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动力流场计算是水利工程及航道整治工程研究中涉及的重要内容。为实现流场可视化自主研发和便于编辑,提出一种基于CAD二次开发的流场生成及可视化方法。采用Fortran和C#的混合编程技术,基于动态链接库,通过C#与Fortran参数的传递,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该方法可以在AutoCAD平台上快速绘制流场矢量图和流场云图,也可用不同颜色表示数值的大小,从而实现流场的可视化编辑。以三峡库区长寿河段为例,对该方法进行演示和应用,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视化效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19,(5):606-610
侧扫声呐系统作为目前路由调查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海底管线探测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文章以实测侧扫声呐海底管道数据为例,从XTF格式侧扫声呐数据结构组成出发,实现了数据解码、海底线检测、地理编码等关键技术,最后借助MATLAB的GUI平台设计开发了一套描述海底管道可视化的完整软件,可以实现原始声呐管道数据可视化展示和基本的处理分析,还可以提取原始文件包含的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有效的提高了数据的二次开发效率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面向船舶制造的基于模型定义(Model 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以船体和舾装为例,定义基于三维模型的船舶三维数据集应用框架,并基于产品结构树建立三维标注模型与数据库之间的关联关系,使得MBD数据的存储与调用更为直观方便.基于二次开发技术建立基本数据集传递规则,提高数据传递效率.开发面向船...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集装箱起重机监控技术,利用三维仿真软件FLEXSIM二次开发技术,建立集装箱起重机仿真模型,开发三维模型的驱动接口和状态数据接口,实现集装箱起重机的三维可视化监控,实时并直观地监控起重机现场作业状态和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对制造流程中存在的生产问题,文章对船舶预制单元的制造流程进行梳理,并对制造流程中存在的生产问题进行分析,基于制造流程,利用船舶设计软件AM开发船舶预制单元三维可视化仿真制造应用方案。基于船舶设计院建立的船舶预制单元三维模型、图档文件等数据,开发船舶预制单元三维可视化仿真制造数据管理程序,实现与船舶设计院协作搭建信息化数据传递的双向通道。研究成果可为船舶可视化仿真制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通用BIM建模软件无法反映填海工程的大沉降量问题,基于商用BIM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创建了填海工程BIM应用管理平台。平台支持监测数据的实时导入,实现了BIM模型与施工期沉降监测数据的动态关联。该平台可通过读取钻孔数据实现BIM模型生成,支持4种填海工程常用的监测数据分析与管理功能;并可以调用Navisworks软件实现施工进度与工程量的管理。此外,开发的专用数据库网站,利用配置权限、异地备份、数据加密等手段,提供数据存储、安全策略、数据归档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平台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航道表面流速流向及航迹成图原始数据利用率低、人工过多依赖、制图流程繁琐的问题,以能够快速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简化成图步骤,采用AutoCAD二次开发及EPPlus开发组件等技术,选择.NET平台作为系统开发平台,C#为开发语言,对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系统经测试和应用实践后表明,成图系统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界面,能实现航道表面流速流向及航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和一键成图功能,操作简便高效,能显著提升内业成图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李春晓  张琴  孙英杰 《中国水运》2007,7(12):136-137
以面向对象和专业知识为基本思想,应用现阶段GIS热点处理技术,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管网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作为处理对象,利用先进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MapInfo 7.0作为开发平台,及其强有力的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作为主要开发工具,实现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相互管理以及系统界面功能的设计与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9.
