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目前地铁隧道地下导线网布设形式易受旁折光影响、控制点使用困难和横向贯通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自由设站连续传递法的地铁隧道控制测量新方法,将稳健抗差估计理论和方差分量估计理论综合用于设站点三维坐标复合迭代高精度定权,结合IGGIII权函数推导地铁隧道Helmert空间自由设站间接平差数学模型及其线性化误差方程的严密公式。地面1︰1模拟试验表明:所提方法的数学模型可以合理确定三类观测值的权比,同时能够抵抗导线点受施工环境影响所含的数据粗差对解算结果的影响;与全导线网、交叉导线网、棱形导线网对比,新方法横向贯通精度高、网形强度强,是一种更为有效实用的地铁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方法,已在西安地铁6号线丈八四路站至丈八一路站区间隧道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平面控制网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平面控制网设计的研究,提出平面控制网的布网方法、精度设计准则。研究方法: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通过误差理论分析,反演推算各级控制网精度,研究控制网的布网方法和精度设计准则。研究结果:提出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平面控制网的布网方法及精度设计准则。研究结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投影长度变形限定值应不大于10 mm/km;控制网沿线路应不大于5 km布设1对相距1 km左右且相互通视的GPS点,在GPS点之间布设近似直伸附和导线,导线边长400~600 m;任意3个相邻控制基桩点位误差引起的角度中误差应不大于8″。  相似文献   

3.
深圳地铁三号线GPS平面控制网建立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介绍了深圳地铁三号线GPS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包括GPS控制网技术设计、外业观测、基线向量解算、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和已知点可靠性检验等。同时对地铁GPS平面控制网建立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线路GPS网中国家点的兼容性检验及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某线路工程控制测量工作,介绍了在线路GPS网中如何利用平面位置检验法进行国家点的兼容性检验和网中配置国家点的精度、位置、密度问题,以保证线路GPS网的坐标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精密测量控制网包括卫星定位控制网、精密导线控制网和精密高程控制网,定期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精测网进行复测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结合成都轨道交通11号线一期工程精测网复测实践,阐述轨道交通工程精测网复测的技术方案和外业测量过程,并对精测网复测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选取稳定性良好的起算数据进行严密平差;在地势平坦的区域,精密导线网测距边两化改正对整网精度影响可忽略不计;应及时对破坏重埋和变形超限的点位进行更新,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基准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际,对隧道洞外GPS平面控制网和导线网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长度投影变形的影响,使用常规方法从隧道进口推到出口的一对控制点导线坐标与GPS坐标结果有所差异,尤其是纵坐标相差很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某高铁一个测区为例,进行无人机影像差分GPS坐标和外控点坐标联合空三加密的计算试验,以分析有无像主点差分GPS数据、不同控制点布设方案对空三加密精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差分GPS数据进行区域网平差,可以有效提升区域网的高程精度,且外控点布设方案对空三加密精度的影响远小于加入像主点差分GPS数据对空三加密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凯  俞劲进 《铁道勘察》2009,35(4):41-43
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控制网检测的必要性,总结了检测前控制网方案的审核内容.针对GPS网检测与加密导线网检测进行了精度分析与评价,以杭州地铁一号线平面控制网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以京沈客运专线CPI级精密控制测量为例,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铁路精密控制测量进行试验。在CPI控制网重复基线、异步环闭合差、坐标重复性、相邻点坐标差之差、相对精度等方面,北斗系统与GPS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斗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平面精度可以满足CPI的精度要求,与GPS定位精度相当,说明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于高铁精密控制测量可行。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施工控制网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在测设城市轨道交通专用地面施工控制网时,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及贯通限差要求,确定地面施工控制网测设的必要精度指标,并充分利用GPS、精密全站仪等测量新设备和新技术,采用GPS和全站仪测距精密导线相结合联合布网,共同组成轨道交通地面施工控制网.实践证明,该网形结构简单,布设的测点少而精,测量工作量小,省功省时,是较为...  相似文献   

11.
冯夯 《铁道勘察》2004,30(2):62-64
中铁十六局集团在广州和深圳的某地铁项目中采用了全站仪定向导线为盾构机提供安装基准 ,在隧道内敷设强制对中精密控制导线 ,不断跟踪校核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工作站点的坐标 ,克服了管片旋转的不利影响 ,还用新型AFS自动陀螺快速定位定向系统检核精密控制导线 ,保证了大口径盾构掘进的精确贯通。  相似文献   

