系统,它通过测试内燃机一个循环内的转速波动,定量分析多缸汽油机各缸的均匀性.给出了一个表征各缸均匀性的定量指标。最后,在SY492Q4型汽油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电控单体泵预喷射时序控制算法,开发了基于MPC563微控制器的控制器数字系统,考虑预喷射量和主预喷间隔的要求、单体泵凸轮供油段长度限制等因素,在单体泵试验台上进行了预喷射探索试验.试验表明:预喷射会在高压油管内形成压力波动并影响主喷射;压力波动循环间变动小;随着转速升高压力波动逐渐减小;在转速低于1 200 r/...  相似文献   

4.
在电控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循环变动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得知,单缸柴油机循环间喷油持续期存在变动,主要原因是电控系统瞬时转速的波动导致喷油驱动信号变动。通过分析现有电控系统转速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两种采用循环间平均转速代替两齿间瞬时转速来计算喷油持续期的方法,一种是优化转速滤波因子β并确定其最优值,另一种是曲轴缺齿位置(缺齿后为排气上止点)计数来计算转速。经验证,提出的方法可以精确计算循环平均转速,使各个循环的喷油持续期趋于稳定,有效地降低燃烧循环变动。  相似文献   

5.
在电控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烧循环变动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得知,单缸柴油机循环间喷油持续期存在变动,主要原因是电控系统瞬时转速的波动导致喷油驱动信号变动.通过分析现有电控系统转速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两种采用循环间平均转速代替两齿间瞬时转速来计算喷油持续期的方法,一种是优化转速滤波因子β并确定其最优值,另一种是曲轴缺齿位置(缺齿后为排气上止点)计数来计算转速.经验证,提出的方法可以精确计算循环平均转速,使各个循环的喷油持续期趋于稳定,有效地降低燃烧循环变动.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曲轴转速波动的内燃机失火检测方法,它针对曲轴转速的瞬态变化规律,引入曲轴转速段加速度的概念,应用内燃机电控单元中微处理器的时间处理单元对其进行实时精确计算.为防止误判和漏检,还设定了进行失火诊断时应满足的条件.台架试验和实验车道路试验检测的结果表明,该失火诊断的方法与策略能实时精准地完成内燃机的失火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7.
进气预热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动力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某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自行设计了柴油机进气火焰预热系统。利用基于时间的瞬时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了瞬时转速和缸内燃烧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不进气预热和进气预热条件下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系统后,进气温度升高了18.5℃,柴油机起动过程中转速升高率增大,起动时间明显缩短;输出扭矩增大且波动明显减小;各个循环的最大燃烧压力升高且波动减小,燃油的着火滞燃期明显缩短,其着火过程中发生后燃、循环失火的概率明显减小,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极大地改善了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8.
内燃机瞬时转速测量及其误差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论述了测量内燃机瞬时转速的PC仪器的工作原理 ,构成及其应用实例 ,并对磁电式转速测量系统固有的测量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失火诊断是车载诊断(OBD)系统重要功能之一,根据OBD对发动机失火监控原理,说明了基于曲轴转速波动的失火诊断策略。试验使用发动机失火发生装置模拟发动机失火,分析了失火时的曲轴转速波动,并根据OBD失火诊断方法,确定出参考阀值,计算出发动机运行粗暴度。  相似文献   

10.
测功机与内燃机匹配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功机与内燃机匹配与否,直接影响到内燃机台架试验时的精度和稳定性。对内燃机与测功机的能量平衡、内燃机与测功机运行时的稳定条件及内燃机与测功机运行过程中的波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给出了4种内燃机扭矩特性和5种测功机扭矩特性及其dM/dn的大致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1.
在135单缸直喷柴油机基础上设计了起动过程瞬态测控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并进行了起动过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控制循环喷油条件,记录柴油机的循环转速,根据循环状态参数对喷油系统等实现反馈控制,可对缸压等参数实现按角标和按时间2种方式同时进行采样,并对起动过程中NO排放浓度和消光烟度进行采集.  相似文献   

12.
在弈科0301发动机试验控制系统基础上开发了内燃机性能参数实时分析与处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功用、组成及试验方案的实现方法。通过对4100QB柴油机调整特性曲线与4100QBZ柴油机万有特性曲线的分析,可以看出该系统可实现内燃机台架试验、测试及特性曲线处理的自动化,提高了内燃机性能综合测试和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16种不同工况下的汽油机示功图进行了测量,以缸内峰值压力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应用符号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得到了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的分岔特性,同时获得了汽油机燃烧循环变动随转速与负荷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消除某自动变速器油泵异响,文章从激励源、振动传递、隔音以及油泵本体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试验分析,掌握了异响的机理,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试验分析表明,控制发动机的转速波动、降低激励输入、调整传动轴的刚性以及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等措施都可以改善异响。最终通过优化内、外转子与月牙形隔板的配合间隙,彻底消除了变速器油泵异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电控喷油器参数对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利用AMESim仿真平台建立了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在高压共轨系统试验台上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接着在此基础上对循环喷油量波动进行分析,揭示了喷油器参数对循环喷油量波动的影响规律。最后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到了喷油器参数变化引起的循环喷油量波动百分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衔铁残余气隙、电磁阀预紧力、出油孔直径、进油孔直径、针阀预紧力和针阀升程是影响高压共轨系统循环喷油量的主要电控喷油器参数,在不同的轨压和喷油脉宽下,这些参数的变化引起的循环喷油量波动百分比分别为5.0%~16.8%、7.8%~26.2%、14.1%~22.9%、17.0%~23.3%、7.5%~33.2%和0~21.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柴油机独立减压缓速、排气缓速性能进行研究,获取了二者在循环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区域和性能提升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组合二者最优方案形成了复合缓速系统,进一步分析独立缓速性能改进方法在复合缓速中的适用性,通过试验验证了改进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缓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缓速装置,合理匹配后可在柴油机运转转速范围内获得与柴油机标定功率相等的制动功率,同时柴油机排温仍然可控制在限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针对稀燃天然气发动机正常燃烧所需点火能量高、低转速循环波动大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多脉冲电子点火系统,试验研究了采用多次点火与原单次点火对稀燃发动机怠速稳定性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点火次数可提高点火能量,有利于促进火核的快速形成和发展,对减少失火和循环波动现象有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所研制的内燃机主运动件运行工况试验台的总体设计思想,应具备的基本功能,试验台的总体结构,测试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运转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满足主运动许运行工况试验和故障诊断台集试验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驾驶循环对车辆能量经济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俊智  卢青春  王丽芳 《汽车工程》2000,22(5):320-323,349
本文依据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驾驶循环对一实际的内燃机汽车和一构思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内燃机和电机的运行工况分布,并利用内燃机的万有特性图和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等效率曲线以及各驾驶循环的相关特性分析了产不同结果的原因。最后对内燃机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经济性受驾驶循环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内燃机动态测试装置的研究,并与传统的动态性能测试方法相比较,分析了基于该测试装置可进行的内燃机动态试验方法.包括模拟整车试验、电控内燃机的优化匹配试验、内燃机排放实时测试试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