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西客运专线干庆隧道通过我国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的第四系、第三系等新生代地层,此套地层以粉质黏土、砂层、黄土为主,地层分布随机,且砂层富含上层滞水性质囊状水,在施工过程中多次涌砂涌水。针对大断面客运专线隧道穿越第三系富水复合地层施工技术难题,研究提出隧道掌子面稳定措施和超前预加固措施,有效解决涌砂涌水问题,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重载铁路隧道长段落穿越第三系富水砂层,隧道开挖后,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富水砂层颗粒随水流失、粉质黏土含水率增大,诱发掌子面砂层、粉质黏土等变形失稳,局部甚至发生涌砂、突泥、突水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为此,根据地层性质及成因分析,采用理论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动态设计,确保施工安全。设计中采用了对围岩超前预注浆加固封堵地下水、掌子面玻纤锚杆注浆提高核心土的整体稳定性,拱部超前大管棚预支护控制围岩变形,长导管泄水降压降低周边砂层的含水量,施工过程"快挖、快支、快封闭"的原则,从而实现安全开挖,快速通过的处理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铁道建筑技术》2011,(7):7-I0003
海南东环铁路美兰机场隧道全长4600m,全隧按明挖顺作法施工,基坑深9-19m,宽14-44m,地层地质为粉土、粉质黏土、砂层,区域内地下水以微压承压水为主,含水量中等~丰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深圳地铁一号线西乡一固戍区间单线和双线隧道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分析,总结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埋深、地质条件、注浆量、施工参数等因素对地表沉降的影响.随着隧道埋深增大,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增大,而地表的最终沉降量逐渐减小.淤泥质层、富水砂层、粉质黏土层受到扰动后稳定缓慢,后期固结和蠕变残余形变引起沉降相对较慢,沉降量较大.注浆量充足,使隧道临时支护结构稳定,地表沉降变化平缓,最终沉降量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区域第三系上新统粉质黏土的工程地质特性,采用室内室外试验、现场监测的方法综合分析粉质黏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经过大量实测数据分析,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粉质黏土隧道初支位移与时间的对数函数关系的规律,总结隧道施工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特点。  相似文献   

6.
干燥粉细砂层大断面斜井转入正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干庆隧道3号斜井转入正洞施工中,成功运用了梯形断面弧形巷道垂直挑顶直接转入正洞的施工方案。就干燥粉细砂层地质,针对不同部位综合采取了密排超前小导管注改性水玻璃加固砂层施工技术、多台阶分部开挖法、侧壁超前旋喷咬合桩加固砂层施工方法、强刚度特殊结构门架技术和控制支护脚部下沉施工技术,分别阐述了其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该技术可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和控制流砂、涌砂甚至砂层滑塌等现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含水上第三系粉质黏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初期支护变形、开裂甚至整体塌方问题,一直困扰着隧道建设。本文依托晋中南铁路通道工程某隧道典型实例,结合现场调查、隧道监控量测,探讨含水上第三系粉质黏土隧道的变形特点,研究其支护措施方案,为同类围岩条件下的隧道建设设计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研究结论:(1)上第三系粉质黏土隧道两侧边墙变形是拱顶沉降变形的1.5~2.0倍,且两侧边墙变形的稳定时间较长;(2)上第三系粉质黏土隧道的变形时空效应明显,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空间上往往发生大变形问题的位置不在掌子面,而在掌子面后方15~25 m的位置,即侧墙变形空间效应影响范围为3D~5D(D为开挖洞径);(3)隧道开挖后,采用强初期支护措施,有利于抵消含水上第三系粉质黏土围岩变形的时空效应,在未施作二次衬砌前,提供足够的抗力以抵消围岩的变形;(4)该研究结论可应用于同类土质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中。  相似文献   

8.
金沙洲隧道出口暗挖段地处粉质黏土、淤泥质土、岩溶发育等不良地质,由于工期紧迫,在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快速施工中,采用了超前地质预报、"H"注浆超前预加固、下穿煤气管道、隧道涌水处理等关键技术,使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9.
水平旋喷技术在城市地铁富水砂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地铁五号线西大区间矿山法暗挖隧道顶部处于富水砂层中,砂层的自稳性较差,容易造成隧道突水、涌砂和坍塌现象。通过采用水平旋喷桩技术,在暗挖隧道拱顶形成一个水泥与砂层混合而成的环状帷幕体,对原土体进行了改良,不仅克服了富水砂层自稳性差的弱点,而且起到了抗变形、防流沙、防渗透的作用,保证隧道掘进安全。  相似文献   

