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城市轨道网络化日趋完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立足于目前西安机场线与地铁14号线具备的基础条件,分析两者后期互联互通的可能性:重点分析了机场线与西安地铁14号线互联互通运营具有较好条件,及实现互联互通贯通运营后,将会大幅度提高机场线客流量,使乘客体验更加便捷;建议机场线按照互联互通标准建设预留系统接口,为将来与西安地铁14号线的贯通运营提供设备、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南京地铁机场线与宁溧线贯通运营后,将采用南京南—无想山大交路嵌套无想山一机场东、机场东—南京南两个小交路的运营方式,两个小交路同时在机场东站折返。机场东站存在配线比较单一、大小编组混跑、相对方向接车等多种不利因素,行车组织风险较大。深入剖析行车组织、道岔故障、联锁故障、列车故障救援4个方面带来的风险,并针对性进行专项评估和研究,提出相关的防范建议,更好的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市区线与郊区线贯通运营的情况,以北京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为例,总结贯通运营的条件、技术标准、实施方案等。回顾1号线和八通线的建设历史,梳理一八贯通的规划条件,总结国外轨道交通市区线与郊区线衔接的经验,借鉴东京案例,分析八通线在早期规划设计阶段的不足,论述一八贯通改造的必要性,整合贯通改造技术标准,提出不低于既有线建设阶段设计标准的原则,并通过比选确定采用4组道岔连接的贯通方案,方案兼顾贯通和分段两种运营组织模式,既能提供更精细化的客运组织,又能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最后为了在施工中保持线路运营和场段功能,采用三阶段方案逐步贯通,取得良好的改造效果。新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北京地铁1号线为优化线路衔接关系进行的成功改造,谱写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上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有轨电车与民航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开展有轨电车机场线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已开通运营的有轨电车机场线概况进行梳理,得出有轨电车机场线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然后从政策支持、功能定位、建设需求、竞争优势4个方面分析我国发展有轨电车机场线的可行性;最后从线路运营模式选择、交叉口设计及管理、换乘接驳、舒适度标...  相似文献   

5.
延伸线信号系统与主线信号系统实现贯通是影响地铁开通运营的关键因素,以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信号系统为例,介绍信号系统贯通测试的关键环节,以实现在不中断主线正常运营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延伸线与主线的贯通运营的目标,为后续分段开通线路提供指导和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铁大兴线5月22日开始车辆调试,开通后将与北京地铁4号线实现贯通运营。乘客届时将可以从大兴线的最南端起点站直接到4号线的最北端终点站,而“地铁大兴线”的名称也将取消,统称为4号线。实现贯通运营后,整条线路全长将达到约50km。  相似文献   

