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力  卜剑 《公路隧道》2000,(3):39-41
Hou门隧道是深汕(深圳-汕头)高速公路全线有害气体浓度最高的路段。本着重阐述该隧道口有害气体的排放和分布规律,为其它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及对污染空气的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空气动力学及污染物运动分析发展程序模拟台湾雪山隧道内的污染物浓度分布。车行上坡隧道塞车是雪山隧道的最大通风需求工况,雪山隧道通风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将通风竖井和空气互换管道整合一体,故隧道塞车时的最大通风需求可由相邻隧道共同分担。通风竖井或空气互换处是隧道内空气最污浊的地方,通风设备运作使通风竖井或空气互换处的污染物浓度恰能符合安全标准即可;通风竖井较空气互换耗电但排污最有效,空气互换对平衡两隧道通风需求差都有优良效果,两者功能类似。本文模拟雪山隧道在数种不同交通流状况下的通风需求及隧道内的污染物分布。  相似文献   

3.
用一维不可压缩、非稳态管内流动模型描述公路隧道气流流动与浓度分布,并结合实际的越江隧道,对各种工况下隧道内空气流动状况和污染物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4.
李建厅 《汽车维修》2006,(12):17-18
空气流量传感器(AFS)又称空气流量计,是进气歧管空气流量传感器的简称,其功用是检测发动机进气量的大小,并将进气量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入电控单元(ECU),以供ECU计算确定喷油时间(即喷油量)和点火时间。空气流量传感器有模拟型、数字型及电位器型几种。  相似文献   

5.
黄钟晖  舒瑶  季昌  乔书光  由效铭 《隧道建设》2016,36(11):1295-1301
为厘清盾构隧道施工期影响管片上浮各因素的权重大小,在明确管片上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盾构隧道纵向等效梁模型,以等效刚度的欧拉梁模拟盾构隧道衬砌环,以土体与浆液体等价弹簧来模拟土体与隧道之间的相互作用,编制有限元程序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南宁某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期管片上浮实测数据来验证计算模型的合理性。采用敏感性分析法计算出各主要影响因素的权重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浆液未凝固区长度、浆液压力、地层变形模量、隧道纵向刚度有效率和总推力竖向分力等,分析各因素的作用机制,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气流流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公路隧道是小净距隧道,通风时相邻隧道排出的污染空气会被吸进邻近的隧道中而产生交叉污染。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高速公路上下行隧道进出口处气体流态进行分析,判断在洞口区域是否产生污染气体的交叉感染,并提出如何避免交叉感染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隧道铁路的高速化,与速度相关的空气力学现象越来越明显,在空气阻力,车辆侧风的空气特性,隧道内瞬变压力,空气动力噪音,隧道微压波,列车通过时的瞬变压力等空气力学现象中,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现象有空气动力噪音,隧道微压波,列车通过时的瞬变压力。为实现有益于环境的高速铁道,缓和和减弱这些空气力学现象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公路隧道运营中近距离隧道污染空气窜流的二次污染问题,以水涧山隧道进、出口段以及隧道间空旷区域为分析对象,以CO浓度作为依据,采用FLUENT软件对洞口污染空气的扩散及其近距离隧道窜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通过错开隧道口出口、修筑中隔墙以及修筑通风横洞等减少污气窜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LEXUSLS400发动机电控系统简介LEXUS发动机控制系统使用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内存按各种发动机工况通过程序计算出的燃油喷射脉冲时间宽度、点火时间和怠速转速,ECU通过各传感器取得数据与其内存数据对比,计算出当时发动机所需的喷油脉冲、点火时刻和怠速转速并将输出信号送至各执行器使之工作。2.1LEXUSLS400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与ECU工作联系框图联系框图[3]如图24所示。2.2ECU输入设备(传感器)2.2.1空气流量计LEXUS进气系统采用卡门涡流式空气流量计(如图25所示)。1.反射镜2.发光二级管3.叶形弹簧4.光…  相似文献   

