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正积极推进中的泛亚铁路,紧密连接我国云南省和东盟各国,已成为"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AMBDC)"的核心项目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的重要交通项目。泛亚铁路的建成,将构筑起连通东盟-中国-欧洲各国的第三亚欧大陆桥,使中国成为连通东盟和欧洲各国的纽带,融合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周边国家经济的崛起,对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联系、促进云南省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发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老泰铁路连接线是打通中老铁路和中泰合作铁路“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工程,也是形成泛亚铁路中通道运输能力的关键环节,对促进区域国家合作与发展,造福沿线地区人民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老泰铁路连接线建设进度,泛亚铁路中通道的运输能力尚未形成,也不利于中老铁路整体运输效益的提升。本文对老泰铁路连接线功能定位、客货运量、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通关模式、线路走向、换装方案、新建湄公河特大桥方案、跨境列车列控模式等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论:(1)推荐采用中国铁路标准、准轨系统,单线(预留双线条件);(2)推荐采用两地两检通关模式、两侧均设换装站;(3)于既有桥下游约30 m新建湄公河特大桥,桥墩对孔布置,为三线桥;(4)跨境旅客列车在本线区间CTCS-2和CTCS-0列控模式自动切换;跨境货运列车在本线运行维持中老铁路机车信号与列车运行监控装置结合模式不变;(5)本研究成果对跨境铁路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欧盟铁路丧失货运市场的教训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荣朝和  李瑞珠 《铁道学报》2001,23(3):104-108
分析了欧洲铁路逐步丧失货运市场的教训,认为固守传统的国际联运模式,不能提供满足欧洲统一市场形成所需要的高效率跨境运输,是欧盟铁路输给公路竞争者的主要原因;认为造就能够适应市场并有效利用运输网络提供优质运输产品的运输企业,是提高铁路竞争力的关键,而单纯依靠政府给予支持或降低运价,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认为欧盟铁路由于网络分割造成的这一教训,可以为我国铁路重建运输企业的改革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悦 《铁道货运》2014,(5):42-45,51
我国铁路冷藏运输起步较早,但近年来由于公路冷链物流运输的兴起,铁路冷链运输市场份额逐年减少。通过对我国冷链市场和铁路冷链物流现状的梳理,在分析铁路冷链运输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从装备研发、冷链通道建设、相关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铁路冷链物流运输发展的对策,对铁路冷链物流运输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2022年1月1日,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就此正式启航。跨境铁路运输是我国国际货运的重要方式,随着RCEP协定的实施,跨境铁路在推动中国与RCEP成员国紧密相连的同时,也为我国构建全球经济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检验检测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之一。以欧盟为例,研究分析其铁路设备和产品的相关技术标准,并与我国相应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我国铁路"走出去"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互认现状,分析中欧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互认存在的阻碍,提出铁路产品检验检测及实验室国际互认机制、检验检测支撑铁路设备贸易便利化关键要素以及互认评价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中铁物总供应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中国铁物中老、匈塞等国际项目,努力提升跨境运输、陆海联运、班列直达等国际物流能力。在前期取得中老铁路钢轨运输、匈塞铁路物资专列发运等圆满成功的基础上,近期,承接了安阳市铁路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扣配件、钢横梁跨境运输业务,实现"一带一路"国际物流业务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市域(郊)铁路跨线运营模式、快慢车开行、交路设置等运输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总结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其功能定位、客流特征,得出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需满足公交化、快速化、多样化、舒适化、便利化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市域铁路与相邻线间的运输组织模式以及单条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得出市域(郊...  相似文献   

9.
日本铁路立法是不同历史时期政府铁路产业政策的法律化,表现形式分为铁路法律和铁路省令。日本铁路改革促成日本现行铁路法律体系的形成,其突出特点是为铁路改革进行专门立法。日本铁路法律体系主要包括铁路改革法、企业法、行业管理法、运输合同法、铁路建设法和劳动法等方面的内容。日本铁路建设法律制度重点包括日本铁路建设企业法律制度和铁路建设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对我国铁路建设投融资制度和铁路建设管理体制的建设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先行和基础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发展和完善,中国运输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尤其是在铁路、公路和航空这三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在这三种不同的运输方式日益激烈的竞争之间,决定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体现在服务质量上。运输服务质量对于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运输企业在运输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对铁路、公路、航空三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服务质量特性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等级运输通道的潜在运输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运输需求与运输量的概念对比提出潜在运输需求的概念,并从需求弹性角度阐述了在运输设施恶劣条件下修建高等级通道时,潜在运输需求的产生机理,最后以崇明越江通道为例说明了潜在运输需求的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链接式运输方案是一种基于时效的行包运输方案,是时效运输产品日常运输组织的依据.链接式运输方案优化编制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设计基于数据驱动的开放式软件架构,包括数据库、数据维护、方案管理、方案编制、数据计算引擎以及数据交换接口.该架构以数据计算引擎为核心,数据计算引擎与方案编制等数据展现模块相对独立,可以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系统造成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开发新的数据计算引擎的方式来完善系统方案生成的优化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苗晓雨 《中国铁路》2018,(12):90-95
总结我国铁路货车发展现状,分析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对货车发展的影响,预测"十三五"期间需求发展趋势,结合未来机车车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制约货车装备发展的主要参数,提出我国货车未来发展方向是推进重载运输,逐步实施第四次升级换代,增加货运效益;发展集装化快捷运输和多式联运,促进铁路运输和其他物流渠道融合发展;发展专业化运输,扩大高附加值货物运输。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铁路短途旅客运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客流结构的变化趋势,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短途客运在旅客运输市场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铁路应该大力发展短途客运.结合有关国家的实际经验,对发展短途客运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乘设施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效益和整体服务水平.从设施能力适应性、换乘安全性和换乘便捷性三方面建立换乘站换乘设施的评价体系,提出评价指标的含义和定量计算方法.以北京复兴门换乘站为例给出具体的分析流程,对未来换乘站的设计以及已运营换乘站的设施设备和运营组织改进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个人快速交通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快速交通将进入商业化运营.对个人快速交通的发展历程、类型与技术经济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依据其目前实施情况,给出了可能的应用方向.个人快速交通较适合在下列场合使用:特定场所(如机场、高档开发区等),都市繁华区域短距离联系,市郊有较高活力的区域.为我国城市交通选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综合运输客运结构是区域客运特征的反映,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客运要求的体现.“十二五”期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客运结构需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借鉴国际客运结构的发展规律,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综合运输客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从单条线路独立运营向多线甚至网络化运营的实际情况,从技术装备及运营管理角度探讨了多线或网络化运营时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分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运营管理角度提出了合理的运营模式。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应包括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之间衔接的一体化和票制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交通发展趋势及两种交通体系特点简要论述铁路提速的必然性;铁路提速给军事运输带来的效果和新的要求;以及铁路提速后军事运输应改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铁路货物运输的随机过程分析和及时送达概率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过程理论,分析铁路运输系统中货物及时送达的概率分布,得到货物运输延续时间的平均值,为实现用户要求的运到期限提供了合理保证,并可通过评估与货主商定的运到期限与实际货物送达时间误差的概率,来找到货物及时送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改进货物送达流程。最后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