7.
日本成田机场快线对市郊快线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郊快线是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成田机场快线建设情况和运营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市郊快线在制式选择、运营组织及票价政策上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2013年5月5日,北京地铁10号线丰台站、泥洼站、角门东站正式开通试运营,标志着北京市第2条地铁环线全线正式贯通运营。10号线全长57km,贯通后共设有45站,单程运行时间约104min。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总结国内外机场线运营模式及机场航站楼轨道交通车站特点的情况下,结合北京市新机场的选址和规模,提出北京市新机场线的运营模式和车站布置。在总结国际先进机场系统车站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阐述对北京新机场线的车站分布要求,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在联通机场枢纽与城市中心区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形式,统称为轨道交通机场线。截至2020年末,中国已有35个城市的38个机场连接轨道交通线路;另有在建线路23条,涉及19个机场;尚在规划线路35条,涉及29个机场。统计已经运营和正在建设、尚在规划的轨道交通机场线基本情况,结合国内外机场线的成熟经验总结了机场与轨道交通(简称“空轨”)协同运营的情况,并提出轨道交通机场线与机场的协同运营的建议,包括运营时间、票制票价、场站衔接、客流应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北京地铁机场线无人驾驶系统及其运营模式特点。结合北京地铁机场线的实际应用,讨论了无人驾驶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和故障情况下的运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贯通线故障自动处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力贯通线是铁路行车设备,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营安全。本文分析了贯通线的特点及故障处理的现有方法和装置。根据流动波理论的折射和反射原理,在线检测故障电压、电流波产生的折射和反射系数,研制开发出新型的贯通线故障自动处理系统装置。经实际运行表明,该装置对贯通线的故障诊断、处理准确,性能稳定,适合现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温立光 《电气化铁道》2018,(4):77-78,87
根据包满铁路所在地区的地质、自然条件,针对电力贯通线一期工程运营后出现的问题,在二期工程建设时进行改进完善,以提高电力贯通线供电的稳定性,实现工程建设强本减末、强基达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巴黎RER线与上海R线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通过对巴黎RER线与上海R线的形成背景、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了两线的功能定位。并从站间距、共线运营、线路设置、运营组织等角度分析比较了线路特点。最后建议上海R线应贯彻“以人为本、按需设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车站基本分布理念;并从线路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建设成本,扩大服务范围的角度出发,在郊区范围内增加市郊铁路制式的支线;对其分段运营模式与贯通运营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重庆市轨道交通5号线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5号线与其支线在歇台子片区的运行方式与接线方式进行研究。根据5号线与其支线既要独立运营又有预留贯通运营的需求,提出3个线路方案进行研究,线路通过修建渡线、联络线等配线形式预留贯通运营条件。从地形条件、周边现状、线路运营、车站使用功能、施工难度、建设影响、技术经济性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方案3(即半-歇-奥-石走向)具有明显的优势,建议5号线与其支线拆分独立运营。  相似文献   

16.
武汉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近期与20号线贯通运营。该线是联系天河机场、武汉高铁站和东湖高新区的市域快线,同时也是一条机场线。19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线网中第一条市域快线,车辆选型对后续市域线具有示范作用。根据线路特征、功能定位,对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车型选择、列车编组、站席标准、车门、城市值机(行李托运)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19号线的车辆选型方案为:最高运行速度120 km/h(线路预留140 km/h条件),6节编组A型车,DC 1 500 V架空接触网供电,具备较高乘坐舒适度且能满足值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机场线按照服务功能和运营模式主要分为城轨线的延伸线(复合功能线)、机场专线、机场线与城轨线共轨等3类。郑州市结合航空港区开发建设的规划背景,从加强航空港区与中心城区联系,带动和促进沿线组团的建设和发展,体现与机场城际的差异化服务水平,提升客流效益角度,采用由轨道交通2号线直接向南延伸经龙湖镇、华南城、孟庄镇和航空港北部片区进入机场的复合功能机场线方案。同时,预留线路延伸、与中心城区线网形成多点多线换乘的条件。目前工程已建成通车,从运营效果来看,客流效益良好,实现预期目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机场线是我国修建的第一条市区通向机场的专用轨道交通线路,修建后可保证市中心区和机场之间交通流及时集中和疏散,缩短旅客进出机场的旅行时同.介绍了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线路功能定位、交通制式选择、线路设计方案、技术标准、运营模式的研究情况.认为采用直线电机交通制式选线时更加灵活,可以避开环境敏感点和制约因素,对城市的环境及景观影响小,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近些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线高速发展的原因,对我国在建及运营的轨道交通机场线进行统计,发现其中机场专线占比极低。进而,从政策、客流适应性、乘客体验、旅行时间、发车间隔、经济性等多个角度,分析轨道交通机场线的特点以及复合功能,机场线和机场专线之间的功能差异,发现复合功能机场线更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在于客流效益上的优势,此外在服务水平上也具有独特优势,而专线的适用性更多体现在满足一些特定条件。最后,从建设时机、模式选择、系统规模、技术标准及衔接的角度提出规划建议,供其他准备建设机场线的城市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广州轨道交通13号线的工程特点,并根据客流特性提出线路拆分的设想。从线网形态、客流需求、工程实施等方面选择拆分点的位置,再通过对贯通运营、拆分运营、组合运营三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最后,综合考虑建设规划、工程投资、牵引能耗、功能定位及旅行时间、运营组合性等因素,得出优先采用贯通+拆分的组合运营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