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四川西部地区分布大量的全强风化卵石土(Q2、Q3)地层,该类边坡遇水易软化失稳,出现垮塌、溜坍等灾害。以川西铁路典型边坡工程为依托,利用颗粒流数值模拟分析该类边坡破坏及发展的全过程动态问题,研究坡率、坡高、含水率三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获得敏感性顺序,提出边坡设计时坡率、坡高的控制建议,为风化卵石土地层的边坡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论:(1)全强风化卵石土边坡整体失稳时符合牵引式滑动特征,滑体呈现散体状;(2)该类边坡稳定性因素敏感性顺序为:坡率>坡高>含水率,当坡率由1∶1.5增加至1∶0.75时,边坡稳定性系数降幅达1.9,含水率由14%增加到16%时,软化作用明显,坡高较小时边坡更稳定;(3)建议边坡设计时,坡率小于1∶1.25,坡高控制在8 m以下,并做好防排水措施,使边坡含水率控制在14%以下;(4)本研究可为川西地区全强风化卵石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护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路堑边坡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出现边坡滑塌的原因进行分析,引起边坡发生稳定性破坏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归结为地质因素、自然因素和工程因素,结合兰渝铁路工程实例,对兰渝铁路DK53处边坡坍塌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坡体内存在不利于稳定结构面,地下水渗出浸泡,加之路堑开挖牵引,导致边坡整体稳定性变差,形成滑塌,针对上述几点提出了地基加固、边坡加固排水、抗滑桩加固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显文 《铁道建筑技术》2015,(2):100-103,112
为研究开挖边坡稳定性及其变形破坏机理,选取典型开挖边坡工程实例,在调研工程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开挖边坡特征、边坡病害发生情况、边坡破坏类型及破坏机理,获取边坡工程灾害的发生机制及边坡失稳破坏规律。基于赤平极射投影法,对边坡危险优势节理组特征以及优势节理组、边坡面产状进行分析,得到边坡潜在的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边坡的稳定性及变形破坏机理展开研究,并运用Flac3D有限元法对开挖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验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理论计算、定性分析、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手段,能够得到边坡稳定性分析较为满意的结果,从而可以为边坡的支护提供支撑及依据。  相似文献   

4.
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是红层。红层岩体具有强度低、易风化崩解、遇水易软化等特点,是一种具有特殊工程特性的岩体。红层地区开挖边坡浅层稳定性较差,若未及时采取防护,极易造成边坡水土流失及风化剥落、崩塌、浅层滑坡等灾害。本文通过现场调查、理论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赤水丹霞地貌区红层岩体基本性质、风化特性、边坡变形破坏方式及防护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红层边坡的防护设计思路,介绍了不同形式的防护及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5.
地震时地基土产生液化将会使地基土的强度或刚度降低,从而导致地面建筑物的破坏。本文根据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及欧洲规范《结构抗震设计》(BS EN1998-5:2004)为基础对各规范中关于地基土砂土液化判别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一带一路"上具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欧规范中关于地基土砂土液化的判别都考虑了地下水埋深、砂土埋深及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影响,但欧标多考虑了上覆土层有效应力的影响。通过对国标与欧标关于地基土砂土液化的研究,为今后欧洲市场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复杂条件下海底隧道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座海底隧道。隧道所处地段地质条件复杂,海域地段存在多处风化深槽,岩体主要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强度低、自稳能力差,安全穿越风化槽是隧道施工的难点。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以一滑坡治理为工程背景,根据工程勘察结果确定滑动面形状与位置,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进行了在地下水和边坡开挖影响下的滑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分析地下水与边坡开挖对滑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滑坡稳定性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降低,但这种变化关系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变化,其降低幅度还受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地下水位的高低对滑坡稳定性起到主要作用,坡脚开挖卸荷进一步降低了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王成恩 《铁道勘察》2011,37(5):86-90
总结了日照地区花岗岩风化带的基本特征及目前国内花岗岩风化带划分的基本方法,结合本地区花岗岩的特点及某铁路工程勘察经验,通过分析对比大量钻孔岩芯的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物探等指标与岩石的野外特征之间的关系,对钻孔岩芯风化程度进行了重新判别和确认,提出了更为合理的划分标准,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寻求一种新的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极限平衡法不能将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特性纳入到分析过程中的弊端,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利用有限元法对黄土路堑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在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对岩、土体内部节理、裂隙参数进行计算.研究结论:利用有限元法对黄土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能够考虑黄土边坡垂直节理发育的特性,与极限平衡法相比,有限元法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算例表明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节理材料模型适用于黄土边坡,ABAQUS软件在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室内采用颗粒分析试验、压汞试验、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仪、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仪器和方法对取自深圳地铁5号线暗挖段地层的典型风化花岗岩试样进行分析,获得试样的颗粒组成与级配、孔隙组成及分布、化学元素及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特征等信息,同时对这些组构特征与风化花岗岩工程特性的关系作了简要探讨。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深圳地区风化花岗岩的工程特性及预测和控制地铁隧道开挖时引起的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1.
