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局级客票系统目前部署于铁路局的同一物理机房,系统处于单中心运行状态,一旦机房环境出现故障,客票业务连续性难以保障。本文着重分析和研究铁路局级客票系统业务、结构和数据同步关系;结合虚拟化技术,设计了铁路局级客票系统双中心双活架构,该架构具备系统可靠性高、系统规模扩展灵活、系统处理能力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局集团公司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铁路局客票系统)存在难以全面把控网络安全态势的问题,从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态势评估与预测及态势感知可视化3个角度,研究铁路局客票系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技术,提出适合我国铁路局客票系统安全保护场景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可视化方法,可为铁路局客票系统的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铁路客票系统当前售票应急情况,提出基于虚拟化对铁路局售票应急方案优化的研究,解决当前应急方式存在的降级响应问题。研究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技术、双中心双活应急互备技术在铁路局客票系统中的应用。为铁路局客票系统设计的两个双活生产中心可以同时工作,达到互为应急备份且提供正常开展业务的效果,提高客票系统的处理能力、可靠性与稳定性,从而整体提高业务的应急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
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客票系统)是覆盖全国铁路的大型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由铁道部客票中心、铁路局客票中心、车站售票系统三级联网构成。客票系统规模大、子系统多,计划管理系统在铁路客票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计划管理系统在客票基础数据正确维护完成的基础上,具有实现列车计划编制、列车席位生成、列车席位调整、售票组织策略制定、售票控制策略制定等一系列功能。列车席位的正确生成和灵活调整保证  相似文献   

5.
全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建设,在部客票系统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各铁路局积极贯彻落实广州会议推进计划,今年以来地区中心建设不断取得可喜成绩。在1997年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铁路客票系统支付方式趋于多样化、网络化,运营管理模式逐步智能化的同时,铁路客票系统的信息安全将面临更大威胁。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铁路客票系统的信息安全现状及需求,设计符合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四级要求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提出"一个中心支撑下的三重防护体系"结构,并构造形式化的安全策略模型,划分以铁道部客票中心、地区客票中心和车站客票系统为核心的三级安全区域。采用整合的安全管理中心制定和下发访问控制策略及事件响应机制,对客票系统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实施统一标记的全程访问控制,跨级对所有设备进行统一配置和监控,以达到系统的信息安全整体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0前言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简称客票系统)自1996年开始建设,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建成覆盖全国的超大型售票网络,实现了全国联网售票。目前,全路拥有1个铁道部客票中心、18个铁路局(公司)地区客票中心。售票渠道包括窗口、自动售票机、互联网、电话、代售点等,其中售票窗口约25000个,自动售票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概述该标准中安全管理中心的定位及主要功能;结合铁路客票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要求,依据该标准提出面向铁路客票系统的安全管理中心的初步设计,以实现系统网络安全的集中管控,满足合规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系统高效性的需求,使应用信息系统在结构、规模、功能、技术方面日趋庞大与复杂。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系统结构复杂、节点众多,包含1个铁道部中心、18个铁路局(公司)中心、上千个客运车站;系统功能复杂,包括售票、退票、废票、改签、挂失、余票等车站业务功能,调图、计划、结账、清算、营销等中心业务功能;系统技术复杂,采用了多种网络设备、主机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票席位自动化搬迁系统用于主中心和负载中心席位相关数据的实时搬迁,解决席位服务器非天窗时段的自动负载均衡问题,快速恢复售票生产,提高客票系统运行效率。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了WPF、WebService等技术。2017年春运期间,采用该系统对武汉铁路局客票系统进行席位负载均衡调整,实践证明,系统有效、合理、科学,保证了该铁路局春运售票业务的平稳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柳州铁路局为更好地配合路局核算及利用票务中心的资源,结合现有的客票运行模式,设计了在铁路局非联网电子售票站及地区票务中心之间通过实施畅通工程复制客票基础信息,及时上传电子报表等售票信息,保证非联网站售票的正常进行。介绍了畅通工程的设计方案、系统组成及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数据维护在客票系统中主要是完成路网数据、业务参数、票价数据、列车数据等基础数据的维护功能,基础数据管理是铁道部、铁路局和车站的各项客票业务正常运行的前提,需要在分布式数据库间实现数据同步。目前TRS5.2版本的全路性基础数据由铁道部统一维护,铁路局维护与本局相关的列车数据,车站数据维护只有查询和检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铁路计算机应用》2002,11(8):C002-C003