10.
郑国平 《隧道建设》2007,27(1):3-7,25
以流体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公路隧道双竖井送排式通风方式的流量平衡方程和压力平衡方程。基于二分法数值求根方法,提出了流量平衡方程数值解的求解过程,并对迭代计算过程中初始试算值的界定、计算约束条件的选取作了介绍。以二分法为核心算法,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VBA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以下简称VBA)编制了“双竖井送排式与射流风机组合通风方式”计算程序(以下简称通风计算程序),该程序已经在多座公路隧道的通风系统设计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从经济风速和设备运营控制两个方面,介绍了提高运营通风经济性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公路隧道新奥法设计和施工中,精确模拟预测隧道围岩收敛位移对于合理提供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朱洋公路隧道围岩收敛变形数据的模拟,对DGM(1,1)模型在工程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经计算发现,有必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灰色模型来模拟;在隧道围岩收敛数据接近全指数增长时,用DGM(1,1)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模拟隧道围岩收敛数据。结论对于公路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隧道压力波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模型,对高速列车经过隧道所引起的压力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英国Patchway隧道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维数值模拟波形与实测波形吻合,为今后高速铁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隧道气动效应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营隧道内空气温度的合理预测有助于改善隧道内部环境。为了准确预测分析运营隧道内气温,引入传热第三类边界条件,耦合隧道径向及轴向二维轴对称的围岩温度导热方程与洞内气流温度方程,推导出隧道空气温度和内壁面温度的分析解,该分析解法与文献报道数值解法计算得到的巷道内气温差值在0.5℃以内。以武汉长江隧道为例,对运营隧道内的空气温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洞内气温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差值大多在1℃以内,且温度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分析解的正确性;随着风速的增加,出口气温不断降低且降幅逐渐减小,即降温效果已逐渐不明显,表明运营隧道内的风速控制需综合考虑降温效果和动力消耗。  相似文献   

14.
用双参数法(车速和驱动轮扭矩)对汽车行驶工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全面反映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实际负荷状况,有利于建立汽车动力传动系的数学模型,对传动系进行优化设计并根据实测载荷进行疲劳寿命设计和室内台架模拟试验。本文根据试验数据的二维概率分布规律,编制了新的计算机双参数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灰色系统模型对非等时距隧道变形预测的预测精度,运用非等时距GM(1,1)模型对隧道围岩变形进行预测,利用Matlab7.1平台编写了隧道围压变形预测程序,结合张涿高速隧道围岩收敛变形实测数据,进行了变形预测及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非等时距GM(1,1)模型可以应用于施工进度指导及安全系数评判。  相似文献   

16.
由于空气流动受到隧道壁的限制以及空气的可压缩性质,大客车进入隧道和通过隧道时会产生相当大的瞬间压力,这种压力效应会增大汽车运行阻力。推导一个综合的准稳定流计算法,根据与特征线法计算结果以及原型汽车阻力测量数据所作的比较,证明此法用于非稳定流动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以某地铁工程区间隧道为例,采用通用的FLAC程序对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在不同注浆压力条件下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在工程地面条件允许的沉降范围内,提出了合理的盾构施工同步注浆压力及相应的控制沉降措施。  相似文献   

18.
深埋长大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湿热环境不仅对施工安全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预先改善深埋长大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热环境,根据隧道三维围岩温度场的理论数学模型,并将隧道潮湿围岩壁面在水分蒸发情况下的显热量和潜热量考虑在内,分别推导出隧道内风流在水平流动方向和倾斜流动方向的换热量,进而推导出隧道围岩内部温度的计算模型及隧道内风流温度和风流湿度预测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编制出隧道内部风流温湿度的解算程序,并且基于隧道围岩内的热传导及隧道中风流的热湿交换对隧道内部风流温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已知的原始参数并根据编制的解算程序可以分别计算出隧道内部不同时间段、不同隧道推进长度的风流温度和风流湿度;对隧道内部风流温湿度进行预测计算时可以将隧道入风口的温度作为预测计算的输入初值;隧道围岩壁面的潮湿率对风流的温度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在建隧道风流温湿度的实测与程序结算的结果对比可知解算软件在隧道施工热环境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结合实际案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程序软件包对建筑基坑临近某既有隧道的施工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得出基坑开挖卸载会引起隧道发生向上的竖向位移及靠向基坑的水平位移。最大位移均出现在正对基坑开挖的隧道位置,且呈现距基坑水平距离越小,位移越大的特征。基坑开挖后,隧道最大竖向位移值为2.8 mm(竖直向上),最大水平位移为-0.4 mm(靠向基坑方向),其影响程度很小,属安全可控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防火救灾技术一直是隧道工程界所关注的焦点.该文针对目前国内公路隧道通风计算大多依靠手工计算的现状,编制了公路隧道网络通风解算程序.结合苍岭隧道通风设计资料,提出了苍岭隧道火灾工况的通风方案,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