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坝区船舶过坝优化调度的动态规划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坝区运行条件复杂。影响船舶过坝调度因素多,其总体调度计划编制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文章应用动态规划理论建立了总体闸次调度计划多决策变量的非线性规划理论模型和算法,通过权重考虑了多目标的不同影响。对三峡坝区葛州坝3个船闸船舶过闸实现了总体计划优化调度的动态规划模拟,该方法将所有申请过闸船舶列入总体计划编排,并综合考虑上下水、特殊闸次、停闸、水文、过闸限制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直接输出总体计划时间表。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地建立三峡坝区过闸船舶拥堵程度综合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定量地评价三峡坝区过闸船舶拥堵程度.采用改进的熵权法来确定三峡坝区船舶拥堵评价指标权重,这一方法主要包含专家主观权重计算和实际船舶过闸统计数据客观权重计算,避免了单纯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和统计数据不足造成的局限性.通过计算,主客观权重比例分配为0.624∶0.376.考虑到评价指标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信息并存的特点,改进传统的云模型,将传统物元模型中的特征值参数用正态云代替,计算待评物元与标准云模型之间的云关联度,通过计算得到的评价指标权重和云关联度,得到待评价物元的等级隶属度.运用这一模型,对三峡坝区2015年船舶过闸拥堵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其等级隶属度为[0.126,0.221,0.172,0.325,0.156],拥堵程度等级为4级,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峡枢纽通过能力不足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经分析研究,提出了推进过闸船舶船型标准化、提高过闸船舶装载率等主要措施以及完善翻坝基础设施等工程手段,以期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促进三峡枢纽航运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在船舶过坝优化调度决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船舶过闸次序的各类不同属性指标一化,得到能用于计算机处理的“综合权”。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峡枢纽通过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国外的研究经验,开展了大L/B三峡库区过闸船型的相关研究工作。通过建立大L/B三峡库区过闸船型的主尺度综合评价体系,船舶快速性、操纵性、主船体结构、船舶能效、船闸通过能力等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使大L/B三峡库区过闸船型的技术、经济及环保等性能指标均得到较大改善,并大幅提升了三峡船闸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兵 《交通科技》2013,(6):122-124
根据我国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建造的广式船闸的结构特点,分析了船闸的平面尺度,研究了过闸船舶进出闸的运行方式,找出广式船闸闸门和闸首结构频繁被船舶碰撞受损的原因.提出在闸口应用导航墩来延长导航段长度,并优化导航墩设计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贵港航运枢纽船舶过闸管理系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贵港航运枢纽船舶过闸管理系统的结构化设计思想、系统功能和特点。绘制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功能模块框图,针对本系统的实现,阐述如何提高程序运行速度等体会和编程技巧。  相似文献   

8.
夏正东 《交通科技》2012,(5):118-121
针对京杭运河苏北段沿线低等级口门船闸规模较小、周边限制性因素较多、工程防洪等级较高、船闸设计水头较高且常水头与设计水头相近的特点,宝应船闸扩容改造工程中,通过合理进行平面布置,采用闸墙廊道短支孔分散输水系统,优化上下游引航道结构型式等工程措施,提高了船舶过闸效率,改善了船舶泊稳条件,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9.
船舶实际吃水深度是航道部门决定船舶能否过闸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以盐邵船闸为工程实例,用单波束声呐阵列自动测量过往船舶的实际吃水深度,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钩测"难题,为航道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正式运行后,盐邵船闸上游长期处于高水位,闸室系船设施不能满足大型船舶高水位系缆要求。文中分析了过闸大型船舶的尺度、系缆特点,对船闸闸室结构安全进行验算,研究优化闸室高水位系船设施应急改造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确定船闸的船舶撞击力,采用瞬态动力分析方法对船闸闸室撞击力进行了计算研究。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船舶、护舷、闸室结构及周边土体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考虑船侧橡胶护舷作用,对船舶撞击闸室进行瞬态动力分析,得到了撞击力与船舶排水量、撞击速度、撞击角度的变化规律,并对撞击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现有规范公式撞击力计算值偏小,低估了过闸船舶撞击力的影响;船舶撞击闸室的法向平均撞击力大小与船舶排水量的0.5次方、撞击速度的1次方、撞击角度的1.1次方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运运量的增长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现有樊川船闸已不能满足船舶的过闸需求,扩容改建迫在眉睫。鉴于船闸扩容改造与新建船闸有所不同,约束条件较多,平面布置难度较大,所以有必要对其平面布置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现有樊川船闸情况,充分考虑地形、地质、周围已有建筑物等的影响,拟定3个平面布置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比选,得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定位技术的新型船舶通过船闸模式,整个过闸系统的建设不涉及任何外场设备,只需船上安装一个存储船舶信息的电子标签。系统开发完成后,船闸不需要建设任何基础设施,便可实现快速部署和低成本推广,整个系统实现集中维护,船闸运行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三峡大坝船舶在锚地长时间滞留待闸的问题,收集并统计了三峡坝区2013年下行方向上不同类型船舶到达上游锚地和通过船闸的流量数据,并对船舶待闸时间进行了频数统计;引入排队论方法,将船舶在三峡坝上锚地排队待闸到离开锚地的过程构建为随机输入多服务台排队系统,利用M/M/C排队模型求解系统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队长等;将2013年船舶到达率和锚地服务率作为输入,模型计算得出的平均停留时间与实际情况的绝对误差为7.3%,表明了模型的适用性;使用不同的船舶到达率和锚地服务率参数,开展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若船舶到达率降低15%(例如15%的船舶采用翻坝运输),锚地泊位由超负荷状态转为能力充足;相反,若达到率增加15%,系统将处于不稳定状态,无法继续运行;但此时若将锚地服务率提高30%,则系统又能够恢复稳定,泊位可以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三峡船闸上游锚地监控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帮助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通航效益。对三峡坝区的安全监管现状进行分析,设计了三峡船闸上游锚地监控管理系统的架构,根据系统主体需求对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设计。该系统主要包括监控数据采集、通航环境信息发布、锚地状态动态监控和锚地业务管理等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三峡库区航道、船闸、码头和渡口等重点水域的监控。  相似文献   