美国EMC公司近日成功为兰州铁路局客票系统提供了同城灾难备份的全面解决方案。该方案实施了以两台EMC CLARiiON FC4700为核心的兰州铁路局客票中心与兰州车站的同城灾难备份,是国内第一例使用MirrorView实现灾难备份的成功案例。系统实施背景 兰州铁路局客票中心作为兰州铁路客票生产的数据中心,承担着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近50个大型车站的联网售票工作,并实时向铁道部客票中心上传统计分析数据,接收车次、票价、计划等关键业务数据并下发到下属各站。兰州车站是兰州铁路局最大的车站,日售票万余张。售票系统能否稳定运行,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和社会安定,也直接影响到兰州铁路局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美国EMC公司近日成功为兰州铁路局客票系统提供了同城灾难备份的全面解决方案。该方案实施了以两台EMC CLARiiON FC4700为核心的兰州铁路局客票中心与兰州车站的同城灾难备份,是国内第一例使用MirrorView实现灾难备份的成功案例。系统实施背景 兰州铁路局客票中心作为兰州铁路客票生产的数据中心,承担着甘肃、宁夏、青海等省近50个大型车站的联网售票工作,并实时向铁道部客票中心上传统计分析数据,接收车次、票价、计划等关键业务数据并下发到下属各站。兰州车站是兰州铁路局最大的车站,日售票万余张。售票系统能否稳定运行,不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和社会安定,也直接影响到兰州铁路局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5.
10月25日至27日,全路客票发售为预订系统建设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是在全路上下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下召开的,是实现全国铁路联网售票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任务是总结一年来客票系统建设的经验,加强客票系统管理,推进地区客票中心建设。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作了重要讲话,铁道部总工程师华茂崑作了大会总结发言。部客票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工作小组成员、各铁路局、广铁(集团)公司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客运处、电务处主管处长、系统建设技术负责人,有关分局及所属较大车站负责人、铁科院、通号总公司等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客货服务     
铁路客票系统升级,火车票“变脸”细心的旅客会发现,最近购买的火车票样式和以前不一样了,火车票“变脸”了。这是因为铁路客票系统由4.0版本向5.0版本升级工作已在各个铁路局全面展开,并于8月底全部完成。铁路客票系统应用软件先后经历了1.0版本车站计算机售票,2.0版本地区联网售票,3.0版本全路联网售票,再到4.0版本。为适应铁路快速客运网建设和第六次大提速售票组织的需要,铁道部研究、设计和开发了客票系统5.0版本。新版本2005年12月在郑州铁路局进行试点,今年4月开始在全路全面推广。这次铁路客票系统升级后,火车票将由铁路客票中心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目前动车组列车车底上线情况,临时换型时铁路局、站车客运组织工作面临的困难,基于客票系统的广泛运用,提出“多合一”的售票组织方案,从而进一步优化客票系统功能,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影响力,对换型客运组织工作从作业流程、程序功能、信息渠道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铁路客票销售渠道和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客票系统的收入结账系统实现了针对多种销售渠道(窗口售票、自动售票、电话订票、互联网售票等)和多种支付方式(窗口POS、网银、手机、WAP、电话银行等)的收入结算、统计查询、核对账款等功能,并以文书报表或电子数据的方式,为车站、铁路局收入审核及统计部门提供了可靠、有效、完整的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中国铁路客运信息化事业的发展,跟踪国内外铁路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最新动态,交流铁路客票系统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及应用,由铁道科学研究院主办、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和佛山分院承办的“铁路客运信息化新技术研讨会” 于2002年10月24日至10月27日在广东佛山召开。铁道科学研究院及所属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佛山分院有关领导和各个铁路局的客运公司、客票管理中心、电算中心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灾害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发布,各铁路局分别开始建设灾害监测铁路局中心系统,并将既有灾害监测系统接入铁路局中心系统。本文根据铁路局中心系统的结构和既有灾害监测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接入方案,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