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学习理解国外单轨交通相关技术标准,并应用于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的过程,对有关单轨交通的线路设计标准和具体做法加以总结,以供同类项目参考。研究方法:从国外单轨交通的发展,特别是日本单轨交通的引进在公共交通中的运用,以及我国引进日本技术,在重庆市修建跨座式单轨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对线路设计标准、特点及单轨线路设计的特殊问题,对线路设计进行总结。研究结论:本文参照了日本跨座式单轨交通有关技术总结及跨座式单轨交通相关论文,通过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的设计实践,提出了线路设计标准,不同路段线路设计应着重考虑的因素,线路设计中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及基础资料、设备早选型、专业早配合对线路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地理环境数据是铁路选线设计的基础。为解决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中多源数据的存储管理、空间分析和选线应用,利用GIS在空间数据管理及应用系统构建方面的优势,建立基于GIS的风沙地区铁路选线地理环境空间数据库系统,提升多源异构数据在线路设计中的应用水平和工作效率。研究结论:(1)根据选线影响因子的特征,从数据的组织分类、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等方面研究了风沙地区选线地理环境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2)借助VS编译环境和AE技术,利用C#语言开发了集线路地理环境空间数据与融合应用于一体的数据库系统;(3)实现了风沙地区线路设计中多源异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存储、统一管理和空间分析,增强了数据的应用能力;(4)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风沙地区铁路减灾选线设计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在从事贵州黔东南、成都大邑、陕西韩城等地多个悬挂式单轨交通项目的设计基础及实践经验上,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技术标准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计算,明确线路标准的数据及参数。对不同地段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方法进行总结,提出在路中、路侧、沿河及地下敷设等线路的布置形式。同时,对应着重考虑的因素,线路设计中的特殊问题以及优化设计的建议进行论述,提出在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时的注意事项,供业内人士在类似项目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铁路线路设计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铁路线路设计,开发基于GIS技术的铁路线路设计系统.介绍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对铁路线路设计GIS的建立、基于GIS的铁路选线交互设计方法以及铁路选线设计应用分析模型等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勇 《铁道建筑技术》2016,(4):100-102,125
结合换新天至饶河铁路新建工程设计实践,介绍了平原、丘陵地区铁路设计工作中选线设计工作的正确选线理念以及在实践工作中采取的相应措施,通过对多个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对比,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优选出最优线路走向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正射影像采集、无人机倾斜摄影、点云激光扫描等技术的发展,在GIS平台中构建三维场景的方法日趋成熟,现有的数字化选线软件多为图形、数据分离的二维设计软件,在GIS平台下开发的具备符合线路设计业务且勘察设计流程的软件较为欠缺,因此,从统筹规划、数据筛选和利用服务进行铁路选线的角度出发,开发GIS平台下的人机交互线路方案优化功能势在必行。将目前三维GIS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于系统开发中,结合铁路选线的常规调整优化作业流程,提出基于GIS三维大场景中的线路方案优化流程、三维单一及二、三维组合场景下的线路方案优化方法。通过集成线路表达参数、平面交点、断链、纵断面等线路走向控制数据,对优化区域内的线路方案进行空间变换及同步调整,为线路设计提供更加直观、全面的环境信息,以及与之契合的线路空间实体。在铁路大场景系统中开发线路方案优化模块,通过对2.3 km线路方案进行功能应用,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铁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围绕铁路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提出的“绿色选线”制度,运用系统分析和多目标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技术支撑,以决策支持系统(DSS)为核心理论,并引入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从铁路线路方案的环境影响问题出发,结合其特点,对基于环保理念的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技术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基于GIS的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完善了现有铁路选线过程中环境问题的考虑方式,提高了决策的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风沙灾害威胁着沙区铁路建设运营,由于高速列车具有速度快、车体轻的特点,线路在穿越风沙地带时受到的风沙流威胁更大。为在选线设计时就将线路风沙危害尽可能地减小,通过分析风沙流对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影响机理,针对风沙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结合铁路选线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风沙地区高速铁路综合选线原则及风沙流区、戈壁区、大风区的高铁线路选线设计要点。以兰新高铁为例,通过详细勘察风沙区和分析现有资料,从线路走向方案设计、工程投资、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风沙地区高速铁路综合选线原则在实际线路工程中的应用,并确定了高速铁路在风沙地区较为合理的线路设计方案。经过兰新高铁多年的实际运营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性,可为今后风沙地区高速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选线环境日渐复杂,约束种类日益多样,空间约束逐渐成为影响线路方案最终决策的关键因素,但现有的数字化选线软件缺少对空间控制要素的自动提取和位置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矢量面提取-简化-单体化”的方法从倾斜摄影模型中自动提取空间约束;对线路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多种空间约束进行归纳、分类,定制支持参数化修改的约束实体;确定各类空间约束与线路的碰撞检测规则,优化检测过程中的求交算法,完成约束和线路空间位置关系的快速分析,实现实景三维铁路线路调整过程中空间约束的实时检测、预警。根据上述方法在大场景铁路线路设计系统中开发空间约束处理模块,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在我国已安全正常运行了多年,由于其车辆构造和线路结构的独特性,决定了单轨车辆的维修和线路的维护与常规钢轮钢轨式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其维修和维护用的工装设备也有其独特性。目前国内外一些城市正酝酿修建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本文通过对重庆单轨交通车辆段的回访,根据单轨车辆和线路的独特性,提出了单轨车辆的维修和单轨线路维护必要的一些专用工装设备,供今后单轨车辆维修及线路维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主要受制于地质因素、环境因素,实现沿线区域地质环境建模是减灾选线及线路优化设计的基础。为提高沙害区线路方案设计的效率与水平,借助遥感技术实现铁路沿线风沙灾害信息识别与提取,设计多源异构地质数据的入库规则与存储方式,建立基于GIS的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不良地质信息库,实现灾害数据的统一管理;利用获取的选线区域矢量、栅格、专题数据,基于GIS建模功能构建风沙区选线地质环境模型,实现不良地质信息的多维表达与空间分析,通过可视化的立体选线方法进行线路方案的优化设计。以格库铁路某沙害区选线为例,建立线路三维地质环境实体模型,通过分析风沙流对平面穿越和立体绕避2个线路方案的危害程度,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设计结果。研究表明,本方法能够为今后风沙地区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综合选线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是国家"四纵四横"客运专线沪昆客专的一部分,沿线所经区域环境敏感点多,地形、地质困难,岩溶、地下水系发育,选线设计方案复杂。通过对长昆客运专线湖南段选线设计中一些典型选线案例进行分析及施工运营验证,线路方案设计满足规划要求,同时防范重大工程风险、满足环保要求,做到工程经济合理。提出选线设计应符合通道内路网规划、功能定位,遵循环保选线、地质选线、规划选线、经济选线等综合选线理念,重视施工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3.