陡坡地基上高填路堤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实践,采用大型室内模型试验,找出了荷载作用下陡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滑动破坏面出现的位置及形态。通过对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的极限分析上限法进行研究,根据折线形滑动面形式建立机动容许速度场,推导计算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稳定性及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运用此方法对斜坡地基上不同斜坡坡度、不同填土高度、不同路堤宽度以及不同路堤边坡坡度的填方路堤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得出各个因素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堤填筑高度和顶面宽度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斜坡坡度的影响,而路堤边坡坡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建议在斜坡地基上填方路堤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斜坡坡度、填土高度、路堤宽度、路堤边坡坡度、极限承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山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对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铁路岩质路堑边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在总结部分行业标准和分析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结构面特性、结构面方位、边坡开挖高度、边坡坡角、地区年均降雨量和地下水条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矩阵,最终确定边坡危险性等级.应用 C#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长昆铁路客运专线的部分岩质路堑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评价模型和所编制的软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厦门岛内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的分布特征,采用了综合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依据区域构造、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及矿物成分,分析球状风化体的平面分布规律;通过对球状风化体埋深、高程和竖直厚度等统计数据,分析了其在地下的竖直分布规律。得到了如下结论:厦门岛中部筼筜湖断陷平原边缘和北部殿前、高崎到钟宅一带球状风化体最为发育,仙岳山到安兜一带和东南部球状风化体不发育,其它地区零星发育;球状风化体主要以微风化为主,主要发育于全风化和散体状强风化带中,球状风化体埋深呈正态分布,埋深集中在地面下10~20 m范围内,厚度主要分布在0. 1~5. 0 m之间。另外,总结了球状风化体发育区地铁施工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工程处理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根据德胜快速路高架桥勘察资料,结合已建工程经验,选择了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作为基础。对桩端持力层、桩径、地基承载力及下卧层强度和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含有强风化岩层的中风化岩层可以作为桩端持力层,为其它类似工程基础处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富水地区的节理岩体中开挖隧道会打破原有的渗流平衡,形成新的渗流场,造成突水等灾害。考虑流固耦合作用,运用离散元理论,建立垂直交叉节理岩体模型,以洞周测点的流量为指标,从地应力、水位高度和节理法向刚度等方面进行隧道开挖后节理岩体渗流场重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从开挖前后节理隙宽和水压力变化分析影响产生的原因,结论可为进一步研究围岩稳定性和突水灾害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工程实践中常遇到全/强风化岩体、受构造影响强烈的破碎岩体和软质岩等无法取心的易碎岩层,难以测取岩层强度参数,急需发展适合此类易碎、难取心岩层力学参数的原位测试方法。研究结论:(1)梳理了岩土体钻孔原位剪切技术要点,根据岩土体原位剪切技术及装备的压力范围和适用场景,提出了易碎岩层强度参数获取方法和步骤;(2)根据岩石软硬程度、风化程度和岩体破碎程度,按就低原则给出不同情况下易碎岩层强度参数获取适用的钻孔原位剪切技术及装备选取建议;(3)在强风化花岗岩、节理裂隙发育的白云岩以及受构造影响严重的花岗岩等典型易碎岩层中进行了应用,获取的岩体参数与经验取值或规范建议范围较为符合;(4)本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易碎地层原位参数的获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严栋 《铁道勘察》2022,(3):69-73
为解决铁路施工开挖过程中引起边坡稳定性问题,更好地指导山区铁路桥梁墩台边坡防护设计工作.通过分析边坡工程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结构面、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结合墩台基础结构形式、埋设深度及施工开挖顺序等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的综合分析方法,评价墩台边坡稳定性并提出墩台防护设计措施;然...  相似文献   

18.
边坡预应力锚索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必然伴随有预应力损失。本文在讨论岩土体蠕变耦合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以福建漳永高速公路一强风化花岗岩边坡工程为背景,通过监测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情况,分析了锚索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锚索长期预应力损失呈负指数变化的规律。结合蠕变耦合模型对拟合结果进行反分析,计算得出强风化花岗岩的蠕变参数。利用耦合效应模型的松弛方程,建立锚索长期预应力预测模型。对比监测数据,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对边坡运营期间任一时刻的锚索预应力值进行估算,进而评价锚索应力的异常变化情况,为边坡运营期间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充分研究花岗岩蚀变带工程地质及蚀变特性的基础上,运用隧道工程理论和围岩监测技术与方法,对隧道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与参数进行了分析.发现尽管花岗岩本身强度较高,但由于其蚀变特性和地下水等因素的作用,大幅度降低隧道围岩强度导致围岩出现较大变形.根据花岗蚀变岩隧道开挖过程围岩变形特点,提出了“加大预留变形量并采取衬砌紧跟”的措施.施工实践表明,该法可以满足围岩稳定要求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隧道通过破碎带、边坡等不良地质段时,开挖过程中易发生边坡滑塌、隧道冒顶等灾害。以一高速铁路隧道下穿边坡工程为依托,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边坡的应力和位移变化,进而分析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对边坡的位移影响明显,在开挖完成后拱顶处于临空状态时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受到的影响最大,数值分析与模型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建议先做好稳定边坡的工作,在隧道施工时应及时调整支护方案,减小开挖扰动,防止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