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域线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尚无设计标准.结合国外运营线路的经验,对广州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关键技术标准,并对广州地铁14号线快慢车运营模式的主要设计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各种城市轨道交通共线快慢车运营模式。根据现有广州地铁14号线与21号线共享列车资源的跨线运营要求,分析了实际跨线运营的场景,介绍了可行的信号系统跨线运营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州18及22号线长大区间、Y型交路等复杂运营需求,提出相应的快慢车运营解决方案,并通过仿真测试进行数据模拟,形成快慢车运行模式下的信号系统解决方案,为类似项目的信号系统设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铁郊区线路的逐渐增多,快慢车有了更多的应用案例。在快慢车运营方案中,快车、慢车在待避线如何有效、快速运行是信号系统的控制核心内容。控制策略可以从工程设计和ATS控制策略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本文结合典型车站布置,探讨信号系统控制策略,为快慢车信号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地铁21号线、14号线、知识城支线等3条相互联系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采用同一CBTC信号系统基础下,多线路列车跨线运营的可行性。重点讨论了列车跨线运营的CBTC子系统详细技术方案,并论述了不同运营场景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一些大型城市的轨道交通中,部分市域线已采用快慢车的运营模式。根据现有信号系统特点及需求,结合现场工程实施经验,优化快慢车混合运行对越行站的配线设计要求,以解决相关运营组织的问题。从信号角度出发,对现有的配线方式进行分析,为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市域线越行站配线设计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市轨道交通27号线与璧铜线贯通运营为研究背景,首先从线路功能定位及客流特征方面论述快慢车模式的适应性,并系统性地从快车停站方案、系统能力损失、快慢车开行对数及越行站设置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得到满足客流需求且可有效节省工程投资和乘客总出行时间的快慢车运营方案。同时,为给实际运营预留充足的灵活性,以越行站设置方案为基础,在设计阶段提出多套可行的快慢车开行方案以供实际运营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以判定其运营效果,为前期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快慢车运营模式的特点,提出4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对车站投资、车辆相关投资、运营能耗、出行时间的影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大于零,则说明快慢车运营模式社会效益良好,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小于等于零,则说明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方案,重新进行项目运营模式论证。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州地铁14号线一期和21号线开通初期的线路情况,提出采用快慢车及Y型交路组合运行模式的必要性。分析广州地铁14号线一期的客流特征,并结合配线特征,探讨快慢车及Y型交路组合的运营方式,确定合理的快车停靠站及避让模式。此外,从司机交路编制、道岔故障、晚点影响、客流组织、降级行车等方面分析运营组织中的难点,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广州地铁14号线的线路特点,重点研究在快慢车混合运营的线路中,如何合理设置越行站交汇避让的管理策略,在保障快车通过能力的同时,提高慢车的运营效率。对不同的交汇避让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轨道交通市域快线在超大城市中大客流组团间的功能需求,以深圳轨道交通市域快线为例,从快慢车运营模式、车站布设形式、工程可行性和工程投资四个方面,分析研究适合该线路的快慢车运营模式,并根据线路实际条件提出单向三线快慢车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CBTC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实际应用,地铁运营部门在运营初期会根据既有信号系统降级运营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行车组织规则或降级运营规章制度,确保在信号系统CBTC故障情况下地铁线路仍能够安全高效运营。天津地铁2、3号线作为国内较早采用庞巴迪公司CITYFLO650信号系统的地铁线路,在开通试运行初即实现了CBTC,积累了一些CBTC降级运营的经验。以天津地铁2、3号线为例,介绍天津地铁2、3号线信号系统降级处置的经验和方法,对地铁行车组织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创新。  相似文献   

13.
对快慢车运营模式下ATS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ATS在快慢车切换、慢车避让策略等方面的设计方法,并通过运行场景分析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图编制软件进行了设计方法验证,设计方法发挥了ATS系统对快慢运营管理的作用,为快慢车运营模式下ATS系统的实现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特征是进行运营组织的重要依据。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为机场专线,本文在分析总结客流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机场专线的客流特性,提出了开行站站停慢车、跨站停快车与快慢车组合3种列车开行方案。并对以上3种开行方案的旅行速度、旅行时间及配属车辆数进行计算,比选各方案的优缺点,得出开行快慢车组合形式的开行方案为一期工程较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分析比较6号线采用的3种运营模式,提出采用快慢车共轨运营模式,不但可以加快通州新城与主城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应用牵引计算软件,提出快慢车共轨运营模式过站速度、旅行速度、舒适度等运营指标。结果表明,6号线在尽量降低对慢车影响的前提下,提高了快车的运营效率,以较小的土建代价,取得了较好的运营效果,提高了地铁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既有研究大多局限于站站停列车运行条件下的地铁节能坡优化,为解决快慢车组合运行条件下市域快线节能坡优化问题,在对列车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组合运行下列车运行能耗表达函数,并构建以运行能耗最小和列车运行时间偏离最小为目标的节能坡优化模型,并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设计快速求解算法。通过广州市域快线18号线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模型与算法能够有效求解节能坡设计方案,相对于原始方案,优化方案在保持运行时间小幅变动的前提下,使列车牵引能耗降低了15.2%~25.2%。并发现快慢车的不同比例对节能坡设计方案和节能效果有影响,慢车比例越大,方案的节能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能利用率,满足多种客流需求,我国已经开始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部交通需求问题,鉴于其主要为地下线,工程复杂且造价高,不能照搬国铁的模式,应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快慢车行车组织设计理论体系,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技术规范和设计原则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通过对快慢车行车组织模式体系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设计阶段考虑快慢车运营模式需重点研究系统能力损失确定、快车停靠站确定方法、越行点确定方法、越行站配线设计比选、越行方案评价理论方法等内容;(2)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工程设计领域提供组织快慢车运营设计的依据,也可为既有线在运营阶段,利用既有设施组织快慢车运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有效提升运营服务品质的途径相对较少,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作为一种大胆尝试和创新突破,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需求。针对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的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根据不同线路特点和运营需求,提出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的 4 种方法,分别是利用大的行车间隔开行快车、利用交替式跨站停车开行快车、利用故障停车线开行快慢车、利用小交路折返开行快慢车。结合国内外应用实例,对各种方法的开行原理、优缺点以及运营要求等进行详细分析,并介绍既有线路开行快慢车需要改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假定出行者可选择道路公交和市域轨道交通快线2种出行方式,在分析乘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建立市域轨道交通快线的快慢车开行方案双层规划模型,用以研究弹性需求下多方式交通路网中市域快线快慢车开行方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选取某中小型城市的市域轨道交通快线进行了算例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早高峰时段以1:5的比例开行快慢车,选择市域快线出行的乘客量将增加16.71%,总运营效益将提高13.26%。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轨道交通21号线为例,从信号专业的角度,明确满足快慢车混合运行“越行站越行线停放故障车”的具体行车运营需求;结合工程实际,重点分析在该运营需求下,信号系统对越行站越行线有效长度的设置要求;着重讨论依据该需求衍生的“越行线阻塞运营调整”和“越行线单点计轴受扰”2个运营场景,旨在为其他快慢线线路关于越行站轨旁信号系统布置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