合理科学的线路走向会降低工程投资、提高运输效率,使线路在路网中发挥最佳的作用。为了研究线路走向合理科学的决策方法,通过分析影响线路走向的各种因素,提取主影响因子及属性特征,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实现属性单元的指标值量化。根据空间多维度相似的相似度计算方法,通过空间相似理论和提取出的主影响因子,构建设计线路方案决策模型,实现基于空间相似理论的线路走向决策。并以兰州张掖城际铁路选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合理的线路走向推荐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应用到线路走向决策中,可为以后线路走向的选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Google Earth数据精度分析及在铁路选线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建设在可研阶段常存在资料收集困难、纸质地图陈旧、线路方案比选缺乏直观性等问题,通过对Google Earth免费提供的卫星影像和三维地形数据进行正确性、可靠性及精度的分析比较,以确定Google Earth资源应用于铁路选线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具体范围,从而有效地解决当前铁路选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Google Earth资源,可帮助设计人员实现二维选线向三维选线转变,大大提高了铁路设计效率和设计铁路的综合指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风沙危害是影响沙区铁路建设运营的主要因素,风沙铁路减灾选线及防护工程科学设计能有效地减少线路风沙灾害.为进一步丰富完善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与防沙工程设计的理论方法,通过分析风沙地区的地理环境属性和铁路沙害特征,将风沙区域划分为流沙环境、戈壁大风环境和高寒风沙环境;研究不同环境下选线设计的控制因素,基于灾害学理论和综合选线方...  相似文献   

16.
地铁选线设计是一项需多专业协同、规划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传统选线方法过于依赖工程师主观判断,缺乏定量分析,无法满足精细化设计需求。文章针对传统选线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多属性决策分析理论的地铁选线方法,并以佛山地铁 4 号线方案研究为例进行分析。该方法从线路条件、车站服务功能、拆迁难度和代价、穿越铁路协调难度 4 个维度对线路方案进行量化分析评价以及优劣排序,从而建立更加全面、精准、有针对性的地铁选线方法。  相似文献   

17.
铁路选线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研究目的:铁路选线是铁路设计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工作,是影响全局性的总体工作.随着铁路技术标准的提高和高桥、长隧修建技术的提高,铁路选线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高速路选线设计更加注重工程安全、更加注重环境,城镇规划,资源开发、交通、农田、水利设施间的协调,要求总体上相互配合,全局上经济合理,更多地采用高新技术,这也是世界一流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总体设计要求,为此,线路选线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铁路工程建设的可靠性、安全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及社会接纳性,关系到铁路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而它是高速铁路建设应重视的首要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选线理念,才能建设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研究结论:本文简述了高速铁路选线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坚持地质选线、重大工程优先选址、环保选线、规划选线、资源选线、横断面选线,六位一体的选线原则理念,并强调在确定线路走向时要做到失小得大,对重点线路与非重点线路区别对待,做到合理配置资源,避免浪费.在线路方案比选中,要高度重视投资控制,但不能把投资作为唯一的要素考虑.只有投资合理、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线路方案才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8.
现代选线设计更为注重地质选线、环境选线的理念,需要对选线区域的地质问题进行有效的可视化表达。基于Arc GIS对三维数据处理及其可视化功能,在建立三维地形环境的基础上,通过获取不良地质的矢量、栅格数据以及钻孔数据,建立不良地质实体模型,并将其叠加到三维地形中得到三维地质选线环境,从而对经过不良地质区域的线路进行更加全面地平立面绕避方案比选,解决单一平面绕行引起的方案缺失问题,使线路设计方案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和解决目前跨坐式单轨在设计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对单轴转向架跨坐式单轨与传统双轴转后架跨坐式单轨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其适用范围。结合国内外跨坐式单轨线路技术条件的现状,对主要线路平面技术条件(如最小曲线半径、最小曲线长度及夹直线长度等)及主要线路纵断面技术条件(如最大坡度、竖曲线半径、最短坡段长度等)进行研究。提出单轴转向架跨坐式单轨的各项主要线路技术参数的具体取值和计算方法。可为后续跨坐式单轨项目建设乃至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许智明 《铁道勘察》2011,37(1):88-91
新建中老铁路玉溪至磨憨段经过区域地形反复起落大,地质条件复杂,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众多。为保证达到铁路工程建设中要求的可靠性、安全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等多方面的目标,需对选线设计的理念原则以及相应的实践进行研究。论述了在新建中老铁路玉溪至磨憨段选线设计中,如何坚持地质选线、重大工程优先选址、环保选线、规划选线等选线原则理念,以应对本线的地热地质灾害,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象等国家保护动植物以及线路如何处理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等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保证线路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及社会接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