16.
船舶维修保养体系(CWBT)是将传统的船舶设备管理与当今国际上先进的船舶设备管理方式相结合,形成集计划、管理、指导于一体的一种新颖、科学、实用的船舶设备管理模式。建立CWBT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有助于CWBT的推广,有利于船舶维修管理水平的提高。章阐述了CwBT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结构,重点介绍了维修计划功能的实现和利用ADo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  相似文献   

17.
殷志权 《交通科技》2001,(2):56-57,62
1 工程概况 江苏省芒稻船闸位于江都镇西郊,建于1965年,是苏北京杭大运河入长江通道的复线船闸,亦是江都南水北调枢纽之一。上游引航道连芒稻河通京杭大运河,芒稻河承担着淮河流域及里下河地区旱时送水、涝时泄洪的重要作用。建闸时上游引航道底标高0.0 m(废黄河高程系,下同),底宽25 m,边坡坡比1∶3,5.0 m至8.5 m为干砌块石护坡,基本无系靠船设施。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通过船闸的船舶数量和吨位的增大,至1997年,船闸通过量已达1 200万 t,远远超过设计通过量。由于上游引航道水位变化频繁,加之系靠船设施不能满足现有船舶的停靠要求,因此对来往船舶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沉船事故时有发生,船闸管理所管理的难度非常大。对此,船闸主管部门将上游引航道护坡改造列进“九五”计划中,并且于1998年首先将引航道右侧斜坡改造成直立式结构,工程总长200 m。工程总投资150万元。  相似文献   

18.
航塘港泵闸是上海浦东片的重要排涝泵闸,主要功能是除涝、防潮、兼顾水资源调度,并与杭州湾海塘共同形成防洪(潮)封闭圈。为保证航塘港泵闸工程的安全运行,拟通过数学模型试验及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泵闸平面布置和消能防冲设施结构,测试水闸过流能力、泵闸进出水流态及流速分布,分析泵闸运行对杭州湾海域、两侧现状滩面及内河侧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资料调查、实地检测和理论分析对牛湾特大桥的通航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具体工作包括桥区附近水文地质数据的收集、船舶撞击力的计算、船舶撞击风险估计等。评估结果表明,牛湾特大桥存在通航净空不够、通航船舶吨位过高及船舶交通秩序混乱等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长江内河各航段复杂多变的航道环境对水路货物运输的影响,根据船舶AIS数据及三峡船闸过闸数据建立一种考虑不同月份、不同航段的船舶逆水而上、顺流而下2种情况的货运阻抗函数,并基于Matlab求解得到长江内河重要港口节点之间不同月份的时间阻抗矩阵.以2010年10月船舶签证数据为例,结合距离阻抗矩阵和时间阻抗矩阵,标定阻抗函数为幂函数和指数函数下的重力模型的参数,建立相应的货运分布模型.并在不同模型下分别预测了2012年10月货运量分布情况.对货运实际观测值和模型预测值结果进行货运距离分布(trip length distribution,TLD)方法检验.结果显示,以时间为阻抗指标的幂函数和指数函数重力模型预测结果的重合率(coincidence ratios,CR)值分别为0.83和0.86,比对应的以距离为阻抗指标的预测结果的CR值0.81和0.82要高,所建立的以时间阻抗模型更能反映长江内河货运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