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机动化交通快速发展、私人小汽车迈向普及、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以及能源越来越短缺的年代,寻找适合我国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常州市武进城区通过开展慢行交通规划研究,探索适合武进特点的交通方式,围绕慢行交通提出若干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力求从人性化的角度为未来的慢行出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升城市整体魅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城市交通系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慢行交通以其绿色环保、便捷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探究成都市的慢行交通现状,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划分出八大功能分区,针对不同慢行方式使用者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同时在不同功能分区对其街道慢行交通设施进行实地勘测。通过调查,取得4908份慢行使用者数据及问卷结果,248处街道的慢行交通设施现状调查数据表。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了成都市慢行交通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并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提出慢行交通系统改善措施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是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低碳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介绍了慢行交通的特点、定位及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慢行交通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我国慢行交通系统的缺陷和不足。然后结合2012年慢行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和城市慢行交通现状问卷调查数据两方面,分析慢行交通的问题和事故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慢行交通安全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保障交通弱势群体的安全出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慢行交通与公交优先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慢行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设置的必要性,对安全岛、人行横道、自行车道等慢行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置展开探讨,并列举了实现交通宁静区的交通工程办法,以期对我国构建成熟的慢行交通系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受城市中心区用地限制,近年来各大学因自身发展需要纷纷在城市郊区兴建校区。然而,现有城市郊区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空间尺度过大、人车冲突隐患严重、校园缺乏活力等问题。慢行是大学校园内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对慢行系统的改善规划设计成为提升校园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厦门、上海、昆明和天津等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对比国内外高校的校园规划实例,研究校园慢行规划的特殊性。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例,基于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查方法对慢行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安全、便捷、舒适、活力的规划目标;将慢行交通设施与公共空间改造相结合,提出步行和自行车改善策略和方案,并对重点片区进行改善设计。  相似文献   

7.
中央商务区(CBD)作为城市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城市中能级最高、最富活力的核心功能区。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CBD,但由于缺乏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对于关键问题的识别不足,交通规划方案的针对性有待加强。本文首先对CBD区域交通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CBD区域主要交通问题;并通过收集多个CBD数据提出了CBD区域交通规划的关键问题以及技术流程。并以东莞南城CBD交通规划为例,针对对外交通、内部路网、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停车系统、慢行系统提出了规划方案,并针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多数大城市仍存在用地功能布局欠佳、公交服务水平不高、方式调控措施不当、慢行交通环境较差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避免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加剧和蔓延,我国大城市应立足既有问题,综合考虑机动化、老龄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趋势,从加强用地交通融合、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引导私人汽车出行、打造智慧交通系统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交通道路使用管理方面、交通通行秩序方面以及交通秩序管理设施方面,分析了城市慢行交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北京市各级政府持续关注并推动胡同区的治理更新工作,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和胡同街区在停车治理、交通运行组织优化以及慢行空间环境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当前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新形势背景下,胡同交通在组织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本文以西城区胡同为例,基于长期治理实践和现场调研观察,系统性梳理胡同区交通特征。从便捷性、公平性、安全性、品质化等四个方面分析城市交通发展新形势下胡同交通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西城胡同交通治理策略和实施建议,为达成“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护卫目标提供交通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客观评价平交口的慢行交通设施安全状况,从必备性、合理性、完好性三个角度出发,建立平交口慢行交通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结合江苏省淮安市枚皋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做了案例分析,评价该交叉口慢行交通交通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2.
游丽  穆艳  赵光辉 《综合运输》2023,(10):84-89
骑行是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简称骑行系统),是在慢行交通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中所分化形成的新型交通概念。城市交通问题是关乎国家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居民每日出行都要面临的问题,慢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及意义,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文化。我国现有的骑行系统,既呈现出高比例、高增长的良好态势,也呈现出对应的问题和缺陷,在不断完善骑行系统的同时,慢行与骑行发展为我国绿色交通发展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济南中央商务区是未来集中展示济南全市改革发展成果,代表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省会形象的标志性区域,将汇聚高端业态和超高人气,成为创新、创业、创意的总部基地。为了实现片区低碳交通有序运转,商务区按照“内外衔接、运行高效、低碳易达”的发展目标,在轨道引领、公交优先、慢行优质、多种交通方式协调的绿色低碳理念下,从道路、公交、慢行、停车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同时建立了商务区的交通模型,用以预测片区路网运行效率,分析评价绿色低碳交通体系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及交通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及推动哈尔滨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绿色交通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了哈尔滨市交通发展状况基础上,主要从构建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自行车及步行慢行系统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哈尔滨市绿色交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马强 《综合运输》2004,(4):33-35
作为一个完整、宽泛的系统工程概念,智能交通不仅涵盖城市交通的智能化问题,而且还包括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智能化问题。应当从“大交通”的宏观层面来理解和分析智能交通,用智能交通的基本理念研究基于“大交通”范畴的综合交通体系的智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T3航站楼的运营,首都机场地面交通衔接问题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研究了进出机场的交通乘客,然后简要的介绍了进出机场的交通方式,接着对最适合首都机场地面交通衔接的交通方式——轨道交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首都机场地面交通方式提出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布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地和交通的供需矛盾和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恶性竞争已经成为阻碍许多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8年英国交通部提出从综合交通一体化的角度解决该问题,首次发布一体化交通白皮书,并成立一体化交通协会专门从事英国城市一体化交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2年,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进一步明确了上海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上海慢行交通网络和技术标准体系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规划和立法层级、慢行交通空间、慢行静态空间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介绍了上海市慢行交通网络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上海市慢行交通网络发展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市慢行交通发展的建议。以打造"安全畅达、活力四射"的慢行交通网络,让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相似文献   

19.
送走了2006年,迎来了2007年。年复一年,辞旧迎新。每当这交替之日临近时,总有这样的感慨: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我们亲历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变革,从交通规划的篇章开始,到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从交通领域的改革入手,到交通政策的不断深入,我们既有自豪和荣誉,也有经验和教训,同时也有分享变通发展成果的喜悦。正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使得当今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变化最深刻的时期。在新年到来之际,我们通过《综合运输》杂志向广大读者致以新年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交通运输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人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20.
公路与铁路用地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所离不开的基本交通方式。公路网络是现代交通运输的基础网络,公路线路需要遍布全国并需要深入到每个居民点为大众提供普遍的交通服务。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公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