罗吉忠 《水运工程》2023,(S1):129-132
针对水工结构三维正向设计软件适配度低、手动建模工作量大、二次开发门槛高的问题,引入Dynamo可视化编程平台,并结合犍为船闸工程进行研究。在已建BIM模型库的基础上,将船闸轴线及坝轴线作为定位边界条件,调用Dynamo节点放置船闸构件形成整体模型。之后利用Dynamo与Revit的良好互通性修改模型参数,建立完整的BIM模型。结果表明Dynamo平台的可视化功能降低了二次开发难度、参数化功能减少了手动重复劳动,为BIM技术在船闸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鑫 《中国水运》2011,(4):30-31
推行船舶设计标准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水运行业技术进步的表现。本文就船舶在CADMATIC三维建模与图纸输出中的标准化和提高标准化水平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船体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云  罗宏志 《船舶》1997,(6):18-22
基于图形平台OpenGL开发了船体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可视化系统(CCS-FEVS)。本文阐述了船体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可视化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结构、数据管理及其多种处理和显示数据场的方法,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图形平台OpenGL开发了船舶结构有限元模型及分析结果可视化系统(CCS-FEVS),本系统根据船舶结构的特点,对船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后所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场进行可视化处理。本文详细阐述了船舶结构分析结果可视化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数据管理及其多种处理和显示数据场的方法,给出了实例;同时讨论了OpenGL在可视化显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道港口》2015,(5):456-460
三维可视化是在三维设计中常用的设计技术,移动通信是工作生活中最方便快捷的技术。将三维可视化和移动通讯应用结合起来,在方案展示,协同设计,施工模拟等方面具有创新的意义。文章基于Unity3d开发平台,采用Revit作为三维模型设计工具,C#作为开发语言,完成了码头三维可视化系统在安卓上的开发研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基于移动平台的三维可视化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振亮  濮怀宇 《船海工程》2007,36(4):122-124
基于VB对CAD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及CAD软件的三维参数化造型技术,开发舰船柴油机排气波纹管可视化设计系统,直接生成排气波纹管三维视图,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为机舱优化布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通过Power BI建立的企业交互式可视化业务分析系统,整合了分布在公司内部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建立起统一的、集成的数据平台,从而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一体化,数据的交互与可视化一、基本概念介绍1. Excel Power BI工具简介(1)Power Query译为超级查询,它可以搜索数据源,创建  相似文献   

16.
张宗科  徐圣杰 《船舶》2019,30(3):104-114
全垫升气垫船对质量要求严苛,使船体浮箱结构薄弱;可两栖登陆,使浮箱破舱风险大,水密分舱只能加密。通过CATIA二次开发,实现了密集水密分舱破损计算结果的可视化,便于驾驶员基于浮箱上破口尺寸与位置,快速评估对破损进水以及船姿态的影响。CATIA气垫兴波波形的三维可视化,可直观地观察波面与气垫围线的相互关系,利于求取及理解船带漂角斜航时兴波对阻力及姿态的影响。船在波浪上航行时,随波起伏引起气垫压力波动,将外界载荷传递至船体与柔性围裙,实现气垫压力动态测试结果可视化,便于对比分析压力波动空间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李键 《广船科技》2011,(4):45-47
本文主要通过TRIBON_LINES模块原有的以数据坐标方式输入线形的方法,讨论利用VBA开发AutoCAD二次开发程序,实现AutoCAD与TRIBON船体线型的数据导入接口。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海洋气象测报志愿商船航经中国南部各重要海峡通道时的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利用Arc Engine开发一个可视化分析平台,实现船舶实测水文资料的存储管理和空间分析。数据长期累积后可大量补充气象预报参考点,并比对验证局部海区海洋要素的预报,逐步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冲淤计算是河流、海岸、港区等水域分析和预测河床变化的基础.通过收集不同时期水下地形数据,基于Delaunay三角网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根据河床局部空间区域体积变化,以三维空间垂直三棱柱体作为基本单元,利用VBA强大的可视化用户界面及其编程语言开发出基于AutoCAD环境下的冲淤量自动处理程序.为VBA的二次开发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京鑫  王建力 《中国水运》2007,7(7):174-176
部分商用和研究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对功能和系统执行效率要求不高,但开发周期要求较短,所以基于一定商业产品的二次开发成为这类系统的理想开发模式。相对于原始开发而言二次开发具有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人力投入一般较少等优点,但也存在需购买昂贵商业产品和运行投入相对较大等不足。三峡库区污水厂群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ArcGISEngine开发的区域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在该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可以看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二次开发平台选取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