10.
程文才 《铁道勘察》2012,38(4):81-84
结合广珠铁路岩溶地区广清高速特大桥、白坭河特大桥等桥梁桩基础的施工实践,分析了该岩溶地区的岩溶情况及特点,指出岩溶地质情况下桥梁桩基础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地表塌陷的发生机理,阐述了该岩溶地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桥梁桩基础厚覆砂层处理、溶洞处理、邻近敏感点处理、偏孔和斜孔处理、钢护筒选用等施工技术方案。提供了穿过砂层直接嵌岩桩基础施工方案及应用实例,以及穿过砂层和溶洞的桩基础施工分别采用回填片石夹黏土方案、压力注浆方案、钢护筒跟进方案及应用实例等较为详实的施工具体技术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地表动态井点降水在沈阳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阳地铁一号线云峰北街站-沈阳站区间,地处浑河古河道,围岩土质为砂层、中砂层、粉质黏土层,含水量非常丰富.隧道开挖后,地下水将大量从工作面渗出,势必导致地表沉降量严重超标.为了隧道的施工安全及控制地表沉降,决定采用管井井点降水.文章详细地介绍了降水设计原则、管井构造及施工要点、降水动态监测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新近系砂岩地层中隧道建设出现的涌砂灾害发生机理,以银兰高铁香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涌砂现象进行分析,从围岩粒径组成、岩层含水率、含泥量等方面出发,对该类地层中出现的涌砂机制进行探讨;其次对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加固措施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加固措施未能达到预期的原因;最后对采用的“帷幕注浆+地表降水”方案进行说明。研究表明,(1)新近系软岩隧道涌砂现象主要与颗粒大小、含水率、含泥量和临空面受力有关。(2)当砂层含水率增加到20%时,涌砂现象加剧导致大面积滑塌。(3)针对不同的涌砂规模采取了超前小导管结合后退式注浆方式加固以及洞内降水措施,由于细砂含量高和地下水的影响,效果未达预期;采用帷幕注浆和地表降水方式进行围岩加固,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地铁盾构隧道旁通道冻结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上海地铁M8线施工实例,介绍了在粉质黏土地层中施作地铁盾构隧道通道的冻结法施工技术,包括冻土帷幕厚度设计、冻结孔布置、冻结施工参数、冻结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通过软弱地层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南—岔)盾构区间工程,线路呈S形曲线,地层多为粉质黏土。本文介绍了盾构机通过软弱地层时地面建(构)筑物的沉降控制、距离小半径施工时盾构姿态控制、减少长距离小半径隧道中电瓶车车轮磨损控制、上软下硬地层盾构的推进控制、盾构刀具磨损的控制措施、以及盾构机通过全断面硬塑状粉质黏土时的盾构参数,解决了富水砂岩地层盾构机的推进、盾构机通过中间风井和大坡度贯通进站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关角隧道进口Ⅱ线工程地质情况、塌方的原因以及穿越砂层隧道坍方区的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坍方情况描述、塌方处理和穿越坍方区施工步骤与技术措施。施工实践表明,所介绍的施工方案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以中缅油气管道穿越铁路防护工程为例,分别介绍云南省内管道穿越铁路顶管、框架涵及隧道3种防护形式。由于云南地区地质复杂,结合项目特点,详细对顶管减阻、高水位淤泥质粉质黏土中框架涵顶进及粉细砂地层暗挖隧道防护措施进行了论述;同时对高压油气管道穿越铁路防护工程防火防爆设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径地铁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如意坊站前折返线18m跨径隧道工程实践,针对在高富水的厚淤泥质砂层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跨径地铁隧道施工,通过改进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以及应用搅拌桩与旋喷桩技术预加固改良地层、大管棚超前支护,有效防范隧道坍塌,控制隧道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8.
厦门海底隧道在海域浅滩段有长约610 m穿越富水砂层,是该工程施工的难点.介绍了隧道穿越该段富水砂层的施工方法.阐述了地下水控制和砂层加固处理的关键施工技术.该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和降水井控制地下水,并与隧道内采用超前预注浆固结砂层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已安全穿越砂层最危险段,可供同类地质条件下的地下工程施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铁软土地层盾构施工沉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古城区地质主要属于秦淮河古河道区沉积地貌单元,第四纪松散层。该区域内的地铁隧道线位一般位于各类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及其交互沉积层。同时,古城区地面建筑密集、年代久远。本工程通过针对性的盾构选型、掘进参数的动态管理及采用厚浆同步注浆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软土地层中盾构施工沉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断层坍落体的隧道掘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北良疏港公路隧道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措施,指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避免了塌方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