12.
由于铁路线路的狭长性,精测必须顾及地球曲率及投影对坐标的影响。向莆铁路地形复杂,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交错,本文结合其观测成果,加上其它高速铁路精测网的经验,对投影带和投影面选取进行投影变形的分析,探讨在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中控制网的布设、数据处理、投影带和投影面的选取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阐述地铁控制中心三种主流的规划方式——分散式、区域式、集中式,总结这三种规划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阐明广州地铁既有线路控制中心的规划方式,对广州地铁线网规划情况以及后续线路控制中心的规划方式进行分析,建议广州地铁后续线路控制中心采用区域式规划方式。最后,对控制中心规划的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误差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提出无砟轨道铺轨基桩控制网的布网新方法。按照五等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布设基桩控制网,对基桩控制网的三种布网方案进行精度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按照现行规范的精度要求,基桩控制网附合导线两端必须附合到线路控制网CPⅡ上。若将CPⅢ附合导线同时连接到CPⅠ和CPⅡ控制点上,原始数据误差对基桩控制网的点位误差影响非常大。试验结论对我国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地面实验网,用GNSS测量结果作为参考值,对交叉导线网、横控交叉网、菱形交叉网和中间自由测站点对网等网形进行同步实测,对各种网形就距离定权、距离角度方差估计、常规平差与稳健估计、加入不同精度的陀螺方位等进行测试计算,分析不同方法与处理参数对控制网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为提高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的贯通精度及可靠性,应尽量减少旁折光的影响,宜采用交叉导线网或中间自由测站的边角交会网形;有条件时应测量高精度的陀螺方位边,采用边角匹配抗差平差方法处理控制网数据。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隧道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方法,分析洞口投点的方法、投点的测量误差、投点对隧道控制网的影响,以及隧道控制网与铁路设计中线的关系。结合已贯通的多个特长隧道测量控制网实践,讨论在建立隧道施工测量控制网过程中,隧道洞口投点的必要性。得出结论:若采用交切放线法进行勘测,有必要布设洞口投点;若采用坐标法进行勘测,不宜进行洞口投点。坐标法勘测,可以先采用一点一方向将测量点投影至线路基础网平面,再将坐标转换至隧道内线路的平均高程面上,计算出隧道施工坐标系的坐标。现阶段,对于布设隧道测量控制网,不宜要求布设洞口投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隧道GPS控制网的布测特点,提出了利用“全球大地水准面推算平移参数”,将WGS-84坐标转换为国家实用坐标系和采用“直接投影法”计算隧道施工坐标以及利用“拟合法GPS高程改化,从而解决了GPS定位成果和常规测量成果间的三维坐标转换问题,另外,通过对垂线偏差性质的分析和研究,不仅找出了垂线偏差对隧道贯通误差的影响规律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而且,还提出了“依据两端洞口坐标传算起点的点位误差和定向边坐标方位角误差估算贯通误差影响值”和“依据点位坐标协方差阵推导控制网测量误差对贯通误差影响值”,这两种估算公式可分别用于隧道GPS控制网的设计阶段和控制网施测后的验后估算。  相似文献   

18.
地铁列车弓网系统的运行是地铁运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受线路周围环境影响,在地面及高架区段的架空柔性悬挂的接触网极易悬挂异物,影响地铁列车的弓网系统正常运行。针对地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升降弓操作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地铁列车过异物点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结合生产实际,探讨GPS网的位置基准和方位基准、依据国家坐标系已知点建立工程独立坐标、GPS网的整体平差和坐标转换以及GPS基线解算基准参考站的选择等问题,总结了GPS建立铁路客运专线平面控制网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区间盾构法施工地铁隧道的测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玉勤 《铁道勘察》2007,33(2):1-3,7
合上海地铁9号线的工程实践,根据盾构法掘进施工长区间地铁隧道的施工特点和贯通精度要求,以及采用的GPS测量、精密导线测量等方法,按照工程测量误差不等精度分配原则,对贯通误差进行合理的配赋,有效保证了长区间地铁隧道的准确贯通,从而验证了